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海外传播网络建设的新趋势
2012年04月12日10:33 手机看新闻
《中国记者》杂志供稿
西方媒体国际传播网络建设的现状
1.西方通讯社海外传播网络布局调整,形态转变,功能强化。美联社加大了拉美地区的经营力度,在欧洲等英语国家有所压缩;法新社积极推进“小语种战略”,把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国家纳入战略目标;彭博社在多个国家扩张迅猛,不断蚕食路透社的业务市场。路透社在海外网络的职能不断拓展,已经从单一的新闻信息采集站点转变为具有海外营销、技术支撑、用户服务、新媒体终端建设等多种职能的混合型实体机构。
2.报刊媒体海外网络层级分化,优胜劣汰,强者愈强。大量地方性报刊在集团化过程中主动或被动地裁掉花费巨大的海外机构和驻外记者,转而共享集团提供的海外传播网络。以美国论坛报集团为例,其下属的7家地方性报纸两年内先后关闭海外记者站,转而使用《洛杉矶时报》的海外新闻采集传播网络。同时,少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强势报刊依然拥有完整而强大的海外网络,成为其他媒体高度依赖的对象。英国《金融时报》通过在多国开办本地网站,持续拓展海外网络。《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也借助多个地区性编辑中心不断扩大海外传播网络。
3.广播电视面向世界播出的频道数量增多覆盖扩大,但全球性传播网络数量有限。面向世界播出的广播电视台和新闻频道飞速增加,由2000年的5家上升到2010年的9家电视台共26个频道和版本。不过,构建覆盖全球的电视网络依然受到法律准入、财力要求、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限制。目前,仅有英国广播公司、美国有线电视公司、半岛电视台等少数电视媒体构建起了具有较大国际覆盖面和影响力的海外传播网络。在传统优势地区之外,绝大多数电视台仍然只能通过交换和合作获取国际新闻资源或者实现节目落地。
4.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型海外网络成国际新闻流动的新渠道。这类网络以互联网为传输平台,把全球各地的个人记者甚至专业人士编织成国际传播网。由于没有专门的驻外实体机构,也不一定有专职的新闻采集人员,这类网络具有虚拟、临时、松散的特征。其中,美国新闻网站“现场报道”、博客社区“环球之声”最有代表性,每天通过互联网在不同国家间交换大量地方新闻、现场图片和视频节目。
西方媒体国际传播网络建设的新趋势
1.从组织机构来看,实体性驻外机构总量减少,本土外派记者压缩,但外围信息采集网络数量不断扩张,功能更加健全。西方媒体海外新闻信息机构和驻外记者的数量近年来都在大幅削减。另一方面,由特约记者、自由撰稿人、签约摄影师、新闻线人等各种形式的非正式员工组成的外围网络正在成为西方媒体最重要的海外新闻采集力量之一。以法新社为例,非全职摄影报道员遍布全球165个国家和地区,人数超过1000人,为全职摄影报道记者的2.86倍,发稿量占该社全部图片发稿量的三分之一强。
2.从发展战略来看,多语种建设理念出现分歧,走向全球化与地方化两个极端;数字化转型成为契机,抢占海外新媒体终端成为共识。多语种建设一度是西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共同理念,不过,近年来这一思路出现了明显分歧。美国之音和英国广播公司先后停播了包括汉语在内的多个语种广播。美联社也裁减了荷兰语、德语等语言专线,并试图裁减法语专线,明确提出今后的发展重点是英语这一“全球性”语言。与此相反,法新社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小语种战略”,在保持原有发稿语种的基础上,与当地媒体合作推出了印尼语、乌尔都语等小语种新闻线路,还计划在今年推出泰国语、缅甸语新闻线路。
与语言能力建设出现分野不同,借数字化转型之机抢占海外新媒体终端成为西方媒体的共识。英国《金融时报》等报刊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建设本土化新闻网站,驻外实体机构得到强化。法新社在多个海外市场大力推进高清数字电视新闻,并在这一全新的国际传播领域取得先机。此外,西方媒体还积极进入各国的手持阅读器、移动媒体平台等新的传播终端,构建新型国际传播网络。
【1】 【2】
ceshi
西方媒体国际传播网络建设的现状
1.西方通讯社海外传播网络布局调整,形态转变,功能强化。美联社加大了拉美地区的经营力度,在欧洲等英语国家有所压缩;法新社积极推进“小语种战略”,把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国家纳入战略目标;彭博社在多个国家扩张迅猛,不断蚕食路透社的业务市场。路透社在海外网络的职能不断拓展,已经从单一的新闻信息采集站点转变为具有海外营销、技术支撑、用户服务、新媒体终端建设等多种职能的混合型实体机构。
2.报刊媒体海外网络层级分化,优胜劣汰,强者愈强。大量地方性报刊在集团化过程中主动或被动地裁掉花费巨大的海外机构和驻外记者,转而共享集团提供的海外传播网络。以美国论坛报集团为例,其下属的7家地方性报纸两年内先后关闭海外记者站,转而使用《洛杉矶时报》的海外新闻采集传播网络。同时,少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强势报刊依然拥有完整而强大的海外网络,成为其他媒体高度依赖的对象。英国《金融时报》通过在多国开办本地网站,持续拓展海外网络。《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也借助多个地区性编辑中心不断扩大海外传播网络。
3.广播电视面向世界播出的频道数量增多覆盖扩大,但全球性传播网络数量有限。面向世界播出的广播电视台和新闻频道飞速增加,由2000年的5家上升到2010年的9家电视台共26个频道和版本。不过,构建覆盖全球的电视网络依然受到法律准入、财力要求、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限制。目前,仅有英国广播公司、美国有线电视公司、半岛电视台等少数电视媒体构建起了具有较大国际覆盖面和影响力的海外传播网络。在传统优势地区之外,绝大多数电视台仍然只能通过交换和合作获取国际新闻资源或者实现节目落地。
4.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型海外网络成国际新闻流动的新渠道。这类网络以互联网为传输平台,把全球各地的个人记者甚至专业人士编织成国际传播网。由于没有专门的驻外实体机构,也不一定有专职的新闻采集人员,这类网络具有虚拟、临时、松散的特征。其中,美国新闻网站“现场报道”、博客社区“环球之声”最有代表性,每天通过互联网在不同国家间交换大量地方新闻、现场图片和视频节目。
西方媒体国际传播网络建设的新趋势
1.从组织机构来看,实体性驻外机构总量减少,本土外派记者压缩,但外围信息采集网络数量不断扩张,功能更加健全。西方媒体海外新闻信息机构和驻外记者的数量近年来都在大幅削减。另一方面,由特约记者、自由撰稿人、签约摄影师、新闻线人等各种形式的非正式员工组成的外围网络正在成为西方媒体最重要的海外新闻采集力量之一。以法新社为例,非全职摄影报道员遍布全球165个国家和地区,人数超过1000人,为全职摄影报道记者的2.86倍,发稿量占该社全部图片发稿量的三分之一强。
2.从发展战略来看,多语种建设理念出现分歧,走向全球化与地方化两个极端;数字化转型成为契机,抢占海外新媒体终端成为共识。多语种建设一度是西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共同理念,不过,近年来这一思路出现了明显分歧。美国之音和英国广播公司先后停播了包括汉语在内的多个语种广播。美联社也裁减了荷兰语、德语等语言专线,并试图裁减法语专线,明确提出今后的发展重点是英语这一“全球性”语言。与此相反,法新社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小语种战略”,在保持原有发稿语种的基础上,与当地媒体合作推出了印尼语、乌尔都语等小语种新闻线路,还计划在今年推出泰国语、缅甸语新闻线路。
与语言能力建设出现分野不同,借数字化转型之机抢占海外新媒体终端成为西方媒体的共识。英国《金融时报》等报刊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建设本土化新闻网站,驻外实体机构得到强化。法新社在多个海外市场大力推进高清数字电视新闻,并在这一全新的国际传播领域取得先机。此外,西方媒体还积极进入各国的手持阅读器、移动媒体平台等新的传播终端,构建新型国际传播网络。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