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7天7夜為160名醫護人員拍照的經歷,讓《重慶日報》攝影記者謝智強思考——
《重慶日報》謝智強:鏡頭對准誰?作品記錄啥?
石濤 攝
“謝記者,評論區好多人在幫我征婚”“強哥,我的家人都來給我加油鼓勁了”……很多醫護人員向《重慶日報》攝影記者謝智強表達感謝時,語氣輕鬆親切。
“堅持7天7夜,為重慶市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160名醫護人員拍照,是令我終身難忘的一段採訪經歷。”回憶起在武漢抗疫一線戰斗的62天,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的謝智強對《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坦言。
東拼西湊,搭起臨時影棚
為什麼要為重慶市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160名醫護人員拍照?這要從謝智強採訪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科醫生蔡佳說起。蔡佳是武漢人,因為工作關系,他已有近3年沒見過父母了。而他的父母,就住在離責任病區不到10公裡的地方。
謝智強告訴記者,蔡佳曾因肺部受損做過肺部切除手術。疫情期間,他接診了醫院首名確診患者。隔離剛結束,便主動請纓到武漢參加抗疫。蔡佳說,他很牽挂父母,但抗疫一線更需要他!
在抗疫一線,像蔡佳這樣的感人故事還有很多。於是,謝智強決定,在採訪之余為醫護人員做點什麼。“作為一名攝影記者,我選擇用鏡頭記錄他們的心聲。”
從重慶出發時,謝智強沒有來得及攜帶大型燈具。“當時的武漢,搞到燈具很困難。”無奈之下,謝智強將希望寄托在網購平台。然而,他收到最多的回復卻是:疫情期間無法發貨。
“你這個時候在武漢買燈具干什麼?”幾經周折,網購平台上一個武漢本地人曾諍回復道。令人沒想到的是,在得知謝智強准備為醫護人員拍照的計劃后,曾諍立馬答應無條件讓他使用燈具,並熱心幫他張羅影棚的事情。就這樣,隻用了兩天時間,謝智強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東拼西湊搭起了一個臨時影棚。
不錄出心裡話,“決不罷休”
護士羅義佳是謝智強的第一個拍攝對象。剛開始,羅義佳略顯拘謹,對著鏡頭不知該說什麼。謝智強告訴她:“鏡頭的另一面就是你的家人和朋友,就像平時打電話一樣,想說啥就說啥,說多久都可以。”
“為了不妨礙隊員傾吐心聲,我每次按下錄制鍵后,就悄悄走到一旁靜靜聆聽。”在與醫療隊溝通后,謝智強和報社后方策劃了《前線醫務人員吐心聲……》系列報道,將用圖片和視頻記錄下的160名醫護人員的心聲通過新媒體方式傳播出去。
謝智強對記者坦言,為160人拍攝圖片和視頻,工作量非常大。“我幾乎站著從早拍到晚,深夜整理、制作素材,平均每天17小時高強度作業。我想用這組影像回饋隊員和他們的家人。照片都是按影樓標准,一人一套至少10張不重樣。視頻不錄出心裡話,我也決不罷休。”
7天7夜,謝智強幾乎快累垮了。但醫療隊員們的真誠話語、評論區的暖心鼓勵讓他繼續堅持著。這組系列報道發出后引起了強烈關注與反響,全網點擊量突破3億。
鏡頭裡感悟,他在一線入黨
疫情發生后,謝智強第一時間向重慶日報社編委會申請放棄假期。從大年三十起,他便參與重慶的基層抗疫工作報道。
2月1日,作為第一位進入重慶地區救治病房的記者,謝智強深入重慶醫科大學永川醫院隔離病區,不間斷跟蹤拍攝採訪24小時輪值醫生張爽的工作點滴,全媒體展現醫護工作者的大愛與擔當。謝智強獨自拍攝、配音、撰文、剪輯完成的《武漢一線記錄》發布后深受好評。
主動請纓跟隨重慶市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到達武漢后,除完成隨隊責任病區(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病區)的採訪,謝智強還兼顧重慶所有在武漢的醫療隊的採訪,涉及方艙醫院、武大東院重症病區、金銀潭醫院等地。他採寫制作的《全副武裝打探方艙醫院》《臨時回家 他與父母隔欄相見》《武漢沌口方艙醫院休艙》《“不破樓蘭終不還”在本該回家的日子,這批醫療隊繼續逆行》等報道,分別以頭版頭條和圖片版的形式在《重慶日報》刊發。
“在我的鏡頭裡,我讀懂了責任,看到了奉獻,目睹了中國共產黨強大的凝聚力、戰斗力,感受到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這是一堂堂生動的黨課,讓我思考,我的責任是什麼?我的鏡頭對准誰?我的作品記錄啥?”帶著這份感悟,謝智強毅然向黨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書,並在武漢抗疫一線入黨。“作為黨報攝影記者,我會堅持用自己的鏡頭記錄我們前進的故事。”謝智強堅定地說。(見習記者 李美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