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化情境下政府新闻发布的要素及变化--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

微博化情境下政府新闻发布的要素及变化

2012年04月12日08:31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推荐
  • 字号
《中国记者》杂志供稿  

  微博传播情境下政府新闻发布的理念、角色、方式都会有哪些转变及关键性要素?

  从中国的微博用户数已超过3亿的情况看,①人们已经越来越依赖微博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南京大学周宪教授认为,随着媒介技术的发明正在转化成文化的生产、流通和接受方式,媒介作为一种文化的技术逻辑和力量,塑造着大众的文化习性。在这个媒介化的过程中,主体不断地适应媒介,(人类)从互动的面对面交流,转向单向的面对媒介的交流。②借用这一“媒介化”的概念,应该说当日常生活中微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使用的媒介形式,也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开始进入了“微博化”时代。

  微博的传播特性大家已经熟知,概言之,在传播科技日益进步的现代社会,人们的交流和互动对技术媒体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特定场所的人或发生的事件很可能受到来自不同时空的其他人或事件的影响,“在场与否”已不成其为社会互动展开的必要条件。与传统现实社会中面对面、脸对脸的人际传播模式不同,自由发布信息而可以选择不回应、表达情感诉求而不必担心受伤害,身体缺场成为微博传播的重要特征。同时,碎片化但全方位开放、即时的信息发布,观点、情绪的内容表达和点对面的关系传播共同构成了微博化的传播环境。

  在这样的微博化环境中,政府的新闻发布如何进行?

  理念确认:风险社会中信息的第一时间发布

  早在20世纪80年代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已经提出了“风险社会”概念,认为“全球已进入风险社会时期”,他认为风险社会并不是特指某个具体社会和国家发展的社会形态,而是对目前人类所处时代特征的形象描绘,是一种正在出现的秩序和公共空间,代表着对可能的“未来社会”的警觉和表征性预测。在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加速推进的今天,中国社会处于风险社会的境况也同样在所难免,同时,具有特殊国情的中国还面临着许多工业化国家已经基本得到遏制的传统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也已进入突发事件频发的风险社会。③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不恐惧、不怀疑,正是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进行新闻发布的前提。

  根据2007年11月颁布的《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四条内容中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第五十三条则规定:“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此后,2008年中国政府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制订了《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2010年更是开始逐步建立中央和各地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详细引述这些条文、条例和措施,是因为政府本身其实规定得很明确、意图很清楚:一是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及时发布信息,二是政府应对报道工作进行管理,也就是说,发布和传播信息属于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的一个有机环节,并且应该是有效环节。因此,政府应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首先及时公开发布信息,避免流言传播,从传播源上抢占先机,塑造政府诚信责任形象。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报道即属成功范例。在微博化传播环境里,第一时间信息发布更显重要。

  政府主体角色嬗变:从利益相关者变为协调者、平衡者

  对于2011年7·23动车事故的新闻发布会,有关官员和一些学者都进行过分析。作为新闻发言人在发布会上的角色既是事故发生主体,又是信息传播主体,自我没有回旋余地,公众的质疑也在所难免。④因此,没穿正装、故作轻松的调侃性话语以及对于重点信息的缺乏了解还都属于传播策略和技巧方面的问题,更深层的症结还在于事故当事者与传播主体相混淆以及传播主体公信力的缺乏。反观国外的成功的新闻发布,除了建立常规的新闻发布制度和流程,在发布会现场,英国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还要求医生、专家等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消息发布,以增加公众的信任度和稳定公众情绪。而在中国特色的新闻发布环境中,至少政府新闻发言人应介入事件处理的全过程,第一时间进入现场,掌握第一手材料,参与事件的决策与处置,邀请相关责任方共同发布,成为第三方,实现从利益相关者到利益协调者、平衡者的转变,才能让公众接受以至信服。

  方式转变:真诚沟通,从讲事实,摆道理到情绪抚慰

  真诚沟通是危机公关的一条基本原则,政府新闻发布也是与公众沟通,说明事实真相,促使双方互相理解,消除疑虑与不安,它包含了诚实、诚意与诚恳三个方面。突发事件的发生常常意味着各种灾难、悲剧和伤亡。在发布中,体现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的关怀是一种普遍的传播导向。具体来说,在任何发布场合,政府官员都应该在第一时间对人员的伤亡和因突发事件给人民造成的其他不便和痛苦表达和体现出关心、同情和怜悯,这是诚实的表示。对事件过程进行描述时应充分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切忌态度上的冷漠和麻木,这是诚意的体现。提醒和建议媒体记者,在寻找、采访或拍摄遭遇悲惨或悲痛者时,应敏感体恤,认识到收集和报道信息可能对他们造成伤害或不适,这也是诚恳与诚意。⑤当真相还没有呈现的时候,立场、价值认同背后的情感认同才是最主要的。因此,从单纯的讲事实,摆道理到重视当事人的情感诉求进行情绪抚慰兼顾当事人情绪、社会情绪和媒介情绪是政府新闻发布应该重视的一个转变。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给大众提供了多种发言、反馈的渠道,普通个体有了发声的渠道。面对不同的社会现象、问题,人们站在不同利益角度众说纷纭,多元意见成为网络这一媒体在舆论方面的典型特征,政府新闻宣传和舆论由此呈现出了分离的局面。其实,社会意识多元、舆论多元是经济多元化转型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生活多样化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我国现代化在社会意识领域引起的重大变化。⑥政府新闻发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人们基于信息获知的价值判断提供公众交流平台,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社会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增进人们对于异质文化及多元社会诉求的宽容和理解。多元表达、反映群众的呼声与诉求与和谐社会的理念并不相悖,更能促进政府和国家形象的改善和提高。 (作者分别系:原平方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刘笑盈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释】
  ①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1-07-19。
  ②周宪: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9-247页。
  ③夏玉珍,吴娅丹:中国正进入风险社会时代,《甘肃社会科学》[J],2007年第1期。
  ④叶皓:对温州高铁事故新闻发布的反思,《现代传播》[J],2011年第10期。
  ⑤孟建: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研究,《中国应急管理》[J] ,2011年第9期。
  ⑥胡思勇:社会和谐与媒介责任,《新闻战线 》[J],2009年第1期。

ceshi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 传媒推荐
  • 精彩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