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期刊发展:变才能活 “+产业”丰富发展空间

2016年02月17日07:11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期刊发展:变才能活

资料图片

变革,无论是报纸还是期刊,我们都已经感觉得到、触摸得到,但是我们还无法预见这种变革将向何处发展。对未来业界既有喜悦,也有对未知的恐惧,伴随着数字革命,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各种形态的新兴媒体锐不可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挑战不言而喻。由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国期刊创新年会上,围绕创新话题的各方观点再次成为期刊发展的思想智库,为业界提供了新思路。

专业服务迎来黄金时代

“传播技术发展到今天,对传统媒体来讲,正站在十字路口,看似给传统媒体一个选择的机会。其实,别无选择。只能去拥抱新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实现转型才能有未来。”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说道,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为了充分融合新兴传播技术,建立起现代传播体系,传统期刊人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融合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实事求是地讲,进展不大,进展不快,进展不尽如人意。

谈及目前在媒体融合之中的问题时,石峰表示,有的人不思进取,甘愿抱团守缺;有的人看到了这是一种趋势,但是不知道如何去做;有的人浅尝辄止,胸无大志。如此种种阻碍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究其原因,在我们的传统媒体队伍中很多人对新兴传播技术还认识不清,理解不深,懂得不多。

但其实,在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中,我们也应该看到,精品期刊逆势上扬,我国主流期刊坚持深耕主阅,舆论引导,品牌影响,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中国邮政集团报刊发行局局长刘绍权表示,过去两年中,有关纸媒的很多数据不好看,比如用纸量大幅度下降,期刊报纸的收入都不同程度地下降,但是从中国邮政所从事的报刊发行看,无论是发展还是收入增长,都呈现出稳步向前的态势,而这与转型创新工作是分不开的。因此,面对困难,行业要看到创新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喻发胜看来,行业性期刊在互联网变革前提下,有着天然优势。他认为,所有的行业性期刊都基于某一个特定的行业,生根数十载,对行业的发展前途、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产业政策、人脉关系、消费者群体等都天然熟悉,天生具有垂直性媒体的基因。

对此,人大数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飞也认为,当下,专业知识服务产品正在迎来黄金时代,这源于产业环境的成熟,技术驱动专业阅读产业环境也日趋成熟,而行业期刊,无疑具有专业知识服务的核心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一些期刊今天落伍了,但并不能否认他们曾经作出的贡献。产能过剩,也不是谁的错,是发展阶段的表现,说明期刊业进步了。因此,我们不必去纠结于所谓的外界评价。”石峰补充道。

各方合力打造共赢平台

“‘互联网+’使期刊结束了单纯的纸媒体载体的责任,‘互联网+’使期刊承担了更多的需求,也使期刊从卖产品到卖品牌,再到卖服务。”《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社社长王莉莎谈道,现代经营理论认为,第一层次是卖产品,然后是卖品牌,最高层次是卖服务,而“互联网+”给了我们一个通向最高层次的路径和技术方法。

结合自身实践,王莉莎介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新增了图文摘要。她表示,一篇文章通过一张图片来表达其大致意思,是当下快阅读时代的一种需求,如果通过一张图片就知道文章讲的是什么从而让读者决定是否阅读下去,就节省了读者的选择时间。同时,对于专业的期刊,不能仅限给小范围的同行阅读,应该让更多的读者能够看懂,从而扩大受众群体。为此,有必要将部分内容通俗化,所以,就要做文题示义,告诉更多的人文章研究了什么,可能一两次的阅读并不能让读者对期刊产生黏性,但兴趣或许会被与之相关的通俗化内容所培养,这次读者有了兴趣,下次就会有阅读的欲望,而慢慢可以将其转化为需求。

虽然目前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异军突起,发展很迅速,但实际上对于中文期刊来讲,我们也要看到差距,而且现在大部分的高水平论文,还是以英文发表为主,中文期刊发展面临机遇的同时,更大的是面临着困难。

对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刊物室副主任古丽亚结合其研究表示,中文期刊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缺乏高质量的稿件,以及科研人员对中文期刊的认可度上。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大部分都指向了科研评价政策和期刊评价体系。从学者反馈的观点来看,学者调研的国内科研人员无一例外选择了发表论文一定是首选英文。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便于与国际同行的交流,毕竟英文是国际通用的语言。另外,他们认为在好的SCI期刊上发表论文代表着学术水平,但他们也表示,如果说不是科研评价和考核压力的话,他们也愿意在国内发表文章。

“我们把论文的成果替代职业业绩,这是我们把路走偏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辑出版中心主任初景利也认为,不是说某个人发表的文章越多水平就越高,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关联。因此,评价体系的完善有助于期刊发展的成熟。

古丽亚也希望探索建立中文国际期刊的评价体系,不以SCI为唯一的考核标准,对中文期刊实行分级评估和管理,鼓励期刊差异化发展。

“要想谋求大发展离不开各方合力。”王莉莎体会到,期刊不应只是编者为之服务的载体,应该是凝聚作者、审稿人、编委等共同利益的平台。只有让平台属于多方利益体,共同利益才能在合力之下得以实现,期刊发展才能生动、精彩起来。

“+产业”丰富发展空间

“‘互联网+’,+什么,就是+产业。因此,‘互联网+’的本质是媒体和产业的融合。”喻发胜表示,业内虽有很多杂志,但几乎很少有一本杂志能够建成一个局部专业型的数据库。这种数据库,其信息、数据是结构化的,如果有一家期刊能够拥有一个特定行业的数据库,在这个行业的影响力是难以想象的。因此,行业性期刊在这方面大有作为,空间广阔。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副社长赵丽华认为,媒体始终是内容的生产者,虽然媒介在不断变化,但是内容的需求是永远存在的。创造市场最好的办法是赋予产品文化价值。因此,媒体人是有前途、有作用的,关键要看期刊怎么样做。

就期刊而言,推销自己的方式有很多种,而在谈及售卖期刊数字产品的方法时,张文飞认为,渠道策略、传播策略、内容策略、用户策略十分关键。在内容策略方面,她特别提道,影响力打造的重要性,这其中要做好三件事,即热点专题,不断推出热点议题引人关注;以热点为契机开展相关活动,在活动中聚合期刊资源、图书资源、自媒体资源和用户资源等;善于总结,根据各个学科做好学术综述。“当一步步打造影响力的思想付诸行动时,你会发现,其效果已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体现。”(记者 李雪昆)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