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真假莫辨,"擺拍新聞"何時休?

2020年12月18日07:07 | 來源:中國記協網
小字號
原標題:前沿 | 真假莫辨,“擺拍新聞”何時休?

  編者按:近日,一則“徐州奇葩家長因給老師送特制錦旗而走紅”視頻在網上刷屏,引發廣泛討論。后經徐州市教育局証實,該視頻內容純屬虛構。近年來,類似虛假擺拍的短視頻時常刷屏網絡。前段時間,更有“女孩考上清華大學后給撿瓶子父親跪下大哭”等打著“傳播正能量”幌子的“擺拍新聞”在網絡流傳,為抓眼球、博關注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

  新聞來源於生活,可以去發現,但絕不能虛構。這些為謀取流量不顧觀感、突破道德底線甚至法律規定的炒作,干擾了正常的網絡傳播秩序,影響了人們對社會主流價值傳播的信任。今天,我們邀請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劉自雄解剖這一亂象,分享治理之策。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劉自雄:新聞造假沒有擋箭牌

  短視頻的快速發展,催生了流量經濟。近段時間以來,為了博眼球、吸流量,在網絡空間裡,一些短視頻創作者拍攝貌似“紀實”、實則“擺拍”的視頻,傳播虛假信息,造成傳播誤導和謠言發酵,甚至新聞反轉﹔有的還打著“傳播正能量”的招牌,實則傳播“負能量”。這些擺拍的虛假視頻,不僅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激起網民的惡評,降低網民對網絡信息平台的信任,更是傷害了人們之間的社會信任度。

  新聞視頻,勿觸真實性底線

  不久前,一則題為“徐州奇葩家長因給老師送特制錦旗而走紅”的視頻,在網上迅速傳播,引發熱議。視頻中,一名男子手持錦旗,上書“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反映江蘇省徐州市天翔小學三(2)班趙西海老師“頻繁叫家長”。該男子稱,“作業完成不好,叫家長。字寫得不好,還要叫家長。如果我們家長什麼都會做的話,還要你們老師做什麼。”

  徐州市教育局迅速對該視頻反映的內容進行核查。經排查,徐州市范圍內無天翔小學,也無趙西海老師,該視頻內容純屬虛構,給徐州家校共育造成不良影響。此后,徐州警方查明,該視頻系趙某某為博取眼球、吸引關注而自導自演的虛假視頻,並依法傳喚了趙某某。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新聞造假沒有擋箭牌。利用互聯網制作、復制、傳播不實信息等,擾亂社會秩序的,都屬於違法行為,將受到依法處理。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新聞性的短視頻作品必須遵守新聞規律,堅持真實性原則。這幾年不時出現的“擺拍新聞”視頻,就是在新聞真實性上“觸紅線”。短視頻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受歡迎的表達形式,用來承載新聞、宣傳、廣告、微電影、紀錄片、情景劇、諷刺小品等不同性質的內容產品,每種屬性的產品都應該符合人們預設的內容、價值與美學要求。短視頻新聞就應該按照新聞標准來生產,而碰瓷社會熱點,用虛構手段講述、演繹所謂的“新聞故事”,偽裝成新聞來散布,是對新聞的褻瀆,也是對網民的欺騙。

  新聞不真,能量不正

  特別要說的是,正能量也不是“擺拍新聞”的擋箭牌。引起輿論非議的“百善孝為先”系列短視頻就是典型案例。

  今年7月,一自媒體賬號在某視頻平台發布了一則短視頻,題為“女孩知道自己考上清華大學后給撿瓶子的父親跪下大哭”。有網友質疑,該視頻表演痕跡太重。發布者承認是策劃擺拍的“段子”。視頻發布平台方認定該視頻違規,下架該作品,並對該賬號限流10天。

  新聞傳播“正能量”,本意是為了弘揚社會正氣,維護公序良俗。它承載著社會的道德理想,引領大家積極向上、向善。因此,人們對“正能量”新聞報道具有更高的道德期待和審美要求,這就要求傳播者的動機要純正,而且傳播手段也必須正當。

  正能量新聞的題材來源於生活,它是原生的,也是稀缺的﹔可以去發現,但絕不能虛構。社交媒體平台上出現少數所謂的正能量自媒體平台,批量生產正能量作品,從根本上來說是違背新聞規律的。

  以“正能量”為幌子、噱頭,策劃劇本,擺拍造假,挂羊頭賣狗肉,是對“正能量”的蓄意濫用。傳播者動機既不純正,手段又粗制濫造,作品最后難免墮落為反面的“負能量”。長此以往,必然解構正能量文化的道德內涵,消解人們對正能量的心理好感,客觀上毀壞了社會的精神信仰、道德風尚。

  2020年7月12日,某自媒體號在某視頻平台發布了題為“女孩知道自己考上清華大學后給撿瓶子的父親跪下大哭”短視頻。有網友發現,該自媒體號下有“考上清華”系列視頻,表演痕跡明顯。面對造假質疑,發布者承認是策劃擺拍的“段子”,不是真的。后視頻發布平台方認定相關視頻違規,涉嫌用造假的“正能量視頻”騙取流量,違反平台社區公約,下架該作品,並對該自媒體號限流10天。

  文體勿混淆,紀實虛構要區分

  社交媒體的傳播特點,讓短視頻造假爭議極易發生。傳統媒體在新聞與評論、新聞與廣告宣傳、新聞與文學、新聞與藝術、虛構與非虛構之間設置了清晰的界限,各安其位,不易混淆。然而,在社交媒體中,新聞產品與文藝作品、虛構作品與非虛構作品在傳播過程中界限模糊,它們平行並置,甚至滲透、融合在一起。這既容易讓短視頻生產者掉入文體混淆的陷阱,也容易導致網絡用戶在信息消費中產生誤認。

  以“女孩知道自己考上清華大學后給撿瓶子的父親跪下大哭”短視頻為例。創作者認為自己策劃擺拍的是“段子”,並不是真的﹔但觀看者卻將其當作“正能量新聞”來看待,並為其虛假性所傷。問題在於,創作者蹭了高考新聞熱點,又碰瓷了正能量,卻未清楚交待視頻內容的虛構屬性,這就造成了“假新聞”的客觀社會影響。“徐州奇葩家長因給老師送特制錦旗而走紅”視頻同樣是蹭社會熱點,卻給學校、老師、家長造成不良影響的假新聞案例。

  以上這些陷入爭議的“擺拍新聞”視頻,違背了新聞倫理、傳播規范。要杜絕類似造假現象,應當細化短視頻創作與發布規范,避免新聞作品與藝術作品、非虛構作品與虛構作品之間的混淆﹔確保創作者能夠謹守分寸,端正傳播動機,正確使用視頻創作手段。

  “擺拍”“情景再現”“情景劇”,這些敘事方法都是傳統電視媒體曾經使用過的,已有一套成熟的規范。有的敘事手法可以使用,但需要清晰標注,避免誤解,關鍵在於不能制造“以假亂真”的錯覺。

  今年10月發生的“山東濟南兩醉漢調戲火鍋店老板娘反被打”短視頻反轉事件,再次說明了這一點。當事人承認,該視頻並非真實“紀錄”,而是“事后擺拍”的“段子”,採用了“情景再現”的敘事手法,但視頻標題與敘事畫面中皆未加以說明。結果在傳播中被網民當作新聞接受,自然引起大家對該短視頻的造假質疑。有網友評價說:假如作者說明了視頻是“情景模擬”,也就不會有爭議了。

  2020年10月9日,一段“倆男子在火鍋店借酒調戲老板娘、不料遭反擊”的視頻火爆網絡,不少網友表示看得很激動,為惡人受懲叫好。一天過后,真相反轉,當事人在媒體記者求証時承認該視頻系擺拍的“創意作品”,是根據此前自己的真實遭遇而拍攝的一個段子視頻,屬於“情景再現”。

  “段子”不真,切莫蓄意蹭熱點

  在短視頻發展大潮中,追逐流量應有度。短視頻創作者需提高媒體素養,遵守創作規范。切莫蓄意蹭熱點,打擦邊球,生產真假莫辨的所謂“新聞”產品,誤導網民。拍攝正能量新聞視頻,必須堅持真實性標准,純正傳播動機,規范傳播手段,尊重受眾權益。

  目前來看,所謂“段子”短視頻,是特殊的網絡虛構文藝作品,務必以恰當方式清晰標明故事內容屬性及敘事手法,切忌渾水摸魚、以假亂真。社交媒體平台在履行內容審核職責時,需嚴格區分虛構與非虛構作品,對正能量新聞視頻尤其要堅持更嚴格的把關標准。(本文版權歸中國記協所有,轉發請注明來源為“中國記協”微信公眾號)

(責編:宋心蕊、魯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