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技术驱动变革出版行业 虚拟现实让阅读体验更丰富

记者 徐平
2016年02月26日08:35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技术驱动 变革出版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人沉浸其中。

  二维码技术已经越来越普及。均为资料图片

  技术的创新一直带动着出版业的发展。从出版业发展的历史脉络来看,出版技术的每一次变革与创新,都能将出版推向一个更高的台阶。当下出版技术有哪些革新,又将给出版业带来哪些改变?《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日前采访了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内容运营商及数字出版技术服务商,并对他们各自在数字出版技术上实践的成果进行了分析。

  纸质图书是数字产品的先导

  关键词:二维码技术、增强现实(AR)技术

  技术创新并不等于出版就要摒弃纸质图书,纸质产品可以作为推广数字产品的先导。作为一个进入通道,二维码技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技术已在纸屏融合中应用颇多。用户只需要拿出手持终端扫描纸质图书上印刷的二维码或图片,就能在屏幕上获取更多的多媒体形态的内容。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从2010年开始就将二维码技术应用于大众类图书的出版,该社此后出版的旅游类图书、运动健康类图书都会利用二维码通道,将读者引入到屏上阅读。扫码的过程实现了纸屏之间的互动,不仅吸引了用户参与,更丰富了内容的延展性,把平面转化为立体、将无声转化成有声。

  纸屏融合并不仅仅应用于大众出版领域,在教育出版中也有所实践。与大众出版有所不同的是,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教育出版领域,不是将读者的阅读由纸转入屏,而是把纸与屏结合起来。

  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许多专业教材就应用了苏州梦想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增强现实技术,以该社出版的医学教材为例,读者只需要在手机上安装一个由梦想人科技开发的“爱医课”程序,用手机扫描课本上的插图,屏幕上即可呈现出从书本上跳出来的立体图像。医学教材中有许多人体解剖的图片,但纸介质无法呈现出图像的立体效果,增强现实技术恰恰在学生需要获得更多信息的时候,用手机对准纸质图书的图片扫一扫,再进行3D数字化呈现,将读者在纸质图书上的读文与手机屏幕上的读图结合起来完成学习。梦想人科技产品总监梁建强告诉记者:“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将纸质媒体与数字媒体融合,读者读的是纸质媒体,扫一扫通过智能设备看到的是数字媒体的4D呈现形态,真正实现跨媒体阅读。”

  专家点评:

  二维码的普及以及“扫一扫”用户习惯的形成,完成了纸屏互动的第一个突破。然而,这种解决方案在实践中有几个难以逾越的障碍:扫码时需要联网,这就极大地限制了用户的使用场景,并影响用户体验;二维码一旦印刷到纸质图书上,就不可能再进行增、删、减;二维码扫描虽然部署简单,但是一般都是“扫一扫”直接指向某个服务器链接,其数据统计和分析工具严重欠缺。

  而采用AR技术,上述的各种问题都能迎刃而解。首先,AR技术采用实时图像识别技术,可以识别任何既有印刷品,然后在识别的结果上叠加任意的数字内容“热点”,这样就解决了排版和后期修改的问题。由于支持本地识别,用户只需先行下载内容,即可在离线的情况下操作。用户线下的所有扫描、点击等操作,都会被记录下来,在下一次联网时统一上传到服务器,从而为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做准备。

  虚拟现实让阅读体验更丰富

  关键词:虚拟现实(VR)技术、APP技术

  前文提到的增强现实技术也应用于少儿出版领域,但北京出版集团在数字少儿图书的开发上另辟蹊径,依托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开发儿童科普可视绘本。其新近推出的“大开眼界恐龙世界大冒险丛书”,利用电脑图像仿真技术,虚拟出一个与观众感官交互的自然环境,以此来增强传统产品功能,丰富阅读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视觉交互技术,通过全景成像,形成立体全沉浸式的视觉映像,使观众能够置身幻境之中,该技术目前多应用于视频和游戏领域。

  传统出版单位进军数字出版已被认为是大势所趋,而在互联网时代,平台吸纳用户的能力,令传统出版人难以望其项背。接力出版社主要利用新技术建设平台、开发APP,以“平台为王”的战略留住用户。由该社建设运营的中国青少年多媒体阅读平台第一期项目天鹅阅读网,运用VR技术、用户互动新技术在阅读体验和用户体验上获得好评。

  对于技术团队的建设,该平台的执行人马婕有着深刻的体会。她坦言:“数字出版产品需要迭代更新,技术团队显得格外重要。而传统出版社如何引进技术人才、如何留住技术人才,也是颇让人头疼的事情。跨行业人才到传统行业会‘水土不服’,他们对应的薪酬待遇水平更高,出版单位对其期望值相应也更高。初创阶段总希望招进一个样样全能的技术人才,要求他会十八般武艺,并且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此外,技术团队、运营团队、编辑团队的融合,形成有效沟通也很重要,只有运营团队得到用户需求后,再让技术开工,才能为受众设计出好的产品。”

  “出版单位向数字出版转型,技术是绕不过去的一个门槛,只有建立一支自己的技术团队,才能谈及后面产品的开发。”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助理谢炜告诉记者。

  智能手机的流行,使第三方应用程序APP普及。目前,主流的四大APP系统分别是苹果、安卓、塞班、微软。接力出版社从2012年至今,开发了多款与童书配套的APP应用,如“蓝皮鼠大脸猫学数学”(苹果系统版)、“何秋光数学——儿童学前数学思维训练”(苹果系统版、安卓系统版、微软系统版)、“我是夏蛋蛋”(苹果系统版、安卓系统版)等。根据图书内容开发的APP均需要下载,而在没有Wi-Fi覆盖的书店,购买图书时就会出现用户体验的问题。

  专家点评:

  虚拟现实是增强现实的子集,目前这些领域的核心技术多掌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手中。由于技术的积累和快速更新换代,使得出版业制作自己的涉及AR或VR技术的APP不但费时费力,还存在核心源技术厂商撤回技术授权的风险。如苹果公司于2015年收购德国AR技术服务商Metaio,物联网软件开发商PCT收购高通Vuforia SDK,严重影响了数以百计的国内AR服务提供商和一些知名出版社。

  图书的出版加上AR、VR技术固然用户体验更好,但是我们要特别注意技术合作方的稳定性和成熟度,否则就会带来被迫大批召回图书,甚至被迫关闭整条产品线的惨痛教训。在技术服务商的选择上,一是要注意其服务器是否在国外,否则不但有安全隐患,还会影响用户体验;二是与制作后可常年使用的光盘不同,APP需要频繁地更新升级维护,选择稳定成熟的技术服务提供商才能有效地服务好读者。

  版权保护技术正在成熟

  关键词:DRM技术

  盗版犹如李鬼,一直与出版业如影随形。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让复制的手段变得快捷,让侵权盗版的成本变得低廉。但技术永远无罪,版权未能有效保护,不能归因于新技术的出现。而数字出版技术不仅要有变革出版载体的能力,更需要有防范侵权盗版的能力,以保护权利人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是一种综合性技术或技术集合,它以很多常见的技术为基础,这些基础技术包括:加解密技术、数字水印技术、身份鉴别技术、资源标识技术、秘钥管理技术、权利描述技术、硬件捆绑技术、安全通信技术。

  以数字图像文件的版权保护为例,网站一般在发布原创照片时都会加上网站标识,以防止盗用。但加上标识后,不仅改变了原始图像,而且图像中的重要细节可能会被标识覆盖。数字水印技术可以把重要的版权信息隐藏在图像中,同时使图像基本保持原状,如果发现有人未经许可使用该图像,可以通过软件检测图像中隐藏的版权信息,来证明该图像的版权。数字水印技术也存在局限性,只能事后取证,不能事前防范。

  相比较数字图像,电子书的产业链条则涉及作者、出版商、流通渠道商、读者等多个角色的合法权益。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数字出版技术研发的服务商之一,该公司研发的方正阿帕比数字版权保护系统(Apabi DRM)是一套较为成熟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电子书、电子报、电子杂志及其他电子文档的版权保护。记者在采访上述各家机构时了解到,有关电子书的版权保护技术有三点非常重要:第一,电子书的内容不能被篡改、复制;第二,电子书的发行可计数;第三,电子书的二次流通与传播能够被版权方控制。

  针对版权保护的技术措施会不断地更新发展,但需要指出的是,盗版者可以复印图书,但无法复印服务。因此,数字技术重要,开发数字产品的衍生价值更重要。

  专家点评:

  除了传统的DRM方法外,目前还出现了一些利用AR技术来做DRM的案例,在实践中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如梦想人科技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的4D绘本,通过用摄像头扫描和纸质出版物“一书一码”的联合验证方式,使数字内容的增值服务得到了保护。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一是必须附着于纸质图书,从而促进纸质图书的销售;二是通过采用“一书一码”,使得数字增值服务只对正版图书使用者开放。

  (专家点评人周志颖系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增强现实、人机交互和计算机视觉等)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