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乱象正伤害中国电影 建制度化规范化监管机制
中国电影市场去年总票房达440.69亿元,创造了近几年来最好的成绩,但事实上,我们的成绩原本应该更好。业内人士透露,过去几年,全国电影票房的10%以上都被“偷”走了。仅按照被“偷”数额占全国总票房10%的最低估值计算,2015年被“偷”的票房至少45亿元。偷漏瞒报票房、影片盗录盗放、影院放映质量不高……针对当前这些乱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前日在京举行2016年全国电影市场管理工作会议,出台一系列措施整治电影市场。重拳整治之下,中国电影市场在新的一年会有更惊艳的表现吗?
乱象
偷票房,盗录盗播,发行潜规则
有人总结了当前花式“偷票房”的招数:“瞒天过海式”,把已经作废的或者手写的电影票当作入场凭证,一张废票可以多次利用,每用一次就“偷”一次票﹔“搬砖式”,明明去看A电影,电影院却给你一张B电影的票,这样一来,票款就算到了B电影头上,B片和影院就成了受益方﹔“捆绑套餐式”,把电影票的价格摊进套餐里的饮料和爆米花费用中去,赚取差价﹔“团体票式”,单位包场让员工免费看电影,这时候影院便不走票,只发放进场标识,票房就被影院加到了任意一部电影,或者成为影院的隐形收入……
影片刚刚在院线上映,网上就出现了大量盗版。这其中,既有观众在影院自行录制上传的版本,也有影院内外串通组织盗录盗播的版本,甚至还有同期上映的片方恶意散布的版本,盗录盗播给影市收入造成的损失多至无法统计。
一些影院银幕亮度、音响效果均不能够达到国家规定放映标准,引发观众抱怨的同时,也直接伤害了片方票房收入和市场热度。一些影院在与片方和发行方对接时,大行潜规则,有“红包”就多排片,没“红包”就少排片甚至不排片,直接触犯到国家法律法规。一些院线、影院恶意拖欠制片方票款,制片、发行、放映之间形成三角债,影响制片方投资新片积极性。
危害
正在伤害中国电影的肌体
“电影市场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虽然是产业初期和市场经济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但问题的严重性已日益凸显,正在伤害中国电影的肌体。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蓬勃兴起的中国电影产业就有可能受到干扰,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有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说。
针对这些现象,相关管理部门近年来屡出重拳,但乱象仍然存在,而电影产业上游端和下游端的关系也在这些乱象的激化下矛盾突显。张宏森说,“制片、放映一鸟两翼,唇亡齿寒,互相依存。好电影需要好电影院,好电影院需要好电影,而健康规范的市场,才是好电影不断涌现的前提。”
措施
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监管机制
这一轮电影市场整顿的力度显然更大,涉及的领域也更加全面,除了继续强调管理单位、院线、影院、软件开发商、在线电影票销售电商的责任主体意识和各项管理规定的规范效应外,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为规范市场还统一设计制作了公示牌,公示牌印有24小时监督举报电话、“电影票验证APP”二维码、“晒票奖励”二维码等,由各院线负责接收、发放,督导影院在明显位置悬挂。今后,还将开通“电影票房监督”微信公众号,进一步方便观众举报电影市场不规范行为。
据介绍,此次行动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为1月20日至3月20日,主要内容为各院线、影院、电商、软件商认真对照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自查﹔ 第二阶段从3月份开始,各省级广电部门深入地、市、县影院进行巡查﹔第三个阶段从4月份开始,电影局及中国发行放映协会组织力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重点巡查。之后,还将有不定期抽查。
“建立起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监管机制才是市场规范的治本之策。今后,长效机制要在市场监管中持续发挥作用。要通过集中治理与长效机制相结合的办法,使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大幅提高放映质量。”张宏森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