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全白"提名引发好莱坞激辩 媒体质问加揣测

本月刚刚火热出炉的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名单一出,就不仅在影视圈,更是在整个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一直在美国社会上被热议至今的种族问题,因为这份名单,又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奥斯卡连续第二年所有的表演类奖项提名都由白人演员包揽,除白种人以外的所有少数族裔人种,尤其是一批优秀的黑人演员,包括《奎迪》中的迈克尔·乔丹、《冲出康普顿》中的科里·霍金斯、《脑震荡》中的威尔·史密斯等,都无一例外地失去了角逐这一电影业内最高奖项的机会。
#OscarSoWhite成为社交媒体上最热门的标签话题, 从演艺圈内人士到各大媒体到普通民众,几乎众口一词都是对奥斯卡评委会的批评声音:批评其强化白种人特权、歧视黑人族群,批判其没有意识到身处社会的种族多样性,批判其没能让业界最高的电影奖项正确反应种族多元的真实社会情况。
正方:这是明目张胆的种族歧视,整个影视圈都急需革命
众星抵制奥斯卡
去年刚获得奥斯卡终生成就奖的好莱坞著名黑人导演斯派克·李因为今年奥斯卡将是一场“全白的舞会”而公开宣布自己和妻子将不会出席本次的颁奖典礼。“在我看来,金像奖只是问题的表面,真正问题的核心在于好莱坞那些制片厂、电视台的管理层。他们才是娱乐圈的看门人,真正需要在好莱坞的种族歧视和单一化问题上作出改变的人。连续两年,四十多个入围提名的演员都是白人,一点其他颜色都没有,这是什么情况?等于说我们就不会演戏?这绝对不是巧合!”斯派克·李在推特上发出的长推中愤慨质问。
斯派克·李并不是唯一公开抵制奥斯卡的演员,著名影星威尔·史密斯和他的妻子贾达·萍克特·史密斯也公开宣布拒绝出席本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主席亲口忙道歉
奥斯卡主席谢丽尔·布恩·艾萨克斯本人也是非洲裔美国人,她对于黑人演员连续两年榜上无名这一现象发表声明表示“心痛而且沮丧”。她说,2016年她将着重采取措施来改变奥斯卡评委会的委员组成,“因为委员会内部的种族多样化已是刻不容缓的了”。
媒体质问加揣测
纽约时报也发文质问奥斯卡是不是真的“蠢到这个地步”。记者则就此询问了人称“好莱坞发言人”的著名演员乔治·克鲁尼,他也很遗憾地表示认为奥斯卡是在向着一个错误的、后退的方向发展。“十年前的奥斯卡都比现在要做得好。但是同时我们需要意识到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少数族裔在好莱坞的影视作品中所得到的代表和演绎是远远不够的。”
将在本届颁奖典礼上担任主持人的黑人喜剧明星克里斯·洛克声称,他抛弃了原来写好的稿子,准备为这个“全白”的奥斯卡重新创作一份新的剧本。社交网络和媒体上对于这位犀利的黑人喜剧明星将如何在自己的主持词中辛辣开涮奥斯卡都禁不住猜测纷纷。
然而,当这一问题最初被热炒所引来的一片哗然稍稍平复了几天之后,渐渐地,在这一片此起彼伏的对于奥斯卡种族歧视的讨伐之中,不一样的声音出现了。
反方:种族歧视是夸大其词,奥斯卡是电影奖项,我们应该就事论事
元老演员直呼黑人演员不够好
世界元老级演员,柏林电影节影后夏洛特·兰普林在参加著名法国电台Europe 1的节目的时候说:“你们呼吁的奥斯卡必须给其他族裔留席位,其实是对白种人的种族歧视。”这一大胆言论如一颗重磅炸弹,一瞬间炸开在网络和媒体的各个角落。
“虽然我没有什么权威来评判什么样的演员才是最优秀的,但是也许今年这些黑人演员就是没有好到能够入围金像奖的决赛圈。为什么总是要把人划分进各个类别呢?现在每个人都无时无刻不在被或多或少分类、或是评判着。并不只是说,这个人肤色太黑了,这个人太瘦了或者太胖了、太高了或者太矮了、够漂亮不够帅之类的划分和评价,也都是一直在发生的事。我认为单纯因为奥斯卡名单中没有黑人明星就说它是种族歧视,是把问题单面画了的夸大言辞。”兰普林说道。
两获奥斯卡金像奖、三获金球奖,人称“英国最伟大的演员”迈克尔·凯恩也在另一电台节目中表达了相似观点:“肤色从来就不该在评判一个演员好坏的标准之中。那些今年没有入围金像奖提名的黑人演员,也许就只是不够好而已。你不能为了政治正确,不去触及种族问题这个敏感话题,就因为一个演员是黑人就投票给他。我认为投票的唯一标准就应该只是一个演员在那部影片中的表演。”
的确,今年的奥斯卡竞争尤其激烈。在民众一片为威尔·史密斯、迈克尔·乔丹等黑人演员以及其他黑人导演电影没能入围提名而大呼不公平的同时,很多优秀的白人演员、编剧及导演也因为竞争的激烈而被提前淘汰出局。比如风评极好,呼声很高的《黑色弥撒》主演约翰·尼德普、人称当今好莱坞最伟大的编剧艾伦·索金和他的《乔布斯传》,以及“鬼才”编剧、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和他的新作《八恶人》等。
媒体解析“小众”乃奥斯卡最大特色
国际财经新闻网发文提出,人们仅仅关注到了今年奥斯卡提名名单的种族单一性,而忘记了这份名单是如今的样子,其实是由奥斯卡的另一大最显著的“非商业、小众、学院派”的特色而决定的,远非种族歧视。
今年的最佳女主角入围名单被诟病是所有人都不过是同一张白人女性的脸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样子。凯特·布莱切特的《卡罗尔》,布里·拉森的《房间》,詹妮弗·劳伦斯的《奋斗的乔伊》,夏洛特·兰普林的《四十五周年》和西尔莎-罗南的《布鲁克林》。 这五部电影的票房总和还达不到去年票房排名30名的《明日世界》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文章拿这个名单作为例子来提醒大家,奥斯卡的选择从来就不是根据流行性、或者大众要求来的,而是根据它自成体系的学院派标准,一向偏爱题材艰涩、主题深刻并且业界口碑极高的影片。“抱怨今年名单过于‘白’的人大概是忘记了2012年《为奴十二年》的成功。”以奥斯卡的作风来看,《为奴十二年》获得最佳影片的最高奖项也并非是因为它是由黑人导演、主演并且讲述黑人题材的电影,而是因为它内容艰涩、主题深刻,深得一众奥斯卡学院派委员的喜爱而已。
“人们批判奥斯卡种族歧视,是误把美国当今社会的热点种族话题牵引进了这个从来对流行社会文化毫不感冒的电影学院派之中,那么就像好莱坞的商业大片抱怨奥斯卡对自己不够倾爱一样,这既是毫无意义的,也是没有什么必要的。”综合消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