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和真人秀“闪婚”有何不可?
电影《奔跑吧,兄弟》制作周期短,演员只拍了6天,可谓是和电视真人秀的一次“闪婚”。但这“婚礼”挺热闹,捧场的观众多,院线和电视台这俩“亲家”都赚了钱。对于电影和电视这次跨界“秀恩爱”,说什么的都有——“对电影是种侮辱”、“骗钱大烂片”、“交了狗屎运”等——好一通“放鞭炮”。
持批评观点的人大致可分三类:一是电影的“亲朋好友”,担心这“孩子”出事儿;二是看热闹、凑热闹、唯恐电影圈不乱的;当然,还有羡慕嫉妒恨的,就见不得新生事物有个好。对不爱电影的人,不必多说。对爱电影的人,其实也不必多虑:不就是闪了个婚吗?何况是两厢情愿的“自由恋爱”,不违法、不缺德,有何不可?再者影视本是一家子。
这年头骗子多,但不能说真人秀大电影《奔跑吧,兄弟》,以及以前的《爸爸去哪儿》是在骗钱。若真是骗钱,一天两天就露馅了、就没人去看了,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别低估观众的智商。
至于是不是烂片,得看用什么标准衡量。电影是什么?是艺术品,也是商品,电影的功能在于审美,也在于娱乐,同时,电影还是一种媒介,是一种工具。如果拿艺术片的标准来卡商业片,就容易觉得“滥片当道”;反过来,拿商业片的票房来衡量艺术片,其实也有很多是赔钱的“二货”,不是吗?
当然,艺术性强、赚钱多的电影也有,但不多,那是电影的“理想态”。目前,无论国际趋势还是国内大势,电影都在走向分众化、专业化;所谓雅俗共赏、老少通吃、寓教于乐、寓乐于教、艺术商业双丰收——这要求,对某个单片也许能做到,但对电影整体而言却不现实,如果都能那样,还搞什么电影分级制啊?所以目前不必急于苛求。
至于说《奔跑吧,兄弟》和《爸爸去哪儿》进了电影的门,是“对电影的侮辱”,令人想到有些婆婆向看不顺眼的小媳妇撂的狠话——“你就不配进我家门”。其实,何必呢,《奔跑吧,兄弟》和《爸爸去哪儿》碍传统电影啥事了?就拿《爸爸去哪儿》来说,这一年来,危害传统电影了吗?没有吧,你看传统电影该得奖的得奖了、该大卖的大卖了、该没人看的还是没人看啊。难道给传统电影造成了看不见的内伤?或者像癌细胞一样潜伏着伺机发作?不至于吧。
俗话说得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让电影像大海一样开放包容,显然比紧守自己那三十亩鱼塘更可取。其实,不论是“爸爸”、“兄弟”跨界,还是作家跨界当导演,如果各行各业的一些精英都能进到电影圈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众人拾柴火焰高,那咱们“东方龙”何惧“好莱虎”?何况,你不想让人家跨界进门,人家就进不来了吗?
退一步讲,即便这两部真人秀电影,对年产量上千部的传统电影有冲击,那也没什么大不了。咱国产电影百年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啊,远的不说,上世纪90年代,电视给电影极大冲击,加之盗版碟泛滥、电影创作远离普通观众等原因,好些电影院一度门可罗雀,甚至改成了歌舞厅、台球室,国产电影不照样活过来了?现在,怎么电影跟电视闪个婚就让人“焦虑”成这样?国产电影是吓大的吗?还是抑郁了?
别光看着人家跨界而来大把大把地赚钱,其实,人家是“自带干粮”过来的,没抢传统电影的蛋糕——人家把自己的电视观众拉到电影院里来了,还给电影长了人气、壮大了观众队伍呢。所以与其急着骂杀,不如想一想,为什么电视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拍成大电影能这么火?其实,像电影《饥饿游戏》一样,“游戏”加“真人秀”的内容模式,是国产电影所欠缺的——所以这两次“闪婚”,人家都给传统电影送了“创意”大礼,就看你怎么用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热门排行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