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采访很难 积累更不易--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

两会采访很难 积累更不易

齐继革

2012年04月12日08:48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推荐
  • 字号
《中国记者》杂志供稿

  连续三年参加全国两会报道并主要跟踪报道澳门代表团之后,我感觉两会报道要出彩确实不易,但相比在会议期间寻求采访机会之难,平时有意识的积累更不易。仅以我三年来跟踪采访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刘艺良先生的经历谈两点心得。

  对重点人大代表的工作动态,一定要保持长期密切关注。

  三年来,我多次在有关会议上接触刘艺良,感情逐渐贴近,并得以了解他的工作,也对他的人品更加认同。记得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我是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澳门人大代表团。期间,结识了刘艺良先生,他当时是澳门人大代表团的副团长,没有架子,常常耐心解答内地记者及港澳记者的提问。

  2010年11月1日,在澳门综艺馆出席澳门创意产业协会成立庆典,我因为对澳门的文化传媒的一点小贡献,有幸成为协会常务理事,恰好再次遇到刘艺良先生,得知澳门创意产业协会会长刘雅煌先生就是刘艺良先生的胞弟。这进一步印证了刘氏兄弟践行澳门产业适度多元的精神,也使得我们之间的信任更进一步。

  对最关注的新闻争取做深度报道,并及时准确地发给受采访人。

  2011年12月,我获得国务院台办的例行记者会议证件,对港澳涉台的政策尤其关注,而刘艺良先生恰好是澳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会长,因此2012年两会就此采访他的应该是个好的话题。3月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的第二天,由于过去几年的积累,在多次协调确定采访之间之后,我终于在当天深夜采访到他,并及时整理采访稿件交给刘先生请教,给他留下敬业的印象。

  作为澳门媒体的记者,能在两会期间采访到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刘艺良先生,也许不算难度最大的报道。但我认为,采访能够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会议期间的不懈努力,而是平常有针对性的人脉积累和感情培养。(作者系:澳门新闻通讯社记者)

ceshi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 传媒推荐
  • 精彩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