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在会内,功夫在会外--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

报道在会内,功夫在会外

甘丽华

2012年04月12日08:47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推荐
  • 字号
《中国记者》杂志供稿

  作为曾经的新闻热点人物,遭误读的某高校校长在两会期间特意和媒体保持距离,委婉地拒绝了媒体的采访要求。了解到这位校长的心结后,记者一开始并没有提出采访要求,而是趁其休息时间和他随意地聊天,拉近双方的距离。第二次碰到的时候,看到他正和另一位关系较好的高校领导在一起,而记者也正好和这位高校领导熟悉。双方一介绍,信任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当第三次见面,记者提出的采访就顺理成章地完成了。

  两会报道从来都是新闻记者的“竞技场”,要想胜出,需要做到“报道在会内,功夫在会外”。

  首先,需要和代表或委员建立互相信任的友好关系。2010年两会期间,记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并发表了《尽快让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参加高考》的报道,引起热烈讨论,并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出台进程。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表示将在年底前出台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政策。而这一报道就得益于平时和周洪宇代表建立的良好关系。作为学者型官员,周洪宇每年都会提出基于调查和研究的议案,其中近80%被有关部门采纳。在每年两会前夕的拜访就保证了“快人一步”,能够提前掌握他将提交的议案情况。

  其次,提前的资料准备非常重要,尤其是要对新闻热点人物的脸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

  再次,认真研究两会会议议程,抓住代表委员的行动特点展开有针对性的采访。每年两会的议程相对固定,各个代表团的活动每年也大致相同。如各省代表团的全团大会往往到会率很高,是采访的良机。如在今年人大湖北代表团的全团会议上,记者们抓住机会就西方国家可能针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问题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向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提问。苗圩表示,如被起诉,中国将主动应诉,其表态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最后,放弃大家都去追逐的热门委员和代表,拥有和非热门两会代表或委员聊天的耐心与诚意,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委员往往比“明星代表委员”更容易打交道、交朋友,同时也是新闻富矿,可以挖掘出精彩的故事。如笔者撰写的报道《海南房价“烧”没了农业育种基地》《农民代表朱建华:带着嘱托进超市》以及和同事张国一起撰写的《“后危机时代”不宜说得太早》都是在和代表和委员们聊天的过程中获得的报道线索,鲜活而生动,获得了不少关注。(作者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中国青年报》湖北记者站站长。)

ceshi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 传媒推荐
  • 精彩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