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米博華:新聞評論的價值可能將被重新定義

2022年07月08日14:24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近年來,被稱作“社會風向標”的新聞評論出現一些新的變化,學界和業界或許都需要認真思考並回答這個問題:評論的本義是什麼。

《新聞評論實戰教程》是米博華多年從事新聞評論工作與新聞教育工作的經驗總結。

此前,著名評論人、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米博華出版了新作《新聞評論實戰教程》,引起業界關注。該書既是對他個人從事新聞評論工作與新聞教育工作的經驗總結,也是對新聞評論系統化的理論梳理。全書闡明了新聞評論的基本理念,又涵蓋評論業務的關鍵環節,並結合具有示范性的獲獎作品,以黨報評論員的視野和立場,立體全景呈現了評論寫作的內在規律與外在技巧,有助於啟發評論思維,培養正確、公允、理性的評論素養。

作為一位資深評論人,米博華近日與業界分享了他對當前新聞評論變化與走向的觀察。

米博華認為,互聯網時代,評論依然是對新聞事件和人物的判斷、分析和給出結論,但同時也呈現出以下幾大變化:一是評論不再為專業人士所獨佔,而是走向大眾。大眾寫,大眾看,大眾參與討論﹔二是刊發的陣地也不再是少數人專有,發表門檻被打破﹔三是言論隻代表個人,不再捆綁在一個組織上﹔四是題材廣泛,沒有格式要求。

“讓我最感驚訝的是,有太多的思路開闊、知識淵博、文筆優美的評論人才涌現。”他說。

但他同時指出,盡管當前自媒體評論蓬勃發展、百花齊放,但也的確是雜蕪並存。在實戰方面幾乎少有人真正接觸過主流和權威媒體的寫作。

“‘人人都有麥克風’,就好像人人都可以K歌。歌廳隨便去,但到國家大劇院表演則有門檻。”米博華用一個形象的比喻表示,人人有“麥”與主流權威聲音並不等同,大音量與權威沒有必然聯系,創作量與影響力也沒有必然聯系。國際社會關注的還是中國政府的聲音和中國官媒的評論。

他建議專業評論人一定要閱讀和研究黨報黨刊的評論,研究時事政策,否則就無法了解一個完整的中國。

展望未來十年,米博華認為,新聞評論等新聞工作應考慮兩大背景。

首先是百年變局中新聞的歷史方位。今后若干年,中國無疑將會成為國際輿論中心,中國的聲音會被國際社會更多關注,中國的意見會被匯入全球輿論場。這是客觀情勢使然。所以自然而然地,輿論交鋒將圍繞中西文化對撞和大國利益關切全面展開。對此新聞工作者要有充分的准備。

其次,隨著時代發展,新聞報道和評論的價值和意義可能將被重新定義。新聞不僅是信息傳播,或可成為國家治理、安全管控、公共生活、社會服務的有機組成部分。當前,新聞工作者必須習慣多元意見展示、多渠道發聲、多重效應呈現的復雜輿論環境。未來,官方聲音和民間聲音、主流媒體聲音和自媒體聲音,將逐步走向既有區隔又有融合的狀態。可以預見,評論人和評論佳作將大批涌現,可以展示拳腳的機會也將越來越多。(李楠樺)

(責編:楊虞波羅、李楠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