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台国际新闻寻求突破的思考
——以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为例
摘要:长期以来,地方电视台的强项是当地的民生新闻,而国际新闻报道方面,地方电视台与央视相比存在许多条件制约。但是地方电视台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本文以深圳电视台《直播港澳台》为例作出分析,并寻求突破和创新。
关键词:国际新闻;地方电视台;新闻评论;央视
《直播港澳台》节目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开办的全国第一档涵盖港澳台以及外交、防务等涉外领域的日播新闻节目。从2006年5月1日开播以来,经过近十年发展,已经成为深圳卫视一档具有全国广泛影响的名牌节目。
与中央电视台国际新闻栏目相比,《直播港澳台》作为地方栏目无疑受到很多制约,但是另一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关键是如何扬长避短,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一、地方台独特的优势
(一)报道灵活性更强
央媒的国际新闻报道,尤其是关于领导人的报道,承担着传递中国声音和政策的重任,严谨又有权威性,但同时其报道也因而限于一定的形式。而地方台在这方面就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针对观众的关注点、热点进行相应放大,深入解读。可以更加贴近民心民情,更加具有知识性、趣味性。
央媒与地方台犹如正规军和协同部队的关系,协同报道可以起到集团化作战的效果。比如2015年10月习近平访英的报道,《直播港澳台》除了报道解读官方消息外,特派记者还专门探访英国皇家马队的演练过程,专访了英国皇室的礼仪专家,全方位地解读了英国最高规格的皇室礼仪,既让观众了解了英国的文化,也很好地烘托了访问的气氛。
又比如2015年11月 “习马会”前夕,深圳卫视新加坡特派记者重返当年“汪辜会谈”所在的新加坡海皇大厦,用最直观的现场报道,重温当年的历史性事件。当年“汪辜会谈”宴会中的每道菜都有着意味深长的名字。比如“情同手足”(乳猪与膳片)、“龙族一脉”(奶酪龙虾)等,特派记者还特别点了其中几道,展现给观众,做到了历史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二)可以借由新闻评论说出一些官方不便说出的“潜台词”
每天外交部的记者会,许多外交语言乍看之下并没有新意,许多普通观众一时也难以理解其中的奥妙,而通过我们评论员的解读,可以说出许多官方不便直接说出的话。比如出现“会谈有建设性,有助于双方增进了解对方观点”这样的说法,一般就表明双方各自阐述了立场,但并没有达成一致。又比如“管控分歧”这个中美关系之间高频词,代表双方在某些方面意见相左,但是都同意不使分歧影响到双方的合作。又比如针对2014年中美元首瀛台夜话,《直播港澳台》评论员刘和平在会谈还在进行时,就根据中方选择的会谈地点——瀛台,猜出了本次夜话的重要内容,跟第二天发布的正式公告基本吻合。
二、报道注意事项
(一)站稳立场 《直播港澳台》作为一档涉外节目,不可避免地大量用到海外的素材,包括海外媒体的节目和报道,特别需要站稳中国立场,传递中国声音,不能变成海外媒体的传声筒。
(二)要核实消息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国际新闻上有许多消息,其可信度和准确度需要仔细甄别。确定性消息源包括各国官方表态,比如中国外交部、美国国务院等。各国官方媒体对于本国官方活动报道,可信度也比较高。一些国际主流媒体,比如路透社、《金融时报》等也比较值得信赖。至于网络消息的可信度就比较低。为了避免误报,《直播港澳台》对于重要的报道要求多方核实,除非是官方发布,否则要求至少两个独立的消息源相互证实,避免以讹传讹。
(三)传递客观理性声音 国际新闻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特别对于许多热点问题,网络上以及某些媒体上有些过于情绪化的报道,特别是有些标题党误导舆论。对此,《直播港澳台》一贯坚持客观、理性的报道和分析,坚持以中国根本国家利益作为报道和评论的基本点。比如在中美关系上,即使是报道美方某些对华不友好行为时,《直播港澳台》报道也一直强调中美关系是竞争与合作并存,合作大于竞争,中美是“斗而不破”。习近平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后,《直播港澳台》一直将其作为报道的重点,并且在中美历次重要互动和合作中予以强调。又比如在中日关系的报道上,在报道日本安倍政府一系列否认历史、解禁集体自卫权、架空“和平宪法”、扩军备战的举动同时,也报道日本国内有比较强大的反战声音,让观众客观了解日本社会的复杂性。
三、未来发展:强化评论员队伍建设和多元观点碰撞
《直播港澳台》目前几位特约评论员刘和平、管姚、陈冰等人都是资深的新闻人,有各有特点。他们有的言辞犀利,有的幽默风趣。栏目同时针对日本、美国、中东等热点地区和军事、经济等专业领域,发展了一大批专业评论员,专家库已经达到千人以上。很多重大国际事件,更多采用两个评论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论的模式,比如一个境内,一个境外,又比如一个从军事角度解读,一个从国际政治角度解读等。通过多元观点的碰撞,给予观众全面的消息,让观众自己做出判断。
比如,2015年11月7日,举世瞩目的“习马会”在新加坡举行,《直播港澳台》做了专版,除了派出记者在新加坡全程采访直击外,还整合了对北京、上海、台北、新加坡、美国华盛顿五地的近十位专家的采访,从大陆、台湾岛内、海外华人、美国等多个角度全面深入地解读“习马会”的现实意义和未来的长远影响,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在当天的各家新闻报道中居于前列。
参考文献:
1.王海妹.河南电视台国际新闻节目的突破与创新探讨.科技传播,2014(23)
2.李云丽.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创新探讨.中国传媒科技,2013(16)
(作者单位: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