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創新視角聚合發展故事,凝心聚力點燃愛國熱情

人民網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報道效果顯著

人民網記者 何旭
2024年12月13日10:3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75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偉大成就,正闊步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為做好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報道,人民網結合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更新穎的立意、更鮮活的案例與畫面講述中國發展故事,引發讀者情感共鳴,生動展現新中國成立75年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的歷史性成就。

找准立意、貼近讀者,創新主題主線報道方式向深向新

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人民網以中國式現代化為內核,找准立意、創新呈現,通過融媒體傳播方式讓重要報道出新出彩。

以創新表達充分展現中國蓬勃發展

從仿制冒著白煙的蒸汽機車到復興號駛出國門、從南極會議被拒之門外到擔任東道國、從被霧霾困擾到打贏藍天保衛戰……新中國的“逆襲”故事如此熱血。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學習知行·中國式現代化》專欄推出《山河萬裡乘風起》主題片和《乘風中國》《逐浪中國》《美麗中國》系列視頻,通過短視頻的形式,用時間線串起這些成就節點,讓觀眾清晰地看到中國蓬勃發展的圖景。

系列短視頻從策劃到制作將“設置問題—找到解法”的思路貫穿始終。該怎樣讓觀眾共鳴?《山河萬裡乘風起》系列短視頻在文案上下功夫,採用最簡潔的一句話,突出時間、說明事件、闡釋意義,快節奏展示成就節點,力爭讓觀眾“秒懂”。系列視頻發布后被眾多網站置頂轉發,獲得觀眾的普遍認可,有微博用戶留言道:“節奏真好,一目了然”。話題#75年歲月繪寫美麗中國#被微博熱搜置頂,推出24小時內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1400萬。

9場座談會,從全局謀一域。黨的二十大以來召開的9場推動區域發展戰略落實的座談會,統籌東西南北中、聚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人民網推出長圖和SVG《一年多來召開九場座談會 什麼事讓總書記如此關切?》,以動態交互的形式展現總書記對區域發展的關切以及各地發展成就變遷。

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明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人民網以陝西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五祀衛鼎上的法治故事為切入點,推出視頻策劃《跟著習近平用典學法︱法者,治之端也》,通過可視化沉浸式報道形式,展現總書記對於治國理政的深邃思考和宏大韜略,給人們以深刻的思想啟迪和巨大的精神鼓舞。

用人物記錄時代立體呈現75年光輝歷程

偉大時代呼喚英雄、造就英雄。9月29日上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隆重舉行。人民網發布《禮贊國家最高榮譽!今年將頒授這些勛章獎章》《致敬,共和國的脊梁!》《人民的楷模 國家的驕傲》《大國友誼,地久天長》,通過圖解和組圖海報等形式展現75年非凡歷程中閃耀著的一個個響亮名字、一段段感人故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全社會樹立起學習的標杆。

今年9月30日,是第十一個烈士紀念日。人民網《時習之》專欄推出金句海報《時習之丨緬懷先烈、致敬英雄 習近平的講話催人奮進》,重溫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永遠銘記先輩們的犧牲與奉獻。“人民網評”文章《傳承英烈精神,汲取奮進力量》指出,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今天,我們緬懷英烈、崇尚英雄,就是要弘揚他們的崇高精神,進而接續奮斗、勇往直前。文章一經發布,受到網友廣泛關注。

用深入解讀探尋快速發展實踐密碼

回顧75年光輝歷程,科學理論彰顯真理力量、實踐偉力。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探尋偉大成就的實踐密碼,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推出“理響中國·探尋發展‘密碼’”系列短視頻。視頻遵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品格和鮮明特質,以“六個必須堅持”為主要內容,配合專家的講解,生動呈現創新理論的魅力。通過使用大量視頻素材、歷史影像、資料照片等元素,讓網友能夠深入淺出地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感受新中國成立75年來的光輝歷程。

著眼全局、改進文風,增強信心凝聚愛國奮斗磅礡力量

人民網發揮網絡媒體優勢,通過舉辦思政大課、開展融媒體調研行、重新演繹經典曲目等多種形式,貼近廣大網友特別是青年群體﹔推出系列具有現場感、鮮活性、時效性的產品,通過報道激發愛國熱情。

用“青春華章”實現網上網下同頻共振

緊扣青春和愛國主題,2024“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大思政課網絡主題宣傳和互動引導活動9月21日晚在南開大學舉行。來自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青年榜樣、名師大家與廣大青少年網民同上一堂別開生面的網上網下大思政課。活動將領袖思想的精髓內化於各界嘉賓朴實感人的表達之中,打破傳統思政課堂形式,採用跨時空對話、話劇、微綜藝、青春歌會、戲歌新曲、激情講述、非遺表演等多種方式進行創新表達,引導觀眾互動參與。其中,南開大學校長陳雨露帶領全場重溫重答“愛國三問”,相關短視頻在網絡空間刷屏、成為爆款。借助AI技術,色彩復原1959年周恩來總理第三次回南開大學的獨家視頻,讓這段珍貴的影像第一次呈現在觀眾眼前。

本次活動的聯動報道引發了青少年網民的情感共振、思想共鳴,在網上形成現象級傳播效應。截至9月23日,活動總點擊量126.6億次,討論量4.5億條。廣大青年紛紛表示,要牢記總書記囑托,把小我融入大我,在廣袤大地上書寫新時代的精彩華章。

以“行進中國”講好中國改革發展故事

在“行”的採訪中,感受“進”的中國。今年5月至10月,人民網推出“行進中國”大型融媒體系列調研行活動,通過行進式採訪與深度報道相結合的方式,講好中國改革發展故事,對內對外展現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和活力。340名年輕記者用兩個月的時間走訪了31個省區市的111座城市,推出中文融媒體報道600余篇。截至10月9日,“行進中國”在各平台總閱讀量超15億,主話題#行進看中國#在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登上熱搜/熱榜第3位。與此同時,15個外文語種對中文報道“量體裁衣”再加工,外文融媒體報道向世界生動展示各地區貫徹落實習近平經濟思想最鮮活、最生動的案例。

系列報道從“創新中國”“品牌中國”“投資中國”“活力中國”四個採訪主題出發,生動剖析闡釋我國經濟發展中如何重創新、樹品牌、引投資、激活力,引導各地干部群眾全面辯証看待我國經濟發展形勢,提振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例如,《山城變樞紐》講述了開放的重慶如何打破地理桎梏,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商來中國投資。《向“新”而行,“疆”更美好》展示了作為古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的新疆華麗轉身成為內陸與向西開放的新高地。

“行進中國”報道中,圍繞各地發展的實際、年輕人關注的方向、網絡媒體平台特性等,推出一批有意義又有意思的融媒體報道,以“輕、活、短、小”的生動報道把“有意義”的經濟主題做得“有意思”,將專業術語大眾化、通俗化,讓主題報道接地氣、有人氣。例如,採用AI繪畫技術調試推出“AI微縮景觀”系列海報,有效增強報道的鮮活性,凸顯“年輕態”。31篇綜述報道在微信傳播時以微視頻+短文+圖片海報的多模態報道取代傳統長文報道,將厚重綜述內容輕量化,增強貼近性、交互性,傳播效果加倍,系列綜述在微信平台總閱讀量超500萬。

通過歌唱獻禮致敬楷模感悟熱血擔當

人民網聯合人民日報總編室重新演繹《歌唱祖國》這一經典歌曲,創新編曲交響樂演奏,採訪拍攝了國家勛章獲得者、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全國脫貧攻堅楷模、復興號科研專家、傳統文化傳承者、戍邊衛國戰士等不同年齡、不同行業的優秀代表,致敬75年來不服輸、不怕苦、不停步的中國人民。作品引發網友深度共鳴,被眾多網站轉發。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人民網民文矩陣積極創新,運用馬頭琴、扎念琴、熱瓦普、冬不拉、伽倻琴等多民族樂器演奏《我和我的祖國》。蒙、藏、維、哈、朝等民文語種同步報道,作品推出24小時內閱讀量過百萬。

軍旅歌曲《小白楊》以白楊樹作喻,贊譽中國邊防軍人,至今已傳唱40年。人民網聯動人民日報政文部“金台點兵”工作室,走進新疆塔城軍分區小白楊哨所,推出“致敬小白楊”新媒體系列策劃,展現軍人本色和為祖國人民無私奉獻的赤膽忠心。其中,“閻維文與小白楊哨所官兵同唱《小白楊》”短視頻總閱讀量超3800萬﹔《同上一堂“致敬‘小白楊’”思政大課》觀看量超過600萬人次﹔小白楊哨所站崗慢直播、“用軍歌致敬最可愛的人”組圖海報等分時段推出,形成“多種生成、融合傳播”。

數智賦能、矩陣傳播,構建重大報道國際傳播積極氛圍

對於如何利用多語種傳播矩陣講好中國故事,人民網持續探索智能技術對於傳播的增效賦能,並利用好海外社交媒體平台進行“年輕態敘事”表達。

以技術賦能直觀呈現國家變化發展

75載風雨兼程,75載劈波斬浪。中國始終秉持開放包容,始終堅持合作共贏,攜手各國共同開創人類社會更加美好的未來。人民網聯合人民日報國際部零時差工作室、人民視頻聯合推出《開往未來的列車》微視頻報道,讓海內外網友跟隨這趟開往未來的列車,感受世界舞台上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在技術方面,視頻以AI技術賦能的數字特效藝術手法,重現了歷史長河中的重要場景。在內容方面,視頻以小場景凸顯事件發生的時代印記,選取新中國成立75年間,中國在對外交往、深化改革開放過程中的關鍵性歷史瞬間和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並以歷史人物的影像、原聲作為輝煌時刻的見証。全新的內容生產形式結合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事件,打造出既真實又富有想象力的畫面,豐富了觀眾的視覺體驗。

此外,人民網多語種制作圖解《數讀:新中國成立75周年 中國交出亮眼成績單》《75年,中國的快速發展》,以今昔對比的數據和圖片,直觀展現國家翻天覆地變化﹔由人民網外文主播出鏡,拍攝 “City Walk”欄目城市文旅Vlog,讓海外網友直觀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體驗各個城市不一樣的煙火氣。

借嘴發聲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對於中國至關重要,對於世界同樣意義重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人民網對友好國家使節、知名專家學者等進行多種形式的採訪、交流等,請他們講述自己眼中新中國成立75年來的變化以及雙邊關系發展成就。其中,推出中英文稿件《“中國式現代化意義重大,為世界各國樹立了榜樣”》,被眾多網站轉發。

同時,人民網多語種在海外社交媒體平台設置“中國75周年”“國慶節”等話題標簽,推出國慶活動以及各地文化、旅游等內容,發布我駐外使領館及海外華僑華人、中資企業國慶招待會等活動信息。以海外視角與網友進行積極互動,在潤物細無聲中實現外宣傳播效果的最大化。

以本次主題報道展望未來,人民網將繼續圍繞中心工作、強化議題設置,持續鍛造採編人員新聞能力,擴大地域覆蓋面、擴大人群覆蓋面、擴大內容覆蓋面,不斷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運用好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報道經驗,以新理念、新內容、新機制,推出更豐富、更優質的重大主題報道產品。

(責編:王連香、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