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筑百年鄉村夢 共赴振興新篇章
——評湖南廣電系列紀錄片《新山鄉巨變》

4月26日至5月22日,由湖南省廣電局策劃、湖南廣播電視台組織創作、金鷹紀實頻道制作的六集系列紀錄片《新山鄉巨變》,在湖南衛視、芒果TV連續播出(4月26日至27日播出《書香繞清溪》,5月16日至17日播出《春暖十八洞》,5月18日至22日播出《清江煥新生》)。該系列紀錄片聚焦鄉村振興,以典型人物故事為主線,選取三個特色村鎮進行深度剖析,反映新時代中國鄉村經歷的進步和變化。片中鮮活的人物故事和飽滿的個體精神,折射出新時代的大發展和大變革,生動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以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大背景下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立意深刻,鄉村振興主題鮮明。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紀錄片《新山鄉巨變》從中國式現代化的維度巧設議題,圍繞鄉村振興講故事,在思想性、時代性、藝術性等方面下足功夫,將黨的理論巧妙融於鮮活的故事中,立意高遠,主題鮮明,抓住了靈魂。首先,《新山鄉巨變》與中國現代作家周立波的紅色文學經典《山鄉巨變》僅一字之差,繼承了小說“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精神內核,又著眼於一個“新”字,著重突出新時代農村的新變化、新思想。其次,在選題上,《新山鄉巨變》聚焦“中國文學第一村”益陽謝林港鎮清溪村、“精准扶貧首倡地”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綠水青山”生態興村的郴州清江鎮,分別從文化興村、產業興村和生態興村的角度升華主題。如在《春暖十八洞》中,養蜂人龍先蘭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學習養蜂,成立了養蜂合作社,乘著電商東風干起了直播帶貨。他緊跟時代,不僅為家庭增收,也為村裡帶來了經濟效益,成立的合作社每年產值有一百八十多萬元。從曾經的“輸血”到現在的“造血”,產業振興不僅增加了農民的收入,還提振了農民的信心。產業振興為描繪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提供了扎實的基礎。
結構精巧,全新視角記錄故事。反映鄉村振興的題材眾多,《新山鄉巨變》拍攝的幾個村鎮曾被媒體多次報道,如何通過精巧的架構,講好新時代的人物故事,並尋找新的視角對紀錄片的主人公進行拍攝和解讀,確實是個挑戰。該片每集節目都是3組人物故事交叉剪輯,以生活化的場景切入,用接地氣、生活化的記錄方式徐徐展開,有效拉近了故事主人公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小故事,折射大時代。作為紀錄片的載體,每一個鮮活的人物都是鄉村振興的主體。如何利用人物小視角傳遞出鄉村振興的大背景?節目組對人物和故事進行了十分嚴格的挑選。例如《清江煥新生》聚焦70歲還在創業,並且“創”出了一片新天地的柑橘種植大戶何共平,“去年毛收入大概有13萬元,年紀越大收益也跟著變大,自己都覺得好笑了”。這樣的故事正是鄉村振興的生動案例。小細節,凸顯真情感。“我記得我脫貧、我結婚那天,寨子裡面那些老婆婆,七十歲的,八十歲的,九十歲的都有,好多人都哭。工作隊來了后,像我這個樣子的酒鬼都脫貧脫單了,都能夠結婚了。”十八洞村80后養蜂人龍先蘭對自己結婚那天的一切,記憶猶新。其實,老婆婆的哭不僅是替龍先蘭感到幸福,更是對山村巨變的感慨。古老苗寨一步千年的嬗變,既映照了貧困山區的華麗蛻變,也指引著人們在精准扶貧邁向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小設計,蘊含新思想。在《書香繞清溪》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在周立波的故鄉,養雞能手鄧春生一手捧著書,一手拿著茶杯,完全沉浸在周立波的小說《山鄉巨變》中,陽光洒落在他的身上和書上……觀眾身臨其境,感受到了清溪村村民們“鼓口袋”又“富腦袋”的美好生活,片中各具特色的鄉村書店、令人贊嘆的農業景觀以及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無不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
畫面精致,真實呈現美好鄉村。目光所及,越是真實的內容越能吸引觀眾的眼球,將自然之美、村落之美、人物之美精致地呈現在電視屏幕上,更能讓觀眾直觀地感受到新時代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春暖十八洞》運用大量的航拍鏡頭來呈現村落的自然之美,它雲霧繚繞時宛如仙境,夕陽西下中靜謐動人,微風細雨裡又別具風味。大山深處干淨整潔的柏油馬路,村裡迎風而立的紅旗,農家樂洋溢著笑臉的游客,也從側面巧妙呈現出這座古老村落的新生。《清江煥新生》則使用大量的延時鏡頭來呈現綠水青山的生態之美。碧綠的東江湖水、盛開的桃花、滴雨的屋檐、成片的柑橘林,每一個畫面都讓人沉醉其中,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暖暖的微風和清新自然的空氣,這樣的美需要更多人共同守護,巧妙呼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此外,節目用精巧的畫面呈現人物的情緒和情感,體現人物之美。比如,《書香繞清溪》中鄧春生在家裡寫詩這一片段,編導採用遠距離拍攝的手法,並多次使用長焦視角窄、視野小的特點,使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鄧春生的面部,細膩的鏡頭質感使鄧春生豐富的內心世界呼之欲出。
總之,《新山鄉巨變》創作團隊緊跟時代步伐,努力踐行“四力”,創造性地繼承了《山鄉巨變》小說“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精神內核,呈現了一部在輕鬆中透出厚重主題的主旋律紀錄片,為湖南省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宣傳支持,是近期同類題材中的佳作。(張友全 王雲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