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人民网新春走基层
一个县城的千年文学传统:县委书记读书 民间“拌面哥”也写诗
1/6《大樟溪》顾问谢冕(左)在永泰田间与本土作家陈家恬合影。
2/6作家王宏甲在永泰作“文化的力量”讲座。
3/6永泰诗人“拌面哥”在自己的小吃店工作。
4/6永泰县委书记林强在阅读《大樟溪》刊物。
5/6《大樟溪》五周年现场座谈会。
6/6作家陈家恬《日落日出》研讨会。
人民网永泰2月6日电(林长生)在福建永泰县千年古镇嵩口,距离永泰二中不远处有一尊宋代著名诗人张元干的塑像,雕像基座刻着他著名的“贺新郎”词章,这是永泰人的骄傲。难得的是,这样一个30多万人的山区县,一千年来坚持文学创作者一直不乏其人,而底层民众和90后创作者纷纷脱颖而出。
永泰农民坚持文学创作,个体小商贩还出诗集
张元干的后人张建设是永泰县国土局退休干部。他从14岁开始写作,最近出版了一本诗集《从今莫负云山约》,收录了近体诗千余首。更难得的是,永泰的民间文学创作自觉体现在农民、理发师、小商贩、裁缝等群体都在写作。张建设说,裁缝和理发师还分别印发了自己的个人诗集。
永泰县有一位写诗的“拌面哥”。这名“纯爷们”名字叫张培莺,笔名“永沙”。他是以经营拌面小吃店的诗人,也是张建设的诗友。“拌面哥”每天坚持写诗,他的《对着月亮弹起吉他(组诗)》,充满令人断肠的乡愁。因为老婆前段时间骑自行车出了点事故,“拌面哥”的小店年前就停止营业了。2月6日早上,还到小吃店里加工春节的美食的他说,家里的套房不方便施展拳脚,还是到店里加工更快些。他说,下午要和两个女儿去逛街买衣服了。
永泰每一千个人中,至少有一个文学爱好者或创作者。张建设说,永泰各行各业都有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常年坚持写诗词的就有100多人。他列举到,农民黄克煌,农民工赖春光,个体手工业者潘雄涛,道士吉成孟,这些人都是本土文学刊物《青云山》的作者。此外,裁缝侯世平自己印行诗集《芳草诗文集》,个体理发师杨经照印发了诗集《苦梅》,小学女教师赖月兰出版了诗集《芳草幽幽》。
永泰有风光俊美的青云山,也有浩浩荡荡的母亲河大樟溪。永泰县借助《大樟溪》和《青云山》这两个文学刊物的平台,不定期地举办作品研讨会,先后举办过陈家恬《日落日出》、戴云飞《时光村落》、邵永裕《岁月跫音》等座谈会。
永泰有良好的文学传统。1992年5月,一本《永阳文萃》见证了上个世纪永泰文学创作的热潮。20多年后,已是古稀之年的《永阳文萃》的主编郑善玉面对厚厚的永泰作者文集,感慨后生可畏,也对永泰作者遇到了一个幸运的时代感到欣慰。他希望永泰文艺就此走向新的繁荣。
“90后小才女”崭露头角,“状元之乡”绵延历史传承
在永泰的文学队伍中,年轻力量也不可小觑。小学教师卢强桢是文学爱好者,也是永泰纯文学刊物《大樟溪》的作者。卢强桢在文学创作中渐入佳境,他说文学创作比吃肉还有味道,而他的儿子也少年成名。
卢强桢的儿子卢王伟是永泰县高考冠军,也是个小作家,现在就读兰州大学。今年,除了卢强桢的儿子外,还有一名在校生陈方舟也加入了福建省作协。
永泰一中毕业的“90后小才女”王君心是厦大中文系在校学生,最近成为大连出版社的签约作家。王君心蝉联两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获得福建省少年儿童文学奖两届二等奖。她是永泰山水的滋养的结晶,也像大樟溪中的一泓清流注入大江大河。
一个县城的文学氛围浓厚,也得益于它的文化底蕴。永泰是“状元之乡”,曾在南宋乾道年间七年三度状元,历史上出过7个文武状元,现在有《青云》、《大樟溪》、《方志田园》、《永泰商人》4本地方刊物,有一大群爱好阅读和写作的人,还不时举办文学活动,这是难得的一种文化现象。
1月30日,《大樟溪》杂志创刊五周年的日子。《大樟溪》的顾问是北京大学教授谢冕。台湾诗人郑愁予也给予了“所有的河流都是母亲的爱”的题词。当日,一本收录了63名永泰县作者作品的新书《大樟溪》在永泰举行首发式。来自福建各地的作家、读者经过县政府里的文庙前,在县政府的会议室汇聚一堂,谈起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学阅读对滋养性灵的必要性。
永泰活跃着庞大的文学创作群体,这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氛围里是难得的风景。当天,参加活动的冰心文学馆副馆长练建安表示,永泰县的创作队伍庞大,结构好,不管是哪个年龄层次的作家,创作都相当活跃,同时还形成了良好的文学氛围。他认为,这和永泰古朴的民风和优质的山水地理条件分不开。
在永泰,县委书记也以读书为荣。去年11月29日,福州广播电视台和本网联合策划的《县委书记悦读汇》播出第七集,永泰县委书记林强还与观众分享阅读《民间灵气》的体会与感悟。他结合永泰的工作实例,讲述民俗文化在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困境与机遇。
永泰县在福建省文学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的“永泰方阵”,也取得不错的成绩。在永泰作家中,已有陈家恬和郭永仙两名中国作协会员,还有20多名福建省作协会员。陈家恬《日落日出》获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艺奖一等奖,福建省优秀文学奖一等奖,福州市政府茉莉花文艺奖一等奖,郭永仙散文诗连续10年入选《中国年度散文诗》。
郭永仙说,永泰作者不仅有耄耋老者笔耕不辍的佳话,也有一家三代齐写作的故事。他把永泰文学创作的盛况比喻为“病毒”,而这种“病毒”正在复制和爆发。
采访手记:“你会写诗,你会炒菜吗?”有人说,在法国,人人都会写文章。而据说,浪漫的巴黎人,他们更引以为豪的是会做得一手好菜。法国巴黎和福建永泰似乎没什么可比性,却同时跳进我的心田。
永泰是一个山区小县城,在福州地区是属于不富裕的地方。然而,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古老的传统还在延续,这从保护较好的嵩口古镇及古朴的民风中可以感受到。福州人卖茶叶,长乐人搞纺织,平潭人打隧道,福清人挖煤矿,永泰人搞建筑……这是对福州地区在外从事的工作的大体概括。永泰出建筑人才,勤劳的乡民在全国各大城市盖房子,有些六七十岁的老人还在工地上高空作业,自食其力。这里的人,一方面脚踏实地,传承着中国文学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在仰望星空,也让人必须在精神上仰视。
如今,文学的兴盛正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特殊现象。1月31日晚上,评论家谢有顺莅临福州。他在八闽书院开了一场“中国所需要的文艺复兴”讲座。在这场爆满的讲座上,他提到《大国崛起》篇章少了“文艺复兴”是令人遗憾的。他说,文艺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先声,文学是文艺复兴的基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