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5年·第11期

供应链视角下的出版产业竞争力浅析

刘 敏 郝景江
2016年01月13日13:51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本文采用供应链管理与策略方法,浅析了我国出版产业的供应链完成程度,并提出相应的供应链组建策略及改进措施。通过对出版产业与其他产业供应链的对比,分析其在职能与渠道、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差距,并提出多元化的供应链策略,关键业务流程重组,协同分享的合作机制,以及虚拟供应链等方面的供应链管理策略,以此实现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供应链;出版业;竞争力

供应链发展策略,早期是为制造企业进行外部管理而应运而生;其后在众多著名企业如丰田、麦当劳、沃尔玛和苹果等公司的成功运作下被不断推高;以致今天被视为市场竞争的真实主体——“当今的市场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1]”因此,本文将从供应链管理角度,针对当前的出版产业发展形势,分析竞争力提升策略并提出建议。

一、出版产业供应链的差距与不足

供应链:专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2]。而恰是这种建立在集成与分享、协同与合作理念基础上的网链关系,将各供应企业的优势最大、链内统一,形成核心竞争力[3]。我国出版业现状与环境,包括规模、技术、经济、政策等影响因素,如果与成熟行业进行对比,供应链方面的差距明显。这一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只注重职能与渠道建设、打造产业链而非供应链

目前,出版产业供应链上企业节点众多,从策划、编辑、印制、发行等出版流程来看,每个中间流程都视为一个节点企业或单元,依赖于整体供应链生存。传统出版社在职能设置上仍然坚持“大而全”策略,只注重职能性部门和渠道性企业建设,因此只是完成供应链上各节点、技术和资源的简单连接,也就是形成产业链,但不代表实质性供应链。

这一差别的关键表现就是网链关系的集成性。供应链的核心是一种集成性管理理念,具备这种集成性,出版社将获得供应链上的主导地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专注体现在自身擅长领域,如出版编辑策划。但是网链上其它供应企业在信息分享与资源共赢的协同基础上将起到弥补或辅助性竞争作用,而不是像通常的上下游企业那样相互间为蝇利而牵扯过多、合作不畅。而且这一集成性还体现在出版社的经营目标不再是一个个年度市场目标,而应是一个更高、更长效的竞争服务目标,这里的服务包含链内企业间,更指向最终客户。这样就要求企业能布更大的局,开展更广泛持久性相互合作,也要求自身必须首先完成关键流程改造以致管理更规范与信息更开放。

(二)主而不导,坐视终端,外包不力

出版供应链一经形成,将是“横向一体化”的整体系统,内部企业通过更完善的协同关系将自身核心业务、资源与竞争发挥到极致,面向终端客户提供一个打包式服务,因此消费者面对的不只是出版零售商个体,而应是一个出版服务供应网链。如此,出版社争取承担起整体供应链的主导或盟主作用,而这一地位或权威并不仅仅来自于自身实力占优、职能重要或流程关键,更来自于能准确掌握市场消费需求并能开放自身经营、尽力提供信息与资源分享,真正实现链上企业的共赢,才能被认可为主导企业[4]。

因此,要求出版企业必须改变观念,以网链共赢为经营目标出发,给予参与企业充分的合作信心与有效的协同措施,集合整体资源打造供应链经营计划。同时,注重强化对市场终端的信息反馈,对于各种线上或线下售书企业,给予充分的新出版产品策划参与。并且要从自身首倡业务外包模式,要求非核心业务或职能方面尽量选择切割并外包给优质第三方企业,形成供应链上价值增益效应。

二、出版产业供应链的组建与提升

(一)灵活选择供应链管理方法

出版企业提供给市场的服务主要表现为实物及电子形态的出版物产品,以往出版物作为产品推向市场的过程是典型的“推式”供应(先出版后营销),通过前期出版社自定的营销目标与计划逐步进行后续出版流程,整体周期偏长,容易滞后于市场变化,特别是到发行阶段对市场变化进行同步调整、事前控制的可能性不大。而供应链的一大优势就是改“推式”为“拉式”供应,实现可观预销或订购量后再保证极短周期内完成O2B供应。这种极大缩短制作周期、无限拉近出版策划与市场口味间的JIT式对接(准时制生产),要想真正实现,首要是构建快速反应、密切合作、先销再产的供应链。目前,这种策略在移动互联市场上运行尤为成功。当然,其成功的前提是强大的新产品研发与相对较短的产品寿命周期,与出版物产品特性虽然不能完全的对等,但相当种类或领域的出版产品完全可以借鉴,而且在前者成功模式的影响下,几乎不再存在什么技术难度,只是要求业务流程重组与管理系统更新。

试想一下,当在时效精准、策划前瞻、公众热议、涵盖面大的投放时机下,以预订来扩大销量,并在未来二周以致数月内快速完成市场交易,获得的收益可能远比传统出版发行方式要大,而且一次完整的成功可能就会扭转消费惯性、改写历史。当然,也许目前这种模式的最大挑战是出版内容吸引力上能否形成“刚需”,而从当前普通出版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来看,远远达不到这一要求。所以要借鉴其它文化产品形态的经验,要么像在线音乐业那样以量取胜、积少成多,将似乎是很自由的免费在线听歌行为逐步培育成一种刚性的付费消费。当然,可借鉴的成功模式还有不少,从网络原创小说到影视剧作品,都有各自的门道,也都走出了各自供应链发展成型之路。因此,出版供应链也是可以打造成市场热点,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二)打破绩效壁垒的业务流程重组

传统企业组织在面对供应链整合改造时,大多要经历一次甚至多次的业务流程重组,革除传统职能导向过于僵化的组织形态,替换为关键流程导向注重绩效的新型关系,这实质上是一次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再整合,是从企业内部静态管理走向企业群体战略管理的形态转变,当然也就成为供应链组建成败的关键[5]。

当前,大多出版社在组织框架上,依据专业职能设置机构部门仍属普遍,但编辑部、发行部等强势部门的循章作派在供应链式管理体系当中却是一个非常大的阻碍。虽然这些部门的设置体现了专业分工原则,但过于重视本部门工作目标的钳制在部门规模足够大时,其偏离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不可控性就显得那样刺眼,以致一个典型的供应链体系组建一上来就是要破除这职能部门化旧态,以关键流程为导向进行人员、业务、信息、物流、资金等一切相关因素的再组合,打造一种新型结构。形象比喻就是去掉原来公司里一间间的部门办公隔断,再用业务流程将其串链成一个或多个可平行可交叉的网链型结构,分布其上的各节点可以是责任人也可以是工作团队。这样簇新而成的出版企业可谓干净而活力,非常便于开展企业外部联系,因为供应链本身就是重视发挥所有链上企业整体资源优势的,而有意弱化企业的个体性与内部束缚。

一种比较可行的出版供应链整合模型,是淡化行政部门制的设置,出版公司内部存在多个相互关联或分离的工作团队支撑起若干出版制作及业务链,且各链的起止点都直联于消费者或营销终端,所以这业务走向肯定将超出公司内部范畴,而是在一个供应网链体系当中密切开展合作。

(三)形成协同分享的合作机制

供应链的一个主要优势,就是能为出版企业谋求到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并相互间通过合作与分享,在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实现价值链增值。特别是在电商与智能设备交织、改变平常人生活娱乐及消费的传统习惯后,传统出版不断在边缘化。市场份额与渠道终端被不断侵蚀,如何形成符合当下主体受众群体的消费文化,总靠出版企业孤军奋战是不行的,供应链合作则是一种借力战略。但是寻找合作方,必须与之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才是有利且可行的。

具体而言,这种合作将具备如下特征:1.一般性供应直接外包即可,但核心业务节点尤其是市场终端要求谋求合适的合作伙伴并制订共同参与服务、提高客户体验的合作协议;2.签订长期稳定的供应合同后,共享电子订购系统信息,运用JIT式供货;3.为更好形成价值链增值,合作方开放各自领域,共同参与从新出版物策划到消费者预订或购买的全流程决策过程;4.在合作基础上积累出版企业主导优势,实现各方利益共赢的战略联盟。

(四)虚拟供应链与大客户订制

供应链不一定是实体企业,也可以是虚拟企业群。出版企业在提升自我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为少受其它外部经营因素的约束,甚至要使这些因素也为发展助臂,打造虚拟企业供应链也是一种可行之路。但这种虚拟供应链往往是为一些大客户而量身定制的,所以首要难度是打通供应链体系显现出为大客户的出版需求提供的服务效率,以供应链体系优势赢得大客户,在获得成功后才能将其拓展、复制与延伸。而且经过观察,这种模式很适合数字出版产品市场,因为这一产品领域充斥着大客户或大消费集体的身影。所以为大客户提供订制服务,也是出版供应链的发展方向之一。出版企业需要借鉴成功的大客户服务战略,充分利用供应链上相互间的主盟关系,最大程度享用供应链的共赢实惠。

三、结 语

本文利用供应链管理策略,对我国出版产业的供应链完成度进行对比分析,并从供应链管理方法、组建模式、合作机制与虚拟企业等四个方面开展供应链研究。在供应链对比差距方面,提出升级产业链,深耕供应链,从职能导向过渡到流程导向的组织框架。同时,为增进以出版社为主导的供应链核心竞争力,必须强化与市场终端的对接以及辅助性业务的外包合作。在供应链组建方面,提出组建JIT式出版营销流程,并分析面向供应链需求的业务流程重组,同时将协同分享的合作机制与虚拟供应链作为新型出版供应链的重要补充。

参考文献:

[1] Martin Christopher,何明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4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 中国质量新闻网.GB/T 18354-2006《物流术语》[EB/OL]. http://www.cqn.com.cn/news/cpkkxbg/122423.html.

[3] 吴彩霞.供应链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 王睿新.图书出版发行业产业链的利润分配和效率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5(12).

[5] 乔尔.D.威期纳.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