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收视率造假
 

■媒体评论

·人民日报微评:收视造假毒瘤,该切掉了
  收视造假的利益歪藤上爬满了密密麻麻的“寄生虫”。不尽快拔藤除瘤,就会继续造成逆淘汰,这是对观众不负责,而文艺繁荣也必是虚妄之谈。“一经查实违法违规问题,必将严肃处理”,瓦解收视造假潜规则,众望所归得人心,再造生态是根本。

·光明日报:根治收视率造假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治理整顿收视率造假,意味着巨大的利益调整,以及既有利益格局的解构和洗牌。这不但需要坚定的决心,还需要监管部门强有力的介入。然而,虽然治理整顿的阻力不小、代价不菲,但这一病灶一旦被切除,对于全行业的收益同样是巨大的。当收视率这个电视市场的核心“指挥棒”被校正,诸多腐败乱象、行业乱象,以及资源错配的现状都有望迎刃而解,整个电视行业都有望重回健康发展的轨道。【详细】

·法制日报:治理收视率造假须瓦解利益链
  新闻中提到的导演郭靖宇就遭遇了这一情况,有关人士不仅以“不购买收视率不予播出”相要挟,更是“热情”地指出了购买路径,怎么购买,找谁购买,电视台都给片方做好了设定。这就暴露出一条黑色产业链,电视台强行在购剧合同中将收视率与购片价格挂钩,引导甚至要挟制作机构向幕后大神购买收视率,幕后大神又与电视台保持着不寻常的密切关系,如此一来,电视剧制片方缴纳了天价保护费,收视率上去了,但是这种虚假行为严重加重了电视剧生产成本,不仅损害了电视剧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污染了整个文化生态。【详细】

·南方日报:让收视率造假没有空间
  说到底,收视率是为投放广告提供依据,而并非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标准。现在进入网络时代,人们的评价体系更加多元,不仅要参考收视率,而且习惯性去网上搜搜关键词,看它的全网讨论指数、社交平台热搜次数、豆瓣猫眼评分等指标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剧收视率再高,在网上没有丝毫热度,只会令人生疑。另一方面,随着视频网站的崛起,电视台也不再是唯一播出平台。如不久前引起全民讨论的《延禧攻略》,就选择了网络平台播出。【详细】

·人民网评:不能让所谓的收视率愚弄观众
  最无辜的无疑是电视机前的观众。收视率越高,说明该剧也越受老百姓的欢迎,这本是毋庸置疑的道理。可现在,摆在观众眼前的一切数字,都有可能只是某“大神”手中的玩物,这让广大观众如何抉择?“大神”究竟是何方神圣,被愚弄的观众、被要挟的导演都有权得到明确的答案。【详细】

·央视网评论:整治收视率造假风,须出重拳
  电视剧行业收视率造假,存续良久,贻害甚巨。如今盖子已揭开,向潜规则挑战的行动得到广大业内人士的强烈声援,足以说明电视剧收视率造假早已犯了众怒,这个毒瘤到了必须立即切除的地步。正义者从不会缺席,与潜规则决裂就是呵护健康生态,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收视率环境。【详细】

·北京青年报:斩断操纵收视率的"黑手"
  导演郭靖宇公开向收视率造假宣战,得到众多业内人士的声援,也让舆论再次聚焦收视率造假现象。收视率造假在影视界是一个“陈年痼疾”,近年来虽经多次治理,但收效并不明显,有时甚至愈发猖獗。近几年,随着国内影视剧制作水平提升以及雄厚资本的支持,涌现了一批风靡海内外的“爆款”电视剧,但与此同时,收视造假使得影视行业发展生态恶化,给电视剧持续健康发展蒙上了阴影。【详细】

·北京商报:收视率造假为何明知故犯
  收视率造假的原因早已人尽皆知,但形成了严重利益捆绑之后,解决起来却并不容易。收视率造假仿佛是行业内的“囚徒困境”。对任何一家电视台来说,如果别的电视台都不造假,造假的一方反倒是占了便宜;而别的电视台都造假,那不造假的一方就吃亏了,所以最佳策略是选择造假。对于优秀的电视剧集同样如此,良心巨制如果不去造假可能连上星的机会都没有,而粗制滥造之作却可能因为造假捡了大便宜。【详细】

 

■业内人士说

·知名编剧 汪海林
  力挺郭靖宇导演和所有不屈服于黑恶势力的人,支持初心和底线,呼吁政府正视买卖收视率的犯罪行为,拿出切实措施严厉打击!

·光线传媒总裁 王长田
  2015年初,因为不愿意参与收视率造假,光线愤而退出电视节目市场,当时多档节目在央视等播出,停播所有节目之痛苦记忆犹新。

·导演 陆川
  曾经亲耳听到某导演朋友在电话里无奈地要求制片将每集40万元购买收视率的费用,打到北方某市电视台购片主任指定的公司。他跟我说如果不按照电视台指定公司买收视率,将收不到电视台尾款。

·编剧 李亚玲
  两年过去了,除了买收视的钱爆涨了一倍,从每集50万涨到了100万,什么都没改变。

分享到

  导演郭靖宇9月15日通过微博发布文章,实名举报自己导演的电视剧《娘道》遭遇收视率造假黑幕,呼吁影视行业团结起来清除行业毒瘤。次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就发布声明称,已就收视率问题展开调查。
  收视率造假可谓老生常谈,对于这一贻害甚巨的陈年痼疾,此番再次引发舆论关注,期望以开展调查为契机,多方协力、多管齐下,尽快拔藤除瘤,刹住造假之风。

导演郭靖宇怒揭收视率造假,官方回应业界支持

郭靖宇怒怼收视率造假

·80集电视剧被要价7200万买收视率
  导演郭靖宇9月15日在个人微博上发布题为《起来,与操纵收视率的黑势力决一死战》的长文,怒怼收视率造假问题,并以亲身经历告知,自己正在播出的新剧《娘道》曾被要价7200万元作为买假收视率以保障顺利播出的“保护费”。文章发布后,迅速引起业界关注。【详细】

·广电总局就收视率问题开展调查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于9月16日通过官网发文称,已就收视率问题展开调查,“针对收视率问题的與情和反映,国家广电总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已采取相关措施,并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开展调查,一经查实违法违规问题,必将严肃处理。”【详细】

·央视、卫视、协会表态支持
  郭靖宇透露,“央视有关负责人来电表示:支持清除不法行为,恢复行业良好生态。”湖南卫视表示,“坚决支持广电总局打击收视数据造假!恢复行业良好生态!呼吁绿色收视!”江苏卫视也表示:“坚决拥护广电总局调查收视率造假问题,构建公平、健康的行业环境。17日,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发布声明称,坚决拥护总局采取相关措施开展调查,对违法违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详细】

收视率造假可谓老生常谈,背后利益复杂、危害巨大

收视率造假为何屡禁不止?

·收视造假已是陈年痼疾
  电视收视率做假由来已久。收视率调查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并非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标准,这也是国际通行规则。多年以前,一些电视台为争取广告资源,开始收视率做假行为;之后愈演愈烈,当电视剧成为所有卫视频道黄金时段的主打节目后,播出机构便强行要求在购剧合同中,将收视率与购片价格挂钩,引导制作机构去买收视率。【详细】

·黑手瓜分“利润”高达40多亿元
  收视率造假屡禁不止,个中原因,就是因为它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利益,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据反映,购买收视率的费用已经翻番至目前的每集近百万元。有媒体曾估算,从事收视率造假的“黑手”每年从电视剧产业市场中瓜分“利润”高达40多亿元,已成为影视行业中除制作方、电视台、广告商之外的“第四种势力”。【详细】

·造假愚弄观众、损害电视剧行业发展
  收视率造假给多方带来伤害,不仅伤害用心生产好作品的创作者,也严重损害电视剧产业的健康发展,片面追求收视率的不良风气,导致明星价格虚高、内容同质化、审美价值取向低俗等问题屡见不鲜。最无辜的无疑是电视机前的观众。收视率越高,说明该剧也越受老百姓的欢迎,这本是毋庸置疑的道理。可现在,摆在观众眼前的一切数字,都有可能只是某“大神”手中的玩物。【详细】

唯有多方合力、多管齐下,方能拔除“造假”毒瘤

唯收视率论早就被吐槽

·斩断利益链条,完善法律利剑
  治理收视率造假,意味着巨大的利益调整,以及既有利益格局的解构和洗牌。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强有力的介入,积极采取严厉措施,瓦解利益链,斩断操纵收视率的黑手。当然,完善有关法律制度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电视剧行业也应该拥有专属法律利剑,为我国电视剧发展正本清源。【详细】

·严格监管收视数据提供机构,完善统计方式
  由于中国收视率市场的“一家独大”,目前全国各电视台各大城市的所有收视率,基本由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一家出具。在这种背景下,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收视率调查过程中缺乏来自第三方的监督与相应管理惩戒机制。从当前的技术条件看,收视率造假问题并非不可解决,关键是有关部门必须负起责任,对提供收视数据的机构予以严格监管,督促其不断更新全国样本家庭、扩大样本数量、完善测量和统计方式。【详细】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对受众深度细分
  在治理整顿收视率造假的同时,还要适当弱化收视率指标。如果能够建立起更加多元、更具弹性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就有望终结收视率对于电视内容“评判一切价值”的不正当权力。电视内容生产者和播出平台也完全有必要对受众进行深度细分,做深做精垂直领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