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网络媒体走转改】新春走基层·右玉脑阁:背膀上的舞蹈

2016年02月24日13:22 |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小字号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右玉脑阁:背膀上的舞蹈

  人民网右玉2月23日电(白鸿滨)2月20日,农历正月十三,离元宵节还有三天的时间,但喜欢凑热闹的右玉群众已经走出家门,涌上街头,顶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开始了一年一度的闹元宵。

  右玉街头脑阁民俗表演(辛泰 王日荣摄)

  和往年一样,山西右玉闹元宵依然是传统节目唱主角儿,跑旱船、扭秧歌、车车灯等,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民俗节目轮番上演,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一个奇特的二人项目——脑阁,引来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挤得水泄不通。

  “闹得不赖,挺耐看”,一位老汉看得痴迷,不停地咧嘴笑,嘴里还念念叨叨地夸赞着。“你看那孩子,扮相真喜人”,一位中年妇女越看越眼热。“那壮汉,一扭一扭,迈着八字步,一会儿慢一会儿快……”,看脑阁的人群不时传来称赞声。

  脑阁表演前小演员们要扮相(辛泰 王日荣摄)

  参加表演的是右卫镇农民脑阁表演队,年龄最大的队员叫谭根发,今年64岁,表演脑阁30多年。最小的队员叫萧亚萱,今年才三岁,是跟着爷爷一起来参加表演。因为是首次出演,小女孩满是好奇心,面对镜头,扭得特别卖力,憨态可掬的形象着实可爱。

  “我们右卫镇脑阁队年年进城义演,大家爱看,我们也爱演。”谭根发边扭边说到。

  扮好的小演员(辛泰 王日荣摄)

  右卫镇振兴、联丰、联兴村是右玉县远近闻名的“脑阁村”,脑阁技艺在当地几乎代代相传,许多村民都是被父亲或是爷爷“脑”在肩膀上度过了童年。今年71岁的朱英老汉,就是当地土生土长的脑阁传承人,他从小就在父亲肩上开始进行脑阁表演,成年后,又担当起了“色脚”的角色,扛着自家儿孙上街表演,几十年从未间断。朱英老人见证了右玉脑阁表演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如今虽已年高,仍然酷爱着这一传统艺术。

  谭根发说,“这玩意儿一定要有劲儿,特别是腰要有力。表演时,扛架的汉子腰杆要直,通过腰、膝、肩膀出力,在唢呐、锣鼓的伴奏下点、颤、摆、走,带动上面的儿童自然地跟着左右扭动。光有劲儿还不够,色脚还要踩着鼓点走步,做各种扭腰、转身的花哨动作,让上面的孩子也舞起来,才好看”。

  当地人讲,脑阁是集戏剧、杂技、美术、舞蹈、音乐为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脑”是当地方言,意思是将物品或人高高地扛起。“阁”就是一个特制铁架子,演出时将它固定在一男子身上,或者由二至四名男子一起抬着,这些扛阁的人都被称为“色脚”,按扛阁人数的多少,脑阁又分“担阁”、“抬阁”、“翘阁”。阁上表演者一至三人,清一色的孩子,叫做“色芯”,他们脚踩木制横梁,被铁架子固定起来。“色芯”挑选的孩子要求不哭,还要有体重限制,最好是3到9岁体重合适、长相俊俏的孩子,他们身着彩色鲜艳的衣服,扮成各种戏剧人物,再以花草彩绸装饰,如仙子下凡,煞是好看,按照民间说法,凡是上过脑阁的孩子,将会一生健康、幸福、平安、吉祥。2008年脑阁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辛泰 王日荣摄)

  全盛的时期,右卫镇脑阁队有32组,64人一起表演。近些年,由于脑阁传承人大部分年事已高,而年轻人都在外地求学或在大城市打工,有些父母出于对自家孩子的怜惜之情,不愿意让三四岁的小孩冒着冷冻参与这一活动,造成脑阁的传承后继乏人,使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濒临失传。

  “没参与过的人不了解,实际上,小孩子们一旦上去演过一回,就会恋恋不舍。去年,我邻居的小女孩上去练了一遍,就不下来了,就要演。所以,我希望大人们理解并支持自家孩子学习、参与这项活动,毕竟是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和保护”,谭根发说。

  近年来,右玉县政府开始加大对脑阁表演艺术的扶持,给予脑阁传承人和表演者一些物质上的支持,鼓励他们继续演下去,不能让这一独特的艺术瑰宝在右玉失传。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