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刚察保护草场,“死禁”管不住,“搞活”受欢迎——
“吵”出来的改革都服气(行进中国·精彩故事)
“我是草原管护员,前些年夏秋草场全年禁牧,全村人差不多都跟我吵过架。去年夏天放开一个月,老百姓顺心,管护也省心。这都是‘吵’出来的结果。”日前,在青海湖畔的刚察县兴海村,村主任日科说。
为让草场休养生息,2011年,刚察开始草山禁牧,每亩补助奖励牧民11元左右。
“最初实行全年禁牧,村里推选草原管护员,这是得罪人的苦差,我只好带头干。”日科“诉苦”道。一次,牧民扎科赶羊群上草山。有牧民发现后找到日科,日科苦劝3个多小时才把他“拽”了回去。这个刚劝回,那个又要去。一些牧民反复“吵”,日科不停解释:“为了保护草场,不是还发了补助吗?”有的牧民直接把他“噎”回去:我不要补助可以吧?一亩补助才11元左右,每亩草场租金涨到30至70元,一斤羊肉都卖20多元。这笔账谁不会算?
转机有点偶然。2014年夏初,山下草场遭遇干旱。山上雨水好,铺满绿茵。一些牧民找到村干部:牛羊吃不饱,草山能不能放开一段日子?村干部做不了主,报到镇里;镇里不敢开口子,把老百姓的想法反映到县里。随后,省农牧厅派专家实地调查,还找来有经验的牧民开“诸葛会”,牧民说:草长起来后就像韭菜,啃啃长得更旺。最后专家下结论:夏季适度放牧,不影响草的生长,还能减轻秋冬季草场的压力。
于是当地决定:7月25日至8月25日,春夏草场可以放牧,其余时间禁牧。这下热闹了,牧民们挥鞭出发,羊群布满山坡。8月25日一过,牧民纷纷把羊群赶下山。管护员才让东珠悬着的心放下了:“大家再也没为这事吵过,也没人去偷牧。”
为取消“大锅饭”,刚察县对补助奖励资金实行绩效考核,这在全国是首创。牧民先发70%,剩下的作为绩效。禁牧期内“偷牧”一天,扣发1%,扣完为止。扣下来的钱用来购买饲料,实物补助给被扣者,或是奖励表现突出的牧民。实际上,去年开禁一个月,老百姓气顺心服,全县没发现一个违规放牧。
冬日的青海湖畔天寒地冻,刚察县一些企业例行冬休,鲁援生态饲料公司的车间里却马达轰鸣。走进调度室,墙上挂着每月产量进度曲线图,除8、9月略平之外,大势“陡峭”上行。公司负责人周海勇说:“冬天是我们最忙的季节,产品九成卖到刚察县,赶不上牧民需求。”牧民仁青扎西边装车边说:“我们来这里买饲料,县里有补贴,每吨给400元,一年省不少钱。”
刚察科技农牧扶贫局副局长陈永杰说:“禁牧前全县实行补饲的牧户仅占8%,目前达到60%。2014年全县牛羊存栏比禁牧前增加10%。”青海绝大部分范围是牧区,为保护好草场,2015年省里计划在海北、海西等地推广“刚察模式”。
记者手记
改革往往涉及利益蛋糕的再次切割,阻力和难点往往藏在这里。推行改革决不能闭门造车、纸上谈兵,不要自以为是对百姓好,人家就一定买账。对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改革,例如草场禁牧,必须切一刀,又不宜“一刀切”。一项改革假如得不到大多数的支持,必定是有问题。钥匙在哪里?多听听老百姓的心声,从大多数的愿望出发,把改革的利益相关人变成决策的一分子,对症下药,势必“得道多助”。这种“为了多数、依靠多数”的改革,才可能事半功倍。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28日 04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热门排行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