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异彩纷呈的"影视猴" 央视版最经典大话西游最叛逆

2016年02月10日07:51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异彩纷呈的“影视猴”

  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动画片《铁扇公主》中的孙悟空

  动画片《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

  电影《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

  电视剧《西游记》剧照

  电影《大话西游》中的孙悟空

  电影《西游·降魔篇》中的孙悟空

  说到银幕上的猴子形象,我们立刻会想到《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自上世纪初电影技术传入中国以来,孙悟空在影视上的形象几经变迁,从最开始的杂耍,到后来的土法特效,再到如今的特效技术,可以说,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见证了中国影视业的成长。怪不得有人说:“一部《红楼梦》,养活几百红学家;一部《西游记》,养活几千电影人。”孙悟空形象在银幕上发展变迁,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有至少一部经典作品,所塑造的孙悟空形象都极具时代特色,富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和创新精神,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文化品位。

  学习摸索期。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早期电影人将文学作品《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搬上银幕。这是一大进步,但还处于学习摸索期,当时的动画电影在中国观众眼里还是新生事物,其中的孙悟空形象具有明显的西方元素,学习的是迪士尼动画,突出的还是孙悟空的猴性,创新意识还不强。拿《孙行者大战金钱豹》来说,以当时的技术,根本无法实现孙悟空的飞檐走壁,只能以魔术杂技式的表现,满足观众的好奇心。1941年上映的《铁扇公主》是孙悟空形象首次出现在动画片中,当时国家陷入危难当中,孙悟空所代表的英勇正义、反抗侵略、勇往直前的精神,符合当时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的精神生活需求,体现了我国早期动画片注重教化的特征。

  本土塑造期。这一时期塑造了极具民族特色的孙悟空形象,彩色动画片《大闹天宫》是当时的代表作。该片中的孙悟空造型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元素,运用京剧中的美猴王脸谱,极具民族特色,将孙悟空的猴性、神性、人性完美结合到一起,达到和谐的统一。从此,银幕上的孙悟空不再只是一只猴子,表现出了更多的人性,甚至被塑造成了敢于反抗压迫的英雄形象。“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诗句,就是1961年毛泽东观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写下的。从此,孙悟空敢于斗争的正义形象就广泛传播,影响深远。

  经典演绎期。上世纪80年代央视版的《西游记》,是世界上重播率和收视率极高的电视剧,是伴随众多观众成长的经典之作。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是真人演绎孙悟空中最经典的一个,形似神似,出神入化,将猴的生物性、神话的传奇性、人的社会性演绎得淋漓尽致。与动画片相比,电视剧中的孙悟空形象更具有写实风格,能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颠覆解构期。1994年香港推出的电影《大话西游》中周星驰演绎的孙悟空,开始有了七情六欲,更具人性化、感性化,是对《西游记》的颠覆性解构,并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由于颠覆了《西游记》这一传统名著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颠覆了“美猴王”孙悟空的前世今生,所以,它被某些传统文学界人士所批判,但其对孙悟空另一面的诠释却非常深入人心,尤其是爱情主题、悲剧式结尾,丝毫没有庸俗之感,尺度掌控得恰到好处。在网络上受到追捧之后,《大话西游》成了一道最具文化影响力的文化景观,在众多无厘头影片中,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与此同时,开始有研究者专门研究影片的巡回式结构、台词对白、经典解构等之于文化学上的意义。

  魔幻特效期。2013年春节上映的电影《西游·降魔篇》,把《西游记》中的中国神话改造成了西方魔幻,成熟的电脑特技让“西游”题材迸发出新的活力。2014年上映的3D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取材自《西游记》的前八回,糅合了现在当红的魔幻题材,虽然故事情节受到诟病,但大量的一流特效镜头还是令人刮目相看。可以说,这部影片呈现出精良的视觉效果。2015年上映的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也称《大圣归来》),带有魔幻的特点,是中国动画电影十年来少有的现象级作品。该影片并没有采用孙悟空以往常见的“美猴王”形象设计,塑造的是个桀骜不驯、很有侠气的英雄,更加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和欣赏习惯。这一时期的孙悟空形象,融入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和影视文化,孙悟空造型更加娱乐化、时尚化,赢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但也可能因为娱乐而牺牲了艺术价值,易产生较强的时效性,难以形成经典。

  综上可见,孙悟空形象在每个阶段都有同中有异的风格特征,有继承,也有颠覆,时代环境、社会条件、物质技术、创作观念和审美态度,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符合艺术发展的规律。只有在不断发展演变中,才能保持孙悟空形象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富有反抗精神的孙悟空

  1938年,美国迪士尼推出动画片《白雪公主》在中国热映,对中国电影人触动很大,他们决心拍一部高质量的动画长片,以扬眉吐气。这就有了动画片《铁扇公主》,该片险些夭折,但它的票房收入超过了当时上映的所有故事片。《铁扇公主》也成为当时比肩世界动画电影的一出杰作。《铁扇公主》不但是第一部中国动画长片,也是亚洲当时的第一长动画片。该片除借鉴了美国动画片中的一些元素外,大胆吸取了中国古典绘画和古典文化艺术的营养,使中国山水画的风格被成功地搬上银幕。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影片诞生于抗日战争期间,制作团队也有意借助孙悟空的斗争精神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影片中原有一句字幕“人民大众起来争取最后胜利”,后在放映时被敌伪的检查机关强行剪去了。《铁臂阿童木》导演手冢治虫在看过《铁扇公主》后即指出:“一看就能清楚地知道这是一部体现了反抗精神的作品,粗暴地蹂躏中国的日本军遭到了中国人民齐心协力的痛击,这部影片的意图是一清二楚的。”日本的小松泽也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当时《铁扇公主》中的“孙悟空号召人民大众起来反对牛魔王,实际上是讽刺日军对中国的侵略”。

  “神采奕奕”的孙悟空

  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投拍于1960年,其主创,包括导演、作曲、动画设计等都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惟有一个重要角色美术设计请的是外来的“和尚”。据说,张光宇先生画了几个孙悟空造型,都相当不错,但导演万籁鸣还是觉得不太满意,因为张光宇笔下的孙悟空装饰性比较强,不太适合动画来表现。因此,导演要求时任原动画创作组组长的严定宪在张光宇造型设计的基础上重新设计。这样经过反反复复多次修改,才有了这个后来为大家所熟悉的“齐天大圣”形象。

  《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穿着鹅黄色上衣,腰束虎皮短裙、大红裤子,足穿一双黑靴,脖子上还围着一条翠绿的围巾。导演万籁鸣用八个字称赞说:“神采奕奕,勇猛矫健。”

  最经典的孙悟空

  1986年央视版《西游记》创下许多辉煌纪录,堪称一个时代的荣耀:它是20世纪80年代唯一一部无审查、边拍边播的电视剧,拍了6年,播了6年;它是拍摄时间最长、拍摄外景最多的一部电视剧,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都留下了剧组的足迹;它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播放的次数极多,迄今已播放两千多次;它是唯一一部两次获得金鹰奖的电视剧。

  《西游记》一经播出,轰动全国,老少皆宜,获得了极高评价,造就了89.4%的收视率神话。剧中的孙悟空形象成为一个难以超越的经典形象。

  最叛逆的孙悟空

  1994年,电影《大话西游》上映,结果票房惨败,在经过三四年的慢热之后,终于在网络兴起时代得到了热捧。《大话西游》把《西游记》中的诸多材料分解,但进行了大量的再组织和再创造。例如,把《西游记》中的人物性格进行了改造:唐僧啰嗦,悟空叛逆,八戒平庸,沙僧无用,观音无情……这不失为一种能拉近与观众距离而又保持新鲜感的奇思妙想。

  《大话西游》代表的无厘头文化,成为“代际”区分的一个标志。它成了一道分水岭,能接受它的是一代人,不能接受的就是另外一代人。

  最颠覆的孙悟空

  受《西游记》电视剧、动画片以及传统戏曲的影响,观众一想到孙悟空,就会联想到机智、勇敢、反抗强权、傲然不屈,甚至带些悲情色彩的叛逆英雄形象,然而电影《西游·降魔篇》展现的却是一个完全颠覆性的孙悟空形象。《西游·降魔篇》尽管故事取材于《西游记》,但其中的孙悟空颠覆了以往的形象,这个身材矮小的孙悟空,戾气超重。其实,在吴承恩的原著中,西天取经前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有着妖气十足的一面,书中都不止一次提到他们“吃人”,所以该片也算是对经典原著独辟蹊径的一种诠释方式。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