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靓旅游,文化古城——谈“寻找古诗词中的西安旅游之美”栏目
来源:西部学刊2016年2月下
《西安晚报》去年创办的“寻找古诗词中的西安旅游之美”栏目,是我一直关注的栏目之一。作为报纸老读者,又是报社特聘的专家,还是一名诗人和我省诗词组织的负责人之一,这种关注融汇着多种的因素,也比一般人更为自觉。我感到让西安旅游接轨诗词,氤氲诗情、升华诗意,这种创意具有一种特别的意义,那就是彰显了城市的文化特色,激活了产业的厚重资源,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品位。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大市,文化是西安的灵魂,也是西安的特色。国家给予西安“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这样一个定位,也是突出了“历史文化”这一特色。“古诗词”是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化瑰宝,唐诗是中国文学的高峰之一,西安是唐诗的圣殿。《西安晚报》的这一栏目,让古诗词文化瑰宝的魅力融入了西安旅游,让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在旅游中感知古诗词这一文化珍宝,彰显了我们城市文化特色,本质上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意义非凡。我们陕西诗词学会为《西安晚报》上有这样一个栏目感到非常自豪。去年在一些大型诗歌活动中,在对外地诗人和客人介绍现今陕西诗歌时,多次讲到这个栏目,我们的许多诗歌作者还积极参与晚报这一活动,诗靓旅游,文化古城,这就有了我的话题。
我们经常说西安是文化大市,其实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市,而文化产业却发展滞后。我们的许多文化资源,都还没有很好地转化为文化产业,来推动西安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这个栏目的创办,我感到就是成功地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一次尝试。通过展示古诗词的魅力以及古诗词背后的故事传说,助推西安旅游,使各个旅游景点更有吸引力,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虽然说这是《西安晚报》种树,西安旅游收获,但总归还都是推动了西安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如果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不断开发,必然会打造为西安旅游产品中的优秀品牌之一。
这一栏目的创办还提升了西安旅游的文化品位。众所周知,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璀璨珠宝。艾青老人说过,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所以诗歌作为文化标志的地位不言而喻。在周秦汉唐,西安作为国家首善之都,诗词名家荟萃,在这里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这本身就是今天发展旅游的一笔巨大的财富。西安有羊肉泡馍,这是饮食文化,西安有“八大怪”,这是民俗文化,这些都属于西安大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我们更应该大讲特讲西安有唐诗汉赋,这才是西安最具品位,最富高雅文化“含金量”的体现。这个栏目的创办,可以说是用诗歌为西安旅游事业这条龙来“点睛”,为旅游赋予品位,赋予活力。
经过八个月的持续,栏目已经编发了大量的文稿,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取得了初步的收获,值得庆贺,下面,我也提几点建议,供栏目的编辑们参考。
第一、继续发动群众,联系专家,在我们的古诗词宝库中,选取更多的可以接轨灿烂西安旅游的诗作,继续做大做精西安的诗词旅游。我记着在2009年中国诗歌节在西安举办时,曾编辑出版了《诗韵华魂——历代文人咏长安》一书,还有八十年代出版的《历代诗人咏西安》等书籍,都是比较系统的关于西安的古诗词选萃,其中肯定亮点多多。
第二、还可以选取古代诗人为线索,进行旅游文化系列报道。许多古代诗人在西安都留下故事和传说,长安区有杜公祠;兴庆公园沉香亭旁有李白的雕塑,园中还有阿倍仲麻吕纪念碑;白居易和仙游寺、刘禹锡和玄都观、杜牧和华清宫、李商隐和乐游原、元稹和曲江杏园等等,都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略加挖掘肯定会有。
再就是希望把报纸的版面文稿和活动相结合,譬如组织诗人读者寻访活动,和景点联系,发动新媒体参与,电视网络介入,组织朗诵活动,形成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亮点,吸引旅游景点和商家投入,文化经济双丰收。通过古诗词打造具有诗词文化品位的旅游纪念品,延伸旅游文化产业链。
(作者系陕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报业传媒集团特聘专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