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不能用“官微”表达个人想法
□让运用新媒体的年轻人成熟起来,在态度活泼和理性负责之间尽快找到平衡点,尽量避免官微“乱说话”的现象发生
“行政机关需要养成主动发声的习惯,使政府形象更加开明和开放。”日前,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的第三方评估报告中提到,“微平台成为发布政府信息的新渠道,各行政机关积极适应信息传播的需要,纷纷开通微博微信。”
在“主动发声”和“回应社会关切”的理念引导下,各级政府踊跃投入“微事务”,主动出击、积极引导,出现了很多令人津津乐道的优秀舆论表现,也有很多“神回复”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吐槽。不久前,陕西省宝鸡市凤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因“大操大办儿子婚礼”而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当地外宣办的官微“凤县宣传”随后评论说:“在小编眼里,他是一个正直、朴实、实干的人。”一时间,舆论哗然,“凤县宣传”也成为众矢之的。当地工作人员对媒体解释说,人大主任被处分和“他是正直、朴实、实干的人”二者并不矛盾。对此,很多人并不认同,纷纷提出“正直不正直,外宣部门说了不算”“小编公私不分,用官微表达个人想法”等质疑。
运用新媒体回应公众关切是新事物。出于知识结构、年龄、经历、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等诸多考虑,政府部门从事这一工作的大多是一些“机关里的年轻人”,他们思维活跃,充满活力,熟悉与网民交流的个性语言和舆论环境,但也正因为如此,造成了信息公开和回应网民的“出位现象”。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抒发个人感受,或者因为错发、误发一些观点、信息而引起轩然大波。随后,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压力下,涉事单位往往经过“细致调查”,最终认定“内部审批不严”“责任意识不强”“把关流于形式”,进而不得不向公众道歉。
随着时代变迁和舆论环境变化,政府信息公开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新挑战。在网民注视中施政,在网络监督下做事,已经成为地方官员日常工作的“新常态”。强化网络舆论影响下的社会治理能力,也需要通过网络交流改善决策过程和施政形象。
为此,在运用新媒体与社会沟通方面,有必要让机关里的“老人”年轻起来。在网络生态深刻影响现实社会的当下,领导干部需要改变传统的话语方式,少说官话、套话、空话,多说接地气的话。同时,也要让运用新媒体的年轻人成熟起来,在态度活泼和理性负责之间尽快找到平衡点,尽量避免官微“乱说话”的现象发生。
《 人民日报 》( 2015年04月08日 18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热门排行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