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调研数据公布
电视频道和网站是观赏主渠道
日前,“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实验中心揭牌仪式暨2014年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全球调研数据发布会”在北京举办。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等多位专家学者出席揭牌仪式,并对调研数据作出解读。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黄会林主持公布了2014年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调研数据。她表示,该调研项目自2011年启动以来,已连续进行四届,并在数据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8万多字的调研报告和3本论著,为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提供了量化基础和创新依据。而本次调研涉及五大洲66个国家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业的人群,部分调研结果如下。
“外国观众观看中国电影的频率仍然较低。”黄会林介绍,1592个有效样本中,53.45%的外国观众只看过1到5部中国电影,26.32%的外国观众没有看过中国电影。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对构建“和谐中国”的国家形象具有促进作用,对构建“飞速发展”的国家形象并无促进作用。
同时,“免费电视频道”和“免费网站”是外国观众观看中国电影的主要渠道。而外国观众选择走进“电影院”观看中国电影的均值也较低,五大洲观众通过“电影院”这一渠道观看中国电影的差异较大:大洋洲观众通过“电影院”观看中国电影的人数最多,其次为非洲、亚洲(中国除外),而以美国为主的美洲观众和欧洲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中国电影的人数最少,远远低于其他大洲。
外国观众对观影渠道的选择受到电影推广方式的直接影响。黄会林介绍,“户外广告”、“社交媒体宣传”和“网络传播电影宣传片”的推广效果最好,但利用率较低。“社交网络”和“报刊杂志”中意见领袖的作用较为重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观众对中国电影的态度和观赏行为。
调研结果亦显示,文化猎奇仍然是外国观众观看中国电影的诉求所在,不同大洲观众对中国电影承载的中国元素的偏好度具有显著差异。地理差异、民俗差异、人种差异直接影响到不同大洲观众对中国电影中中国元素的偏好:与中国地理距离较远、地貌和风俗差异较大的地区观众,对中国电影中“风土人情”的偏好度较高,例如大洋洲、非洲观众对中国电影中“风土人情”的偏好度相对较高,欧洲、亚洲观众的偏好度相对较低。
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常务副主任戴元初博士对本次发布进行了点评,认为本项目“既有国际视野,又有中国立场;既有宏观展示,又有微观分析;既有总体感观,又有深度挖掘;既有现状描述,又有策略思考。”戴元初还建议,今后在研究中适当注重大数据的方法,做出精细且实时的分析,同时兼顾目前采用的抽样调查的宏观把握。
据悉,作为主要针对中国电影在全球市场已有的表现进行的数据调研,该数据调研计划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据,可望通过持续进行跟踪研究得到更多更有价值的成果。(上官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热门排行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