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青年记者》>>2015年12月下

2015年中国电视榜

刘宏 熊希 于川梓
2016年01月19日13:17 | 来源:青年记者
小字号

最接近大数据的新闻报道:央视《数说命运共同体》

在2015年国庆期间央视推出的大数据新闻节目“一带一路”特别报道《数说命运共同体》让人眼前一亮。这个节目的数据量很大,动用了两台超级计算机,共挖掘了超过1亿GB的数据。节目制作用了6个月的时间。为制作这个特别报道,央视新闻中心搭建了百人原创团队。这个节目使用了先进的数据可视化技术,在国家测绘局的指导下,制作了200多幅三维地图,更精准地描摹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联系与差异。同时,节目还使用了最新的视频技术,使主持人欧阳夏丹实现完美穿越。

这个报道似乎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大数据是反故事的。通常,故事讲究悬念和高潮,而大数据看上去是希望一直在高潮。故事是慢性子,大数据是急性子。大数据注重的是一丝不苟的执行力,而故事擅长的是游刃有余的煽动力。大数据是管理学,故事是文学。也许正因为如此,越大的新闻事件释放的数据量就越大,结果大数据看上去对重大新闻事件的影响更大,而对普通新闻事件的影响则比较小。

最受好评的新闻直播频道:东方卫视

对于突发事件的电视新闻直播一直都是国内媒体的弱项,而东方卫视对巴黎恐怖袭击事件的直播报道得到了业界的认可,虽然它还不够及时,不过,比起央视,东方卫视已经做得不错了,要知道央视是有专门的新闻频道,而东方卫视是卫视频道,这种难度是不同的。

法国时间11月13日晚,巴黎发生恐怖袭击。东方卫视于北京时间14日上午10点推出了《巴黎恐怖袭击事件特别报道》,距事发时间约两个半小时。东方卫视的直播并没有什么大牌的主持人,但是,它整合了很多媒体的资源。可以说它的直播资源仅次于央视的英语国际频道,因为央视的英语国际频道用了许多国外的媒介资源,这是央视的优势,不过,央视虽然使用了一些外籍主持人和记者,但是,央视的国内资源反而表现不出来了。

对央视此次延迟直播,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肯定涉及政治,有一定的政府审批。但是,为什么在后来又允许直播了呢?或者说为什么央视英语国际频道可以直播,中文频道就不行呢?我们的电视新闻直播状态是比以前进步了,还是停滞不前了呢?为什么东方卫视可以直播,而央视不可以呢?这是否代表了一部分的中国当今电视新闻直播格局呢?北京卫视没有直播,北京电视台是用新闻频道播了一会儿。

对中国的媒体来说,电视直播常常是一种规格。实际上,新闻的时效性在这样的电视直播面前暴露无遗,不仅仅是早晚的问题,与巴黎暴恐新闻相关的或者无关的新闻也会受到影响,在这种前提下,电视新闻频道做直播显然是一种可以考虑的选择。我们不妨反思一下中国的新闻直播机制,在重大的国际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电视直播显然是一种态度,推迟直播明显是一种损失,会给观众留下一种模糊不清的印象,不知道你的立场是什么,或者至少会觉得你的专业主义精神有问题。如果每一次重大新闻直播都有一种不同的策略,那么,我们的应急反应机制就会显得比较迟缓。

甚至这样的电视直播状态还有可能影响到国际政治表态方面的跟进,因为重大新闻报道是一个整体,并且是不断变化的阶段,电视直播正好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循序渐进,形成一种全面的报道状态,这对于每一个国家的国际政治关系都是重要的。如果央视有很好的新闻频道直播,那么,习近平主席给法国总统奥朗德的慰问电就会更好地显示在新闻报道的流程中。

最全方位的报道:“9·3大阅兵”

媒体报道方式的多样化和媒体技术的提高在2015年“9·3大阅兵”报道中一展无遗。与以往不同的是,全景视频、3D动画等虚拟现实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参与式的零距离感官新闻体验。腾讯在本次报道中,就运用3D动画技术搭建了“辽宁舰”演播室。此外,新华社和人民日报都引入了全景视频拍摄技术,开展立体新闻报道。观众可以随意选择观赏角度,既可以俯瞰,也可以仰视。这些虚拟现实技术的成果通过不同渠道发布,观众既可以在人民网上欣赏阅兵,也可以在人民日报客户端观看。

最具挑战性的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

2015年10月16日上映的《喜马拉雅天梯》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该部影片是国内首部纪录珠峰攀登全程的4K超高清极限纪实电影,完整记录了西藏年轻的登山向导帮助登山者登顶珠峰北坡的全过程。影片拍摄制作历时4年之久,创作者们克服了高寒、低氧等恶劣自然条件,用4K高清摄影机记录了绝大多数观众一生几乎都不可能亲眼见到的喜马拉雅奇观。这个纪录片的画面唯美、精致,大概也就只有视听语言可以表达其美,任何文字都略显苍白,以至于电影院中的观众们纷纷掏出手机拍照。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登珠峰比登天还难,因此这个片子是很好的视觉体验。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就是西藏的时代画面急需更新,此片做到了。很长时间以来,我们普通人所能够看到的有关西藏的影像都是比较陈旧的,现在尽管有了互联网,有了很多人在网上晒西藏的美丽风光,但是,从国家文化形象的整体层面上来说,我们还是需要更多的影像更新。

虽然由于各方面原因,成片和团队预期还有些差距,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连贯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但是,不影响观众对美景的赞叹。《喜马拉雅天梯》虽不完美,却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唯一性也在于对于西藏文化的原生态还原,这在中国纪录片史上实属少见。

尽管影片的口碑极佳,但是,它只拿到了不足1%的排片,且都是冷僻时段,例如早上9点和午夜11点场。更糟的是全国只有不到20个城市的电影院有排片,加起来总共不足200家。就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喜马拉雅天梯》还是创造了4倍于拍片比的票房,爆出了今秋电影业的一个冷门。

本文之所以把《喜马拉雅天梯》归入电视榜,是因为我们认为它属于比较典型的电视纪录片,虽然它在电影院线放映。它的创作团队和拍摄方法更多是电视方式。在电影和电视之间,纪录片一直是一个摇摆的品种,不能仅仅看它的播出渠道,而要从故事方式和观众定位来看。

最有代表性的脱口秀:《金星秀》

金星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脱口秀女主持人,并且,她的力量不输给那些脱口秀男主持人,比如王自健、周立波,甚至郭德纲。原因之一是她并不完美,变性没有给她减分,反而变成了她给阶层代言的资本。我们如今不缺广告代言人,也不缺乏形象代言人,我们缺少的是阶层代言人,或者说是利益集团代言人。金星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有意无意地充当了这种角色,虽然她并不一定具有这种能力。至少很多观众觉得那些话是她说出来的,有真实感,她的语言方式是直截了当,有立场。

可以比较金星和杨澜,杨澜显得高大上,让人有种距离感,似乎没有金星真实。金星有草根的色彩,甚至她的变性也成了民间代表的资本。很多人都喜欢美化杨澜,但是很少有人去赞美金星。所谓完美的人可能更适合做形象代言,而不是观念代言。也可以把金星和鲁豫做比较,鲁豫的倾听能力更好,很难想象鲁豫会毒舌。她们两个人都比较西化。很早就有一种说法,传鲁豫想做“中国的奥普拉”,但是,现在更接近这个目标的是金星。鲁豫的强项在访谈,金星的长项在脱口秀。鲁豫有说新闻的基础。

金星为什么能够带来收视率?毒舌是第一个原因。其次,变性并未给她的节目减分。还有,她在一些评委类节目中积累了人气。另外,目前活跃的脱口秀明星基本上都是体制外的,金星也不例外。脱口秀节目说段子在所难免,不过能够让金星说的话像她自己说的,是一种成功。而且,金星有娱乐界资源。

《金星秀》和《今晚80后》都是东方卫视的节目,比较而言,现在前者比后者火,占据黄金时间。节目风格上也是前者火爆,后者温和。王自健的节目有年龄限制,金星是全方位的。《金星秀》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社会性别意识的宽容和开放。王自健的麻烦是,《今晚80后》基本上属于喜剧脱口秀,靠近相声,很依赖段子,这是“双刃剑”,网络时代段子多,问题是段子也传得快,很多段子上电视前就通过手机传开了,“二传”就不搞笑了。王自健为什么不能变成金星那样毒舌?首先,他没有金星的资历,这对脱口秀主持人很重要。其次,他还是相声模式,挖苦身边的假想敌王建国和蛋蛋,没有郭德纲敢骂人。再有,他以喜剧见长,风趣为主,毒舌容易破坏相声圈子关系,所以,相声多为暗骂。如果说到骂,中国的传统是女人在公开场合骂不过女人,可是,金星骂的比周立波还要凶,比较起来,波波倒是有一点“娘娘腔”。

最停滞不前的名牌节目:《非诚勿扰》

《非诚勿扰》火了很久,如今从一周两期减到一期,白天重播也是炒冷饭,可以看到的背景是,真人秀冲垮了婚恋节目,明星打败了素人,节目的生命周期起作用了,主持人让位于脱口秀了,这种情况已经影响到孟非的江湖地位了,也许他也应该去做脱口秀。江苏卫视曾经一马当先,《非诚勿扰》带动益智节目,连电视剧都选得准。不过,浙江卫视从《中国好声音》开始就显得比江苏卫视敢砸钱,《奔跑吧兄弟》又引领了真人秀大潮。东方卫视的脱口秀和明星喜剧丰富了竞争层次,甚至它的电视剧都发威了。在这种情况下,江苏卫视落后了。

最素的真人秀:《我们15个》

在各大卫视明星真人秀扎堆的当下,腾讯视频和东方卫视联合推出全素真人秀《我们15个》。该节目采用全年无休的拍摄以及24小时网络平台直播的方式,呈现15名背景迥异的素人远离城市喧嚣,在资源极其有限的“平顶之上”,努力实现他们的理想生活。

我们之所以把这个节目纳入到电视的视野,是因为它仍然具备了电视真人秀的元素。不过,这个节目的确有至少一半的网络血统,所以,它在观看方式和观众结构方面都与传统的电视节目有所不同,加上中外文化的差异,节目的收视状况可想而知。

坦率地说,中国的真人秀走的是一条去价值观的道路,表面上看,是中国把西方真人秀节目做了本土化的成功处理,但是,当我们的很多真人秀电视节目遇到同质化问题的时候,当我们的真人秀缺乏原创的动力的时候,当我们的真人秀节目膨胀到想要输出的时候,问题来了,文化的输入和输出无疑都牵扯到价值观问题。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引进之路可以说经历了一种循环,先是舍近求远,从欧美开始,后来发现有奖金和道德障碍,转而扑向韩国。韩国是明星求着电视台,我们是电视台求着明星。中国明星的真人秀出场费已经到了引起老百姓讨论的地步。

最成功的明星真人秀:《极限挑战》

《极限挑战》无疑是2015年第二季度各大综艺节目中横空杀出的一批黑马,这个节目有大牌的一线演员,比如孙红雷和黄渤。同时,这个节目设计的是大游戏,目前看,在游戏类真人秀节目中,大游戏显然胜过小游戏。

与这个节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湖南卫视的偶像真人秀《偶像来了》,《极限挑战》是男人帮,《偶像来了》是女人帮,结果,在真人秀这一环节上,男人帮完胜女人帮。《奔跑吧兄弟》也是如此。当然,《偶像来了》有多用过气偶像的嫌疑。

最写实的真人秀:《跟着贝尔去冒险》

有人说这个节目不像真人秀,更像纪录片,言下之意是很真实。因为奥巴马刚刚和贝尔一起野外冒险,所以,显得中国的节目跟进的速度非常快。另外,与现在其他明星真人秀比较,这个节目基本上没有什么儿戏,都是真实再现,尽管也有明星参加,但是,秀的成分很少。并且,这个节目毕竟是以贝尔为向导,因此,有中外文化比较。

最具有话题感的电视剧:《虎妈猫爸》

最近好多年,每年都会有一两部社会话题剧产生很大影响,这和新媒体有关,也和中国的社会讨论状态分不开,教育显然是当今中国可以放开讨论的社会问题之一,同时,它牵扯的利益集团也是最多的。赵薇加盟这部电视剧明显给它增色不少,佟大为的表演中规中矩。

对艺术作品来说,社会问题往往是一把“双刃剑”,离的太远,就变成了阳春白雪;离的太近,又容易成为下里巴人。电视剧虽然没有电影那么高雅,不过,当它有可能替代新闻报道给社会提供讨论话题的时候,关注电视剧艺术价值的观众往往就会减少。看上去这是一条捷径,但是,电视剧毕竟和新闻报道的功能不同,在深度讨论方面,电视剧还是要比深度报道和纪录片逊色很多。我们似乎正在用观念来划分年代,传统上,我们习惯于用怀旧的物品来划分年代,如今是靠观念。通常年代的固化是靠共同的经历和怀旧的物件,如同孩子的玩具。但是,从中国的80后开始,观念成为他们的年代标志。

最具口碑的电视剧:《琅琊榜》

投资过亿,历时三年的筹划,《琅琊榜》的成功应该说在制作方的意料之中。演员走心的演技、精良的服装、考究的细节、不拖沓的剧情,这些都获得了很好的回报。这部戏开播前的宣传似乎并没有大张旗鼓,不过,播了一些集以后,好评不胫而走,完全符合口碑的传播规律。

有意思的是,如今一些流行的古装剧常常是原创于网络,这自然有助于培养年轻的古装剧观众,可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老实说,古装剧这些年并不畅销,观众不大看好,官方也有所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古装剧反而走上了精品化的道路,粗制滥造的时期好像过去了,港台古装剧也给网络古装剧让位了。男主角胡歌因为这个电视剧大红大紫。刘涛参演了2015年两部年度古装大戏,另一部就是年底的压轴戏《芈月传》。现在判断一个电视剧是否足够好的标准就是看它的回放率。

最有期待感的电视剧:《芈月传》

写这篇电视榜的时候,《芈月传》正在播出,和《琅琊榜》的状况正好相反,《芈月传》属于未播先红,因为有《甄嬛传》的影响在前,原班人马显然有很大的吸引力,毕竟这个品牌凝聚了众多的古装剧粉丝。

有趣的是,《芈月传》是女人戏,《琅琊榜》是男人戏,在古装剧上打了一个平手。这和真人秀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芈月传》仿佛比《琅琊榜》更真实,没有什么武侠色彩,不过,这两个古装剧还是有一些共同点,比如说,它们都集中于某一个朝代,没有所谓的古今穿越,便于做古代历史的知识传播。这一点和韩剧有类似的地方。

最商业化的晚会:《双十一天猫狂欢夜》

马云的影响力如今已经渗透到了很多领域,有人已经把他比作中国的默多克。以前天猫晚会大概只是一个公司的内部晚会,或者顶多是行业性晚会,如今有了湖南卫视的介入,变成了一种社会消费晚会。虽然它的收视率不一定高,但是,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把电视晚会完完全全变成了商业促销会。电视商场已经成为过去时了,那么,电视购物晚会是否能够给电视营销带来一种新的商机呢?我们拭目以待。

(刘宏: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本刊学术顾问;熊希 于川梓: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硕士生)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