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当教育进入网络时代……

2015年11月18日08:2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之”的戏语,道出了学生上网找答案的便利,却也挑战着老师的知识权威。正像不少人说的,现在的孩子活在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两个维度里,而传统教育未必跟得上,老师家长常感觉跟他们对不上话,常焦虑如何对接融进学生的网络生活。

  面对这些“搜一代”“微一代”的孩子,老师和家长的“教育焦虑”该怎么破解?当网络步入课堂、当上网进入生活,教育该如何“应时而动”?我们摘编了几篇来稿,希望能一起分享感悟、激荡思考。——编 者 

           

  走进学生朋友圈

  今年,我们学校开通了各年级的微信公众账号,并借此开展“微爱行动”。公众号会不定期发布学习资料、校园动态、高考咨询等信息,家长和同学们关注后,可共享教育资源、发起话题问答,师生互动的反响很好。

  毋庸置疑,教育已进入网络时代,甚至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学生在虚拟空间里交友、学习,有些学生可能还发挥自身专长,创办带有个人风格的微信公号等自媒体平台,分享所知所思。有的老师和家长可能落后了,有的则能紧跟时代脚步。既然无法阻挡网络进入教育领域,不如主动进入同学们的朋友圈。

  在互联网时代,老师不能延续灌输式的手法。网络世界开启了教育领域的无数可能性,老师和家长也不能失去对新鲜事物的热情。怎样平等与学生交流、如何针对性地发掘学生潜力,引导学习比强迫学习更重要,开放教育比封闭讲授更有用。同在一个“圈”里,教学教育才不脱轨。

  ——@郭润佳 

  老课堂要新表达

  前段时间,一则老师发红包鼓励学生的新闻惹人关注。认真上课、考试进步,都会收到老师的红包,师生关系也融洽,传统课堂正在丢失的活力,似乎被红包搅动了。这种“新招”未必能推广,但说明适合学生特点的师生互动方式对教学有帮助。

  以往,老师们总在讲台上一板一眼地讲课,规规矩矩地板书。在网络时代,忽视了表达方式,就意味着失去了学生的关注,更无法做到教学相长。由此可见,互联网衍生的创新手段,未必是件坏事,在某种程度上能激发老师和家长随之创新。老课堂要与时俱进,更需要赋予新的时代表达。

  不丢教育本真,充满时代活力,应是老课堂新表达的根本。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课堂应赋予更新的色彩,弥合对话鸿沟。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主动纳新,架起传统课堂与网络空间的桥梁。

  ——@高创 

  主动融入天地宽

  “如今,教师不好当啊!”高中同学在一所乡镇中学任教,最近向我大吐苦水。他教三个班,半数以上学生是“手机党”。他在台上讲得唇焦口燥,学生在台下却暗流涌动,或发微信,或打游戏。有时作文布置下去,学生上网一搜,交上来的文章都大同小异。

  信息社会,传统教育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今按照老办法,孩子就越来越难教,因为知识很容易获得,学习、生活、娱乐的空间也大大扩展。既然传统教育的围墙已经不在,与其困惑中阻拦,不如适应中融入。相应地,学校不妨进行必要的教改和课改,从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借助网络顺势延伸现代教育的空间。

  有的地方积极建设网络校园,打造新的教育空间,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来推动知识共享。像“班班通”“校校通”“电子书包”这样的创新应用,操作好并推广好,也能与时俱进地奏响教书育人“双重奏”。当值此时,主动把教育融入网络,老师才能当好学生的贴心人、引导者,这是趋势也是规律。

  ——@朱金良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18日 05 版)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