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用典》解读135个典故
人民日报社特别组织编写的《习近平用典》一书昨天出版。全书从习近平总书记数百篇讲话和文章中遴选出他使用频率高、影响深远、最能体现他治国理政理念的典故135个,分敬民、为政、修身、任贤、天下、法治等13个篇章,既对重要讲话中引用的典故追根溯源,又对其现实意义进行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文章、讲话、访谈等,形成了独具个性的 “习式风格”。他在系列重要讲话文章中多处引经据典,比如,以“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要求领导干部敬民爱民,落实民生小事;以“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警示领导干部要做到喜不忘忧,未雨绸缪;以“为官避事平生耻”勉励领导干部勤勉任事,敢做敢当;以“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强调领导干部做事不弃微末,精益求精;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建议领导干部博采知识精华,畅游知识海洋……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从这些典故引用中, 我们可以感悟“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宗旨意识、“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政治智慧、“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务实精神。
书中对每个典故的深层背景都做了介绍,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的“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一句,出自明朝张居正的《答宣大巡抚吴环洲策黄酋》中“但愿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况今时则易然耳。”一句,书中解读称,这是张居正写给宣大巡抚吴环洲的一封信。宣大巡抚,明称巡抚宣府大同地方赞理军务,为明朝初中期设立的一个职位,管理北部边疆地区的宣府、大同府两地的防御。信中提到的黄酋,是蒙古俺答汗之子黄台吉。这封信事涉明朝北部边防,希望对方审时度势,凡事深思熟虑后再付诸行动,如此天下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无论做什么,事先有准备才能成功。对此,张居正有着深刻的认识。急于开局之时,务必虑及善终;大凡成功之事,往往源于善始。由此可见,张居正开创的“万历新政”绝非偶然。
书中结合当下现状进一步解读称,在谈到改革时,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胸有谋略、动有章法,要打破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的形成,或是由于个人立场、地位、利益,或是由于工作格局、权限、机制。习近平同志还经常强调,形势是会发展变化的,我们的工作需要不断适应新的要求。如果用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难免会碰钉子。形势变化了,任务升级了,如果还是完全顺着既有的思维定势来行事,可能就觉得不需要改革,或者不积极去推动改革,就可能误事。所谓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正是说要破除妨碍改革发展的思维定势。
(原文刊发于《 北京晚报》2015年03月02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