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媒体融合发展论坛
技术创新升级融合版本 融合发展需注重"用户思维"
制图:宋嵩 |
现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推动传统媒体走过了“铅与火”“光与电”时代,并加速步入以“数与网”为特征的互联网时代。进一步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技术在引领和支撑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对于把握媒体传播方式变革、提升媒体传播的影响力传播力公信力具有深远意义。日前,在2015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上,多位与会代表就“媒体融合与技术应用创新”问题进行了交流。
从报纸到移动客户端,新闻传播形态充满想象
“我是一个从小在贵州山区长大的孩子,在那个信息相对比较闭塞的地方,我对媒体最初的一个印象是,父亲每次进城办公,都会买《贵阳晚报》和《贵州都市报》,带回来给我们当故事书看。”百度多模交互搜索部技术经理祖明的一席话,一下子把在场观众带到了20多年前。接下来,伴随着他对亲身经历的讲述,大家对媒体发展的感受越来越深刻。
“上了中学,我有幸担任学校播音站体育频道的编辑,要求每周一上午10点去播广播。为此,我不得不在每周日的晚上守在电视旁看体育新闻,想着第二天该说些什么。这就是信息渠道匮乏的体现。”祖明回忆道,“后来读了大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向自己敞开了大门,这就是互联网。”
紧接着,QQ、博客、微博、微信,直到今天形形色色的移动终端,大家对于新闻资讯的获取渠道越来越广泛,互动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和便捷,甚至走向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当今具有代表性的新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深刻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也为新闻传播形态、媒体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中兴通讯政企事业部公共事业行业总监许瑞雪表示,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征程中,需要以什么样的技术去拥抱未来,是一个充满想象但又值得思考的话题。
从中央厨房到媒体云,新闻生产流程全面升级
现阶段,技术究竟能在媒体融合发展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大家会关注到,“中央厨房烹制新闻美味”,这个出现在2015年3月2日出版的人民日报要闻四版的红色图标标志着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项目首次亮相。据了解,“中央厨房”在全程采编过程中身兼程序员、服务员、推销员、联络员等职责,改变了人民日报原来以版面为主导的采编管理方式,将其变成了全媒体形态、24小时全天候生产的全过程采编管理。
大家也会看到,2015年4月15日,南方报业集团推出了“并读新闻”移动客户端。据了解,它是全球首家“读者获利”的新闻平台,定位指向“有趣有用有钱赚”。除了人性化的阅读体验与快人一步的资讯内容,它还将新闻嵌入社交场景,具有“阅读即享现金收益”等创新元素。
无论是“中央厨房”所体现的采编流程再造,还是“并读新闻”客户端所反映的智能移动化,这都是“互联网技术+媒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信息安全专家宋远骏这样总结,所谓媒体融合就是建立在异质异构网络互联互通互操作的智慧优化共享、服务优化共享、用户优化共享、资源优化共享、信息优化共享。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近年来致力于“媒体云”的积极打造,通过这样一个稳定的、高质量的技术架构,为媒体业务的弹性发展提供支持。思拓合众副总裁郭嘉也认为,搭建技术平台,是媒体融合发展得以持久健康的关键。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融合发展需注重“用户思维”
技术创新,不仅改变了媒体,也改变了用户。“我们原来是被动地看报纸、电视,如今我们不仅可以从多个渠道感知这些新闻资讯,还可以作为媒体内容的生产者和制造者,参与到新闻生产过程中,或者在传播链条上发声互动。”在中软国际文化事业部总经理杨海霞看来,如果没有“用户思维”,即使有再好的技术支撑,媒体也很难有大发展。
当然,“用户思维”从哪里来?微软研发中心大数据与平台高级产品经理王庆法认为从“大数据”中来。“比方说,一家公司要拍一部电影,就完全可以通过大数据来分析观众的喜好、电影市场的基本特征,最终决定拍什么,怎么拍,谁来拍,谁来演。我想用这种方式算出来的结果,拍出来的产品,一定是观众津津乐道的。”
中科大洋系统产品部总经理毛烨强调内容与业务的融合,他说:“有什么样的内容,就会有什么样的受众、市场影响力,自然也就有什么样的业务。以往我们并没有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仔细地研究,实际上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两者必须进行积极地对接。”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21日 12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热门排行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