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七重七強"助推高效發展

2020年12月16日06:50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七重七強”助推高效發展

《新華日報》是一份具有82年厚重歷史和優良傳統的黨報,1938年1月11日由周恩來同志親自創辦並直接領導,是中國共產黨第一張在全國公開發行的報紙,毛澤東同志先后三次題寫報頭。近年來,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確立了“融合、創新、跨界、共生”發展理念,先后以2017“精品生產年”、2018“服務提升年”、2019“隊伍加強年”、2020“基礎夯實年”的年度主題引領各項工作“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新聞宣傳方面,重大報道精品迭出,2018年有5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2019年有9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進入全國省級媒體第一方陣﹔經營拓展方面,一舉扭轉2012年以來的連續下滑局面,集團資產、收入、利潤等核心數據逆勢上揚。2018年集團利潤同比增長47%,2019年同比增長76%,2020年1—8月同比增長20%,剔除不可比因素增長62%,形成了黨報集團向上向好、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而取得這些成績的經驗可以用“七重七強”進行概括。

重“顯政”,強內容供給。主流媒體強不強,內容是王道﹔內容質量好不好,“顯政”是大道。我們始終牢記政治家辦報要求,把內容驅動作為顯政之本,狠抓“精品立報、思想興媒”。重大報道出新出彩,堅守“凡重大報道必創新”,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及全國兩會報道均受到中宣部新聞閱評肯定﹔“我們的五星紅旗”大型融媒體行動入選全國十大創新案例。理論輿論同頻共振,“辛蘇”“蘇言”文章,成為黨員干部案頭參考﹔ “九個有沒有”系列評論和辛仲平文章《今看東方盛世還》獲中宣部新聞閱評表揚。周刊矩陣相映成勢,“經濟橙”“思想紅”“文藝紫”“科技藍”“人文青”“智庫綠”六大周刊,以“深閱讀”提高新聞能見度﹔《思想周刊》成為唯一兩次入選國家展覽的省報版面。融媒產品精品迭出,“探路小康”“大運尋蹤”等產品贏得粉絲如潮。我們感到,無論媒體如何發展,內容始終是“硬核”,思想永遠在場,必須以內容結構側改革重構供需平衡,打造話語共同體,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

重平台,強版圖影響。媒體深融,關鍵是平台渠道。隻有構筑個性強、屬性優、定性准的平台,才能充分釋放、分享傳播紅利。我們以互聯網思維打造移動平台,“交匯點新聞”深度迭代,用戶超過2600萬﹔“紫牛新聞”主打原創,用戶突破900萬﹔“新江蘇”客戶端以政務服務為主,兩個月自發下載量已逾100萬。以基層思維打造分社平台,作為垂直服務、用戶下沉的關鍵,集團在全省13個地區設立分社,推動傳統意義上的記者站機構功能實質性轉變,廣泛參與、全方位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以價值思維打造“入圈”平台,牽頭建立江蘇黨建聯盟,與各地各行業黨建資源嫁接。創建“馬克思主義·青年說”,線上線下累計吸引2000萬人次,並獲中國新聞獎。實踐証明,平台的觸角越廣,融媒新版圖才能越大﹔平台價值越高,主流思想才能越得人心、越聚人氣。

重融合,強“四全媒體”。深刻洞察媒體融合發展大勢,全程、全息、全員、全效是“金標准”。集團堅持“融”字當頭,強化自我革命,以技術賦能、機制重構、流程再造,催生化學反應,放大一體效能。著力追蹤技術前沿,在中央信息廚房獲“王選新聞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后,集團再度投入近億元打造模塊化、智能化的全媒體指揮中心,形成內容生產“策、採、編、發、傳、控、饋”完整管控閉環的“最強大腦”。搶抓5G風口,打造江蘇省內首個5G融媒體實驗室,加速研發5G超高清融媒體演播開放服務平台,積極運用語音播報、AI播報、機器人寫作、人工智能,讓技術開啟傳播新窗口,在融合下半場掌握核心技術主導權。著力重塑融合機制,制定更加符合全媒體傳播規律的考核辦法,用“一把尺子”破解考核“兩張皮”問題,推動主力軍加快融入主陣地。設立400萬元年度創新創業獎,打造12個獨具特色的融媒體創新工作室,生產了“E起學習”“習語常聽”“國旗漫卷”等原創現象級爆款。著力協同高效運作,以此長彼長、相得益彰的原則,整合提升旗下14報8刊、14個新聞網站、8個移動客戶端以及109個微媒體賬號,一體運作,共同構建黨報求“深”、客戶端求“快”、網站求“全”、全媒體求“融”的現代傳播體系。我們感到,做好融的“四則運算”,要在時空與主體上識變、應變、求變,以集成式融合實現“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新境界。

重智庫,強服務能級。在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媒體資政功能越來越受到重視,“智庫傳媒化”與“傳媒智庫化”成為迫切之需,媒體的影響力傳播力要緊緊圍繞一個“智”字做文章。與時偕行,創設智庫,集團創建了江蘇首家主流媒體高端智庫——新華傳媒智庫,新華傳媒雲智庫年會、蜂鳥輿情大數據系統等10多個服務平台,有效發揮資政參謀作用。聯合縱橫,迸發“智”力,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研智庫、江蘇省政府研究室共同成立國研智庫江蘇協同創新中心,聯合省內各大知名智庫成立江蘇新智庫聯盟、江蘇社會治理現代化研究中心等,為江蘇高質量發展提供媒體視點、智慧和力量,讓黨媒在深度介入經濟社會發展中服務力更強、話語權更牢、影響力更大。

重品牌,強價值張力。擴大主流媒體影響,既要網上“創網紅”,也要地上“當地標”。隻有線上引流和線下導入相結合,才能更好促進融合、擦亮品牌、助推發展。品牌活動叢生,集團把品牌活動作為放大媒體價值的重要抓手,先后策劃、組織和承辦了江蘇品牌賦能計劃、新生代企業家嘉年華、新基建發展大會等一系列重大活動,僅2019年就舉辦各類活動150多場,實現品牌效益最大化。文化IP林立,致力打造“新華高峰會”江蘇頂級經濟發展論壇,每屆都有如諾貝爾獎獲得者級別的大腕加持,影響與日俱增﹔“跨年詩會”重在塑造文化大省的知名IP,著名作家莫言參與的3小時詩會贏得3000多萬綜合閱讀數。我們感到,品牌價值是無形的,更是無限的,以活動擴影響,以品牌聚資源,其增值效益將伴隨傳播流量節節攀升,不斷推動價值變現、價值輻射。

重跨界,強多元深耕。隨著政府觸媒、企業觸媒、萬眾觸媒,媒體與社會之間的“楚河漢界”日益模糊,媒體融合必須由內部融合走向內外兼融,從小融合走向大融合,從單循環走向雙循環,讓黨報集團成為數字時代服務社會、服務大眾的平台型基礎設施。推進“傳媒+企業”,先后與江蘇交通控股、南京鋼鐵集團等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其中與江蘇交通控股合作共建江蘇交通文化傳媒公司,同向同行、互利雙贏,成為全國首個“傳媒+交通”的融合范本﹔推進“傳媒+投資”,做大集團投資板塊。創設資產管理公司和資金結算中心,開展理財、股權投資、基金、保理等業務,2019年各類投資收益增長150%,不斷優化集團收入與利潤結構,與傳媒主業板塊形成了互為促進、彼此賦能的盈利格局﹔推進“傳媒+政務”,集成和運維全省各級政務發布微媒體和黨務政務網站,共建“江蘇政務服務”平台,由集團運維的黨務政務網群規模達140多家,讓政務服務的品牌效應和鏈式影響力不斷放大、延伸﹔推進“傳媒+公益”,精心打造公益課堂“交匯點公開課”和“水滴公益”等項目,在支援湖北抗疫中率先開展“春天會來、櫻花會開”公益募捐活動。我們認為,打破邊界、整合資源、延伸共生鏈,不僅帶來發展效益,也增強對不同細分群體的滲透力、吸附力,有力建設以主流價值為引領、全社會共建共享的“媒介共同體”。

重精神,強內生動能。精神立則事業興,人的精氣神是最重要的生產力,想干苦干實干是最好的生態。這也讓“拼”字成為集團最鮮明的精神標識。我們努力讓每個人成為“行家裡手”,近3年引進300多名人才,通過業務大練兵、研究型專家型記者培養、創新實驗場工程等方式,引導編輯記者強化互聯網思維和融合傳播思維,培養業務精、管理強、經營優的復合型人才。努力讓每個人實現“人生出彩”,以發展眼光珍視人才,以干事實績評判人才,以公正公心選拔人才,讓想干事、干成事的人有舞台,讓得過且過的人感到羞愧,讓牢騷怪話滿天飛、負能量的人沒市場。努力讓每個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堅持員工的未來就是集團的未來,員工的滿意就是最大的認可,不斷提升全體員工的獲得感、幸福感。自2018年起,集團每年拿出數千萬元,大幅提高員工的收入、社保、醫療保障以及工會福利,提高體檢標准,改善餐飲質量,豐富文體生活……想員工所需、謀員工所願、解員工所難。我們堅信,“嚴管”鞭策進步,“厚愛”彰顯關懷,激發全集團員工愛崗敬業、拼搏進取的持久動力才能推動集團發展行穩致遠。

(作者雙傳學系新華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董事長)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