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人民日報社評選2020國際十大新聞

2020年12月31日05:4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編者按:2020年是人類歷史上極不尋常的一年。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國際格局加速演進。

這一年,各國共同經歷人類歷史上一段艱難時期。人類生命健康安全遭遇嚴重挑戰,國際交往受限,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一些國家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上升。人類又一次站在前途命運的十字路口。

這一年,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中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中國積極引領抗疫國際合作,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為后疫情時代完善全球治理把脈開方,以實際行動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走深走實。

1 中國元首密集開展“雲外交”,推動國際抗疫合作、促進經濟復蘇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遭受巨大威脅。截至北京時間12月30日,全球新冠確診病例累計超過8000萬例,死亡病例累計超過177萬例。疫情帶來一系列深刻啟示。各國命運緊密相連,人類是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中國率先控制疫情,取得抗疫斗爭重大戰略成果,並發起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義行動。習近平主席以大國領袖的全球視野和使命擔當密集開展元首外交,同外國領導人及國際組織負責人會晤、通話80多次,以“雲外交”方式出席重要外交活動20多場,首次提出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倡議,深刻闡釋中國推動抗疫合作、促進經濟復蘇、完善全球治理等的理念和主張,強調團結合作是戰勝疫情最有力的武器。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敦促會員國通過加強國際合作與團結互助應對疫情。在全球抗疫斗爭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2 世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中國推出一系列擴大開放政策措施

受疫情影響,國際貿易和投資急劇萎縮,人員貨物流動嚴重受阻,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遭受沖擊,世界經濟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衰退。各國紛紛出台應對措施,力度之大、規模之廣歷史罕見。中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增長實現由負轉正,穩步前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機構預測,中國將是2020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超過1/3。在確保防疫安全前提下,服貿會、廣交會、進博會、東博會等先后舉辦,中國推出一系列擴大開放的政策措施,以實際行動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共享開放發展機遇,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強大動力與信心。

3 中國脫貧成就舉世矚目,加快推動全球減貧進程

經過8年持續奮斗,中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中國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將中國譽為“減貧領域的世界紀錄保持者”,精准扶貧理念被寫入聯合國大會文件。作為全球減貧與發展事業的倡導者、推動者和踐行者,中國通過推動南南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等方式,積極開展減貧國際合作,為加速全球減貧進程貢獻智慧和力量。

4 歷時8年RCEP成功簽署,全球最大自貿區揚帆啟航

經過8年談判,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11月15日正式簽署。這標志著世界上參與人口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揚帆啟航,成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裡程碑,在全球樹立起開放合作的標杆。RCEP以全面、現代、高質量和普惠的自貿協定為目標,構建了區域高水平經貿規則。在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連續沖擊的背景下,RCEP的簽署不僅是東亞區域合作極具標志性意義的成果,更是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勝利。它將有力推動地區經濟整體復蘇進程,為促進地區發展繁榮增添新動能,成為拉動全球增長的重要引擎。

5 聯合國紀念成立75周年,國際社會重申堅定維護多邊主義

當今世界,全球性挑戰日益上升,從維護和平穩定到促進經濟復蘇,從共同抗擊疫情到完善全球治理體系,都必須堅持多邊主義,進一步發揮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9月21日,聯合國舉行成立75周年紀念峰會,通過《紀念聯合國成立75周年宣言》,強調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的重要性,重申對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和平、正義、性別平等等方面的承諾。習近平主席在紀念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后疫情時代聯合國應主持公道、厲行法治、促進合作、聚焦行動。中國將始終做多邊主義的踐行者,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定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

6 美國頻繁“退群”“毀約”,破壞國際規則體系

7月6日,美國正式通知聯合國,將於2021年7月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美方行徑破壞國際抗疫努力,給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帶來嚴重威脅。11月4日,美國正式退出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成為迄今為止唯一退出該協定的締約方。11月22日,美國宣布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美國不斷“退群”“毀約”,把自己置於國際道義和國際規則的對立面,嚴重損害國際公平正義和全球和平、穩定與發展。美國國內種族對立、政治極化、貧富分化等矛盾難解,日益撕裂著美國社會。

7 數字技術賦能經濟發展,全球數據安全治理備受關注

11月22日發布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宣言》指出,互聯互通、數字技術和政策在加強我們對大流行病的應對和促進經濟活動連續性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經濟數字化進程,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術、新業態、新平台蓬勃興起,網上購物、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非接觸經濟”全面提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路徑。同時,數字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及各類風險讓全球數據安全備受關注。6月30日,歐洲數據保護監管局發布《歐洲數據保護監管局戰略計劃(2020—2024):塑造更安全的數字未來》戰略,加強數據安全保護,保障用戶個人隱私權利。9月8日,中國發起《全球數據安全倡議》,就政府和企業在數據安全領域行為規范提出建設性的解決思路與方案。這是數據安全領域首份國際倡議,將有利於促進全球在數據安全領域的治理與合作。

8 多國航天項目取得進展,人類太空探索不斷推進

今年以來,世界多國航天項目取得重要進展。5月,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首次載人試飛,將兩名美國宇航員送往國際空間站。7月,阿聯酋“希望”號、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美國“毅力”號火星車先后升空,分別在全面探測火星大氣,研究火星形貌和地質構造特征、表面土壤特征與水冰分布及尋找火星生命痕跡等領域進行探索。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將為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作出貢獻。探索月球以及更多地外天體是人類共同的夢想。隨著各國太空探索事業不斷推進,人類對生命起源及演變等問題的研究將更加深入。

9 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現代奧運會首次因非戰原因推遲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定於2020年舉辦的東京奧運會無法按期舉行。3月30日,國際奧委會、東京奧組委及相關各方宣布,東京奧運會延期至2021年夏季舉辦。東京奧運會成為現代奧運史上首次因非戰原因未能如期舉行的賽事,延期帶來的額外支出將達2940億日元,致使總預算增加約22%。目前,全球疫情前景尚不明朗,東京奧運會如何舉辦仍面臨巨大的挑戰和不確定性。東京地方政府表示,將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証賽事安全進行。

10 全球自然災害頻發,亟須團結應對氣候變化

2020年全球多地發生嚴重自然災害,沖擊農業、生態系統。上半年,東非地區暴發25年來最嚴重蝗災,數以千億計的沙漠蝗虫肆虐多國,近2000萬人面臨嚴重的糧食安全問題。持續肆虐的澳大利亞山火帶來“毀滅性損失”,森林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11月初,颶風“約塔”侵襲中美洲和北美洲沿海地區,數百萬民眾受災。這些自然災害都與氣候變化密切相關,國際社會亟須更快作出反應,加強國際合作和集體行動,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帶來的挑戰。2020年也是《巴黎協定》簽署5周年。作為《巴黎協定》達成的重要貢獻者和積極踐行者,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等庄嚴承諾,努力推動疫情后世界經濟“綠色復蘇”。

圖片說明:

圖①:6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並發表主旨講話。

新華社記者 丁海濤攝 

圖②: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場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南廣場。 

新華社記者 丁 汀攝 

圖③:5月,馬達加斯加馬義奇雜交水稻高產示范基地迎來豐收。中國帶來的先進水稻種植技術幫助當地緩解糧食問題,以早日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袁氏馬達加斯加公司供圖 

圖④:12月28日,廣西北部灣港實現2020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500萬標箱。北部灣港已開通內外貿航線52條,通達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多個港口,覆蓋RCEP多個成員國港口航線。 

李君光攝(影像中國) 

圖⑤: 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外景。

新華社記者 王 迎攝 

圖⑥:10月5日,世界衛生組織在日內瓦總部召開執行委員會特別會議,研究全球疫情防控進展。

圖⑦:4月7日,瑞士一家在線商店的配送中心,工作人員在流水線上工作。 

圖⑧:7月20日,阿聯酋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發射升空。 

圖⑨:12月1日,日本東京灣的奧運五環標志。 

影像中國 

圖⑩:11月13日,在索馬裡摩加迪沙,一名女子試圖驅趕沙漠蝗虫。

新華社發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31日 03 版)

(責編:牛鏞、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