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上海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百姓点单、供需对接、社会参与

把最好的送百姓(行进中国·改革故事)

本报记者 郑海鸥
2015年08月18日08:0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以前是上面配什么,老百姓就只能看什么;现在是老百姓喜欢什么,我们就点什么。”上海市徐汇区天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黄宁颇有成就感地说。

  “十二五”期间,上海完成了203家标准化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并由宣传系统分属不同主管单位的“六个东方”机构承担市级公共文化资源的配送任务。然而,上海市委宣传部和文广局委托第三方机构调研发现,公共文化配送日益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配送质量原地踏步、资源主体单一、配送资源与社区需求不相匹配等。那么,如何实现公共文化资源配送的供需对接?又该如何保证文化资源的高质量?

  搭建公共文化配送平台,让百姓“点单选菜”

  2013年,有关部门将数千份《文化配送项目征询表》发往“六个东方”、203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艺院团和文化行业协会等,并结合数十次座谈会和现场走访问需于民。2014年,上海市群艺馆被确立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配送工作的组织主体,并由其搭建起上海东方公共文化配送服务平台。

  “服务平台改变了原来信息分散、多头联络的状况,成为面向基层开展配送服务的统一窗口和工作平台。”市群艺馆培训部配送平台负责人奚佳璐说,服务平台会统一发布配送“菜单”,供所有社区“点单选菜”。

  而作为配送体系的升级版,原本自上而下由“六个东方”进行的单一配送,变为市、区、街镇三级公共文化资源配送网络。上海市文广局副局长王小明介绍说,“市级做出优品精品,为区县做示范;区县根据地域特点和群众喜好,注重针对性;街镇则为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基本保障。”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市级公共文化资源配送服务共配送演出763场、讲座687场、社区文艺指导员7063人次、农村数字电影24453场。区级配送机构配送演出1131场、培训辅导4549人次、数字电影31273场、讲座121场、展览展示98场、书报音像41267(册/件)、公益票88727张。

  “我们的三级配送体系是为了让群众满意,一级有一级的责任和分工,上级更要为下级做示范,形成全市文化资源大配送、大循环的格局。”上海市文广局局长胡劲军表示。

  杜绝政府单方包办,激发社会力量参与

  与此同时,吸引社会主体的参与成为重要课题。为此,上海市文广局、市群艺馆联手向各国有、民营文艺院团等发出“征集令”,举办配送资源采购洽谈会、完善和落实采购申报指南,一举打破体制壁垒,激发了艺术院团、文化协会及各类文化机构的参与热情。王小明介绍说,市级配送主体从“六个东方”发展到了当前的107家,各文艺院团、行业协会、文化机构和社会团体正逐渐成长为资源供给的主力军。

  佳好艺术团成立于13年前。从2007年开始,就坚持走入基层宣讲法治。团长赵建新说,之前没有配送平台,只能通过闵行区司法局每年演出3次,其它时候则是“打一枪、放一炮,演完上场就没了下场”。今年则通过在交易会上“举手”、社区点单,艺术团已经策划了100场左右的文艺巡演。

  文化配送资金的拨付方式,也由以前的“拨款制”变为“购买制”。所有配送产品在招标和评审后,在配送平台上由基层点单;配送平台根据社区的实际点单配送量购买内容及服务。采购经费的70%于采购完成并实施配送后支付,剩余30%于年底经第三方绩效评估合格后支付。

  上海群艺馆馆长萧烨璎说,“购买制”不仅使文化服务配送方能够公平竞争、督促其确保服务质量,也使选购方可进行比较,有了更大自主性。“社会力量比政府单方包办更专业、服务更贴心,其参与大大提高了资源配送的质量。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制定规则、给出保障,做好裁判员,激发社会产生了更多的新鲜血液。多元主体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源头活水。”胡劲军说。

  全方位评价反馈,培育优秀配送种子

  完善的制度建设是配送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王小明说,文广局先后牵头制定了公共文化资源申报指南、评审要求、服务标准、配送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

  “而制度定下的硬杠杠,更需要严格的监管予以保障。”萧烨璎说,现在群艺馆基本建立了对配送实施主体、资源供应主体、社区承接主体的全方位评价反馈机制。“我们会组织不定期的暗访巡查,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点单是不是广泛征求了群众的意见;更会对配送主体进行监督,比如,去年有一家民营院团配送的节目与竞标时提供的材料不一致,在人员、舞美上偷工减料,我们就把它列入了黑名单,取消它的配送资格。另外,配送方和社区还要进行互相评价,以互相监督。”

  “对于优秀项目的表彰,我们也进行了创新:要求配送主体提交的不是程式化的总结汇报材料,而是案例式的‘教案’——项目背景为何、主要做法是怎样的、取得了哪些成效,让大家互相学习借鉴;再请市民、媒体和专家等进行评审;最终汇编成了《2014年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101个创新项目名录》。”胡劲军表示,表彰的目的在于培育种子,激发各配送主体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最终让老百姓收获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大效益。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18日 06 版)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