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2020年度報道:凝聚力量 傳播強音

2020年12月30日06:58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2020年度報道凝聚力量 傳播強音

回首2020年,無論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汛救災、脫貧攻堅,還是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主題宣傳,媒體人或不懼生死逆向前行,或堅守一線深入基層,用一篇篇飽含深情、腳沾泥土、筆藏芳香的文章奏出鏗鏘有力的時代之音,以“朝受命、夕飲冰,晝無為、夜難寐”的狀態,激發出中華兒女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向前力量。

抗疫報道

人民日報社推出《中國抗疫圖鑒》。

2020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人們陷入恐慌和焦慮中。對此,各媒體迅速行動,及時策劃,回應社會關切,積極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輿論支持。

在報道中,央媒持續發力,融合戰疫。人民日報社以交互數據、短視頻、Vlog等方式普及防疫科普知識,增強群眾自我防范意識和防護能力﹔新華社推出“求証”互動平台,用“新聞+服務”助力抗疫﹔央視新聞客戶端推出“共同戰‘疫’全天候不間斷直播”,以圖文+簡訊的形式呈現重要的戰疫信息,使主渠道主平台唱響了主旋律。

此外,主體互補、多態融合,集原創性、實時化、矩陣化於一體的報道特色,成為此次疫情報道中的一大亮點。而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平台,全力推送疫情防控宣傳短視頻,為疫情防控期間用戶宅家提供了新鮮資訊和豐富精神食糧。

脫貧攻堅

長城網策劃的《河北脫貧攻堅圖景志(視頻版)》。

今年6月,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道活動,各媒體紛紛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多維度聚焦、展現百姓奔小康中喜聞樂見的幸福圖景,呈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壯舉。

記者們走進貴州、黑龍江、山西、江西、湖南等地,聚焦當地群眾的奮斗故事。讓更多人看到了新時代下城市、鄉村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並以有趣、生動的圖片、視頻融媒新聞,擴展充實報道視角,彌補紙媒上版面不足的問題。

從城市到農村,媒體人從老百姓身邊的小故事出發,以小切口折射“脫貧奔康”大主題,用一篇篇沾泥土、帶露珠的報道,生動呈現出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比如,人民日報社推出的《中國脫貧攻堅圖鑒》新媒體產品,《農民日報》以“暖、活、實”為風格特色推出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長城網特別策劃的《河北脫貧攻堅圖景志(視頻版)》,《廣西日報》的《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特刊等產品都是不錯的策劃。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新京報》用海螺圖展現深圳的變化。

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媒體目光齊聚深圳。從整體報道情況來看,呈現主流媒體集體發聲、新媒體補充報道的特點。《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主流媒體於第一時間在頭版顯著位置推出原創性報道。

《人民日報》從高質量發展成為最強音、創新引領現代化經濟體系、開放邁向全球標杆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為人民謀幸福等4個維度聚焦深圳發展成績。《光明日報》在文章中指出,40年來,深圳大力發揚特區精神,從“試驗田”到“示范生”勇擔新使命,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經濟日報》從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擴大開放、推進脫貧攻堅等方面,深入報道深圳廣大干部群眾在“新時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當尖兵”的進程中取得的輝煌成就。

面對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這一重大事件,各媒體客戶端、公眾號等新媒體也在積極作為,尋找適合新媒體短而精的報道視角。《深圳:四十而已,鵬城萬裡︱思客數理話》《鵬飛萬裡——紀念深圳特區建立四十周年》《創客之都、創新之城,誰能定義四十不惑的深圳》等新媒體報道,以長圖展現深圳地標性建筑,用三維數據展現深圳GDP變化,這些適合碎片化閱讀的內容在此次主題報道中廣受歡迎。

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

新華網推出的微紀錄片《國家相冊》。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主題報道中,主流媒體借助平台、資源、技術優勢,開展一系列專題報道。其中,3D動新聞、360全景展現、闖關小游戲、全景交互等寓情於景的創新性報道方式成為一大亮點。

主流媒體通過深挖報道內容、創新報道形式,將“抗日戰爭”這段厚重歷史以新媒體形式呈現,使信息在傳遞與被接收層面上更廣闊。其中,人民網推出的“解碼文物背后的抗戰史”“抗戰檔案系列”“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等主題報道,從小切口展現抗戰歷史、再現抗戰情景。新華網在專題報道中的微紀錄片、滾動圖片、全景展現等利用新媒體語境,動態交互的報道設計以濃烈的現場感讓人過目難忘。

各媒體通過圖文並茂的互動報道,全景式展現抗戰歷史,書寫了一篇篇壯懷激烈的英雄主義篇章。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廣州日報》配合特刊的新媒體產品《鐵在燒!》。

新華社推出微視頻《以筆為槍,保家衛國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新華人》。

10月23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面對抗美援朝70周年這一重大主題報道,專題是報道的主要特色,視頻直播、人物專訪、組圖等成為最常用的報道方式。

此次主題報道媒體多為聚焦故事性和現場感,以老兵第一人稱的口吻將讀者拉回到滄桑歲月,用海量的圖片展示無言訴說的過去。如《廣州日報》策劃的《鐵在燒——抗美援朝精神啟示錄》特刊,通過宏觀歷史與微觀故事結合的講述方式,呈現出志願軍的鋼鐵意志和抗美援朝戰場上震撼人心的故事。

評論文章《傳承抗美援朝精神,汲取民族前行力量》贊頌英雄兒女的戰斗精神﹔《大力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弘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一篇篇評論文章,站位高、立意遠,在激揚文字中引領社會導向,激勵讀者堅定不移地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短視頻、微視頻成為這一重大主題報道中媒體採取的主要報道方式。如新華社推出《以筆為槍,保家衛國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新華人》4分42秒微視頻,回顧了新華社作為唯一在中國人民志願軍中建立分支機構的國內新聞單位,共派出了100多位記者、編輯及工作人員赴朝的歷史,在展現“最可愛的人”的同時,呈現出媒體人從不缺席的職業信念。

防汛救災

新華網《炫圖》欄目。

7月中旬,南方多地發生大范圍強降雨,部分地區出現汛情。在此次防汛救災工作中,人民日報社、新華社等主流媒體以“筆杆子”做好防汛救災中人民群眾的宣傳思想工作。通過多篇深入防洪救災一線的報道,第一時間遏制謠言傳播,向受眾傳遞防汛救災最新信息。此外,主流媒體在此次防汛救災報道中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形成線上線下“同心圓”。如人民網推出的《一線人物》欄目,以正能量的防汛救災故事回應社會大眾的關切﹔新華網推出《時政/人事》《炫圖》等欄目,以圖文聯動、視頻直播等形式報道多地防汛救災工作,“快看”短視頻、原創“聯播+”欄目、圖片新聞、現場直擊等創新性報道方式齊上陣,主流媒體報道紙上網上互補、多態融合,有效彌補紙媒報道版面局限、見報周期較長的不足。這些集實時性、權威性、故事性、創新性、矩陣化於一體的新聞報道,成為防汛救災報道中的突出特色。

作為地方媒體,《安徽日報》《江西日報》《湖南日報》《湖北日報》及南方網、四川在線、華聲在線等地方媒體積極作為,以專版、專題、專家訪談、健康科普等高質量、正能量的報道形式,傳遞抗洪救災一線最新信息。在做好紙媒報道的同時,地方媒體不忘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安徽新聞網、中國江西網等新聞網站運用個性化制作、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的方式,增強對抗洪救災的輿論宣傳。

一篇篇報道、一幅幅照片,記者們卷起褲腳、扛起攝像機深入一線,其刊播的內容不僅是寫給抗洪一線的全體人員的贊歌,也是媒體人不忘初心、為人民而書寫的責任與擔當。(見習記者 李美霖)

(責編:宋心蕊、魯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