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网剧也需肩负起社会责任 下限不是被用来突破的

2016年01月22日07:13 | 来源:北京晨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下限不是被用来突破的

  前日,《太子妃升职记》等网络剧下架的新闻,显示出了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同时也透露出了一个信号,无论是网络剧的创作生产方还是播出平台,在将网剧作为产品经营的同时,必须肩负起文化产品传播所应有的社会责任。

  网络剧的发展时间非常短,视频网站从成长至今也没几年的时间,随着网站发展,原有的采购国内外现成电视剧播出版权的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各大网站的发展需要,于是自制网剧开始出现。但是,网剧一出现,就发展迅猛,仅仅四五年前还是有人在尝试网剧,而到了2014年,就已经因为网剧井喷而被称为网剧元年,当年,腾讯、爱奇艺等视频网站纷纷提出“自制剧元年”的口号,推出大规模的自制剧计划。这一年,八大视频网站推出近百部网络自制剧,总量超过1400集,涌现了一批被称为现象级的网剧。而2015年的网剧数量虽然现在还没有精确数字,但是有人推算总量应该超过7000集。

  这么短的成长期,不出现问题是不可能的。

  网络剧吸引观众的一大法宝,就是低“下限”,从创作层面来说,创作者放低姿态,去了解观众的所思所想所喜所乐,并没有错误,但是如果将创作的过程等同于迎合,尤其是迎合低级趣味,则失去了文化产品本身应该具备的核心功能。

  无论古今中外,无论未来科技如何发展,媒体技术如何变化,都不能改变人类社会存在的最基本法则,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其逐步摆脱简单的动物本能,将个人的生存和整体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多地以思想以理智支配自己的行动。在这一过程中,必然是有放弃有牺牲有约束有克制,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一个积极健康发展的社会,其具备引导功能的精神产品,在符合大多数人审美需要的同时,必须是对社会的总体发展有利而不是有害的。

  对于网剧来说,由于播出平台更开放,而且播出的方式从原有的单向播出改为了观众点播的双向模式,又增加了多种收看终端,更加开放的同时也更私密,这就给一些创作制作方以一种感觉,好像创作网剧可以不受“限制”了,各种打着“草根”“ 丝”等名义的低俗思想观念占据了相当数量的网剧创作主题,比起堆砌暴露镜头等色情擦边球之类的“简单”手法,那些宣扬拜金、奢靡、封建、颓废等各种不健康不道德思想的内容,对年轻人的伤害更深更久远。而这些东西,在各个平台自审的时候,往往会被有意无意地忽视过去。

  网剧的这种现象,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曾经见过一篇文章,将《太子妃升职记》与另一部热播剧《芈月传》相比较。根据文章引用的数据,“太子妃”在豆瓣上的评分是9分左右,而“芈月”只有4点多。这篇文章据此就大肆吹捧“太子妃”,将其誉为低成本高产出的奇迹,而作为其衬托的《芈月传》当然就是费力不讨好的典型。我们无从得知,这两个评分背后的具体事实,近些年各类评分网站的内幕往往会令人“呵呵”,关于钱、水军和营销的话题如雾里看花。假设说这个评分是完全没有人为痕迹的,那至少反映出来了,我们的年轻网友的评判标准出了问题。《芈月传》当然不是白璧无瑕,但是好歹也是一部年度精品大剧,如果这样认真制作的大剧在年轻网友的心目中,连“太子妃”的一半都不值的话,今后的文艺创作将向何处去呢?

  窥一斑可知全貌,这个打分的比较,反映出当下的互联网行业道德体系是有缺失的,商业竞争当然残酷,但是如果只一味追逐利润,必然会不断突破底线,你“low”我也“low”,不断“low”到何时?难道最后灭绝人心,只余兽性?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同样是用植物做东西,中药的利润就比不过烟草,而烟草就更远不及毒品。在这个比较中,好卖挣钱多难道是应该选的唯一标准吗?

  一个行当要想做长久,就不能急功近利,连动物都明白不能把所有的猎物捕光,这么高智商高科技的互联网公司,能不能自己有个度,多追求追求上限,别老盯着下限去钻监督的空子?(郁晓东)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