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网奖学金>>清华新闻2015

“MOOC”困境:发生在知识分享中的媒介市场效率问题——基于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网站的数据研究

张琛、杨扬
2016年03月09日10:07 |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小字号

摘要:目前,在线教育市场打破传统课堂的空间束缚走向网络平台,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用多元的教学内容面向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或免费或收费的进行知识资源的分享和传播。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通过与知名学府合作的形式,免费向全球各地学员提供课程。能够看到,对于MOOC的研究还多停留在实践层面的分析,很少从市场效率角度来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平台上67个科目共480门课程进行分析,探究该媒介平台上的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信息效率、制度有序效率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全球在线教育;MOOC(“慕课”);市场效率

从2007年“Intro to Open Education”,2008年的“Media and Open Education”到现在的美国的Coursera、英国的MyTutorWeb、荷兰的Naar Nederland。全球在线教育发展已经历9年的时间,所谓的在线教育,这里所指的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英文名称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中文简称“慕课”(MOOC)。在信息技术普及的前提下,普通网民可以跨区域、跨学校、跨文化地去进行学习,当然对于此需求所创立的平台,就形成了一种教育模式。中国的在线教育市场也是把传统课堂授课延伸到互联网虚拟空间,以开放的网站为传播媒介,形成授课视频、受众报名、助教追踪、阶段考核等特点。

整体来看发展良好,实际情况到底如何?选择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在线教育网站——学堂在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抓取发现,该网站上提供的所有课程总量480个,联盟高校提供课程259个,即将开课有155个,已结课的课程有33个,正在开课的24个,可自助学习的7个,签字认证课程是2个。按照课程所属科目来分,在该网站上共分为67个科目,涵盖人文社科、教育心理、经营管理等学科。从现有报名人数看,最受欢迎的课程共收到180262位学员订阅。为了更好地分析数据,先来弄清楚MOOC(慕课)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在此基础上,继而分析“学堂在线”数据背后的教育资源、运营现状、知识价值这三方面的问题。

一、在线开放课程——“MOOC”的基本要素分析

(一)MOOC的发展及特点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是基于课程与教学论及网络和移动智能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在线课程形式。[1]因其大规模和开放性等特点,已成为国内外互联网上的热点。一般认为,MOOC课程模式起源于基于互联网的开放课程,最早课追溯到2007年,当时,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David Wiley教授基于wiki发起一门名为“Intro to Open Education”(INST 7150)的网络开放课程,世界各地的用户都可以分析课程资源并参与该课程。随后,2008年1月,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的Alec Couros教授开设了一门网络开放课程,“Media and Open Education(EC&I 831)”,邀请全球众多专家远程参与教学,这是MOOC的前身。“MOOC”是2008年戴夫·科米尔(Dave Cormier)和布莱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对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和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在马尼托巴大学开设的一种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英文名“Massive Open Oline Courses”首字母的缩写。这门“联通主义和连接性知识”的课程吸引了25名在校生和2300名免费在线参与的学生。

对MOOC课堂的研究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视频、在线练习、答疑辅导这些表面现象,透过多元领域内容提供,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探讨谁来组织内容、谁来提供服务、怎样到达用户这三个问题。国内在线教育所背靠的资源有两种:一种是有传统教育背景的公司;通过优质内容,对消费者收费;一种是有互联网背景,本身有成熟的网站平台,把流量作为资源换取中介或广告费。2013年10月,清华大学研发出网络开放课程平台——“学堂在线”,面向全球提供课程,分为在线学习系统和课程管理系统。作为高校课程的集结,免费提供教育资源,目前合作的伙伴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联盟高校。

MOOC既是远程教育领域的新发展,也是开放教育资源所推崇的开放教育理念的新发展,设计与传统课程有些类似。以“学堂在线”为例,其典型特征是不提供学分,为了相关认证,也可以进行评估。结合该案例发现,MOOC具有如下的特征:一,在网站平台上具有比较完整的课程结构,如包括课程名称、介绍、目标、主讲人、课后作业、期中/期末考核等,这不同于一般视频网站上提供的教学资源;二,MOOC是一种资源和信息均开放且全部通过网络传播的教育形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三,拥有大量参与者的巨型课程,同时还兼具社交功能;四,在MOOC上学员拥有主动权,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五,MOOC本身没有传统课堂完整的教学资料,学员更通过主动的提问和复习,才能更好的完成学习。

(二)MOOC的基本组成要素

Kop和Sara Ibn El Ahrache等认为,MOOC由5个主要元素组成:教师,学习者,主题,学习材料和情境。[2]Panchenko L. F.(2013)根据自己的体验和对相关研究的分析,认为MOOC对教师而言具有13个优点:免费参与;支持在职培训;让学习者接触到知名大学的教学风格;能比较不同的方法论;从学生角度体验远程学习;体验论坛讨论;体验同伴评价;拓展关于教学方法论的视野和知识;借助MOOC增加在大学讲授课程的机会;跨文化能力的发展;英语听、读、写技能的提高;建立新的专业联系;从一个新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育活动。[3]

根据《2013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NMC Horizon Report,2013),尽管在MOOC的具体实施中包含了不同的哲学取向,但是早期和当代的MOOC有一个共同点:它们运用了大量新兴教学法和工具,包含混合式学习、开放教育资源和众包交互(crowd-sourced interaction)等。这些都使得MOOC与传统E-learning(在线教育)相比,更倾向于重视学习者的参与性,在其中发挥教室引导、启发和监控作用,不仅提高内容针对性还能调动学习体验。

二、基于市场效率理论对“学堂在线”的分析

(一)“学堂在线”平台上的效率解析

从经济学上来看,效率主要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市场均衡中,价格机制对资源优化配置起调节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一是从需求方来看,能否在最短时间内以较为低廉的成本来获得;二就是资源是否能最大化、最合理化的提供给生产效率最高的企业或者个人到资源利用率的最高,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最高效运作。对于整个MOOC市场来说,评价其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MOOC平台上的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信息效率、制度有序效率以及在整体行为效率。MOOC市场如果只是单一的在线教学资源配置问题、不完全信息、制度的限制、有限理性等都对市场效率产生不利影响。换个角度看,要想从市场效率角度来探讨如何发展MOOC市场,有效的方法包括,进行资源配置方式的调整、信息的显示和传递、激励机制的设计、制度的创新、有限理性的矫正都是改进市场效率的重要方式。

从市场效率这个角度看,主要考察“学堂在线”的卖方想尽可能多的获得课程订阅,买方(广大网民)想尽可能看到更多优秀资源,同时尽可能地去听懂课程。二者通过该网站达成交易,从其中各取所需。从经济学市场角度来看,效率就是用来衡量商品能否成交和成交难易程度的问题。在“学堂在线”平台上的媒介运营效率便是指其采用怎样的手段来促进在线课堂的“交换”。借用瓦尔拉斯均衡理论,当市场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时,每个“理性的经济人”从利己的角度出发,在“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完全的市场竞争,可以是个人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在达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时,市场是最有效率的。

立足整个中国在线教育市场来看,虽然有众多互联网教育平台与“学堂在线”竞争,但其所有的高校资源,本身造成一种天然垄断,也就决定了其并不是完全竞争市场。另外,不存在盈利压力问题,直接影响了良性的市场化运作。以“学堂在线”为例,其本身背靠的清华大学平台决定了资源垄断的特点,这本身就产生了市场壁垒,直接决定了其竞争领导者的地位。

尽管相对实现了教育权利普及这一问题,但是在“学堂在线”上没有解决在线教育平台的一般性问题,如没办法提前评估学员的基础知识,也就很难提前预估学习效果;从提供课程的学校看,“学堂在线”上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MIT等高校,通过在线教育这一新形态,提高学校的关注度,也承担了教育机构的社会责任;从网站这一媒介平台看,搭建“学堂在线”这一入口提高用户流量,同时沉淀的学员数据,为更好分析学生兴趣和引进什么类型课程提供可能。

扩展到整个MOOC市场看,根据下表内容,Peter E. Sidorko 研究发现MOOC的优势是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先修条件,也没有规模限制,完全是开放的,不仅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同时还是免费易得的。从学校角度来说,实现了大学的社会使命,推出课程的成本低,对于声望的提高有着正向影响,由于学生采用的是在线学习的方法,使得在后台沉淀大量学生学习数据,对于下一步课程改进提供依据。当然MOOC其自身的不足,也限制了市场效率的提高。没有正式的学分认证,几乎没有什么师生互动,没有强制性学习时间作为保障,因此存在高注册率、低成功率的问题。从大学角度看,没有先修条件,就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受到影响。还有学术诚信、第三方平台等问题亟待解决。

资料来源:Peter E. Sidorko,”MOOCs and SPOCs: Where is the library?”  Access  Dunia Online Conference 2013: Library and Publishing-evolving in the New Directions, 30October 2013,7-8.

(二)“学堂在线”上的“无效率”问题   

“学堂在线”的研发得益于整个MOOC的兴起,通过对该网站的分析最终发现整个MOOC存在无效率的问题。所谓无效率,指的是卖方和买方不容易进行商品交换。对比有效市场,卖方和买方很容易发现彼此,并在最小价格摩擦下实现交易。为什么说以在线教育为代表的知识市场是无效的,虽然卖方提供教育产品明确,但对于学员来说,因为缺少有效准确的学前评估,加上对于自身基础认知的偏差,他们很难判断恰当的课程信息,即使能够获得相关信息,但是其适用性也很难得到。

选取“学堂在线”上480个课程再次分类,共分布在67个学科中。首先,从课程与报名人数的相关性来看,排名前十位的课程中,除了介绍清华这所学校视频内容的吸引力外,管理营销类课程便有三门分别是,营销:人人都需要的一门课(17591人)、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17558人)、决胜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的商业模式(12914人)。尽管这类课程受到追捧,但无法评估营销管理类课程对于学习者是最有价值的。在这十名中当然也不乏人文色彩的课程,但是总量偏少。

其次,从各科目课程数量看,排名前十名的科目有:计算机学科(80门)、工程学科(47门)、环境·地球学科(27门)、数学学科(25门)、经济·管理学科(22门)、生命科学学科(22门)、物理学科(18门)、社科·法律学科(16门)、文学学科(15门)、医学·健康学科(14门)。

在这个排名中更直观看出,实用型课程受到媒介平台经营者的重视,一方面,这些课程对于提高学员技能有直接的效果,对于技能课程的普及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文学学科和医学学科教育资源较少。以上的数据看出,其市场无效率体现在,“学堂在线”本身开源特性面向是全球学员,由于信息不对称,无法对目标国家或地区人们的需求进行准确把握,也就没法及时进行教学资源调配。“学堂在线”的媒介平台上没法实现市场需求的评估,也就导致最后上线的内容无法满足最大数量知识消费者所构成的市场。所以在生产导向上没有畅通渠道掌握最优的信息,而且最佳的知识提供需要高昂的成本,由此影响市场的有效性。对于“学堂在线”上的高校机构来说,最后只能舍弃小部分市场,而采用最大众化的知识。

从“学堂在线”的运营模式看其处于市场无效率状态,即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通过研究分类科目在总课程量的比重发现,20%的科目占据所有课程的80%的比重,呈现出“二八定律”的特点,这个在1897年由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发现的模式在该媒介平台上得以验证。下图3所示,总共67个科目中,前21个科目共384门课程占480门课的80%。

通过上述数据发现,以“学堂在线”为代表的MOOC市场要想保持优势,必须认识到知识作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决定了卖方市场的主导地位。在每个课程上都沉淀了大量用户时间,学习这门课的成本同时还意味这失去学习另一个知识的机会成本,对于只有碎片化时间的在线学员来说,既要付出时间同时还要付出精力,这个精力可能包括已有的知识水平及对某个课程的接受度。每个学员自身学识的局限造成了MOOC市场资源的稀缺性,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导致更多消费者想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本身教学资源总是供给不

足,更是造成稀缺性资源的关键。从“学堂在线”的传播内容看,提供的产品是教学视频,传授的是知识,而知识分为显性及隐性的,很多课程没有办法承诺学员在完成学习后,能熟练灵活地运用知识,尽管有“助教”和“考试”,但由于处于网络自主学习状态,没有办法像学校用一些限制性措施监督学员学习,基础性、概念性的知识还好掌握,但是对于一些需要更多思考的课程,没有办法能实现有效转让,这也最终产生了无效率。

三、全球环境下的在线教育市场

(一)中国在线教育市场发展模式

由“学堂在线”来看整个中国在线教育市场,它已经突破传统教育资源照搬到网络平台的模式,把互联网作为一种媒介,把基础课程、技能培训等作为传播介质,国内高校或培训机构为传播内容的生产方,每一个网民作为所面向的受众。除了在传播模式上,完全呈现出双向反馈,在整个行业中还表现为一种削弱“知识鸿沟”的传播责任感。根据iMedia research数据,未来几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将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速,到2015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同时具备精品化、垂直化、互动化等特点的在线教育市场,竞争以日趋激烈,在定位精品教学水准的基础上,根据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定位自己的经营战略。

“学堂在线”按业务模式界定,属于“教育机构类”,其他三种模式包括:社区与工具、垂直教育服务、教育平台。(网易有道CEO周枫)(见表1)在图表中我们看到,比如“100教育”可以归为社区与工具模式,类似于一个“淘宝店家”,该平台上的老师可能没有教师资格,也没有上过讲台,但由于拥有专业技能,通过出让培训时间和精力就可以收费;比如教育平台-“网易公开课”,凭借泰勒·本·哈沙尔《幸福课》大获成功,使千万网友意识到,在该平台可以看到哈佛、牛津、剑桥等名校的精品课程。经过几年经营,“网易公开课”已积累庞大用户量;又比如垂直教育服务网站,主要是在线上提供与线下类似的教育内容和服务,以收费课程为主。

(二)国外在线教育对比分析

在线教育在欧美国家已经有了较为成熟发展。从政府到学校都将在线教育提到战略高度。美国总统奥巴马希望MOOC这一“革新的潮流”能够在保持高质量的同时降低教育成本。[4]

以美国为例,其本身有着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以及灵活、多元的教学形式,通过推进数字资源,用电子教材取代传统纸质资源,把固定的面对面教学延伸至课堂之外。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设立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免费课程。目前,美国在线教育品牌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以老师为核心要素的传统讲授课程为主,另一类是没有老师讲授,以动画演示加互动为主的在线教育软件。更多的还是第一大类。2012年4月,Coursera与包括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80多所名校合作,采取共同招生形式,创新推出结业证书和就业服务项目,部分教授为学生颁发自己签署的结业证书。就业项目是向参与的雇主提供一个学生名单,该名单显示某个特定地区、特定学科的优秀学生。如果有满足要求的学生,Coursera会先询问学生是否有意被介绍给公司,合作高校也可以参加这个项目。

英国在2003年便出现在线学习平台School Jotte,为英国上千学校提供在线平台和软件建设。高校在自身发展中也需要通过网络平台为师生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如英国约克大学,为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提供网上教学系统,同时还有为在职人员提供执照类培训的课程。在英国,2013年1月创立的垂直在线教育服务网站MyTutorWeb,其提供定制的在线课程,一对一为学员提供教学服务。MyTutorWeb上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

对比荷兰发现,由于其移民局规定,通过任何形式要在荷兰定居的人,都必须参加荷兰语考试,通过考试才能获得居留资格。因此针对荷兰语学习的在线网站抢占这一市场资源。移民局的网络荷兰语学习平台“Naar Nederland”,学员需购买在线课程及材料,便可以获得学习资格。相较于其他国家,荷兰的在线教育语言类平台最多。

结语

以“学堂在线”为代表的MOOC在线教育,作为一个媒介平台其传播目标是便于受众获得知识。从媒介市场的竞争看,内容选择、拍摄制作到技术维护等,都耗费了高昂的成本。以哈佛大学的《公平与正义》为例,授课地点是在哈佛著名的桑德斯剧场,有1166个座位。分为上下两层环形排列。公开课视频由哈佛大学与WGB公司联合制作。不仅在拍摄环境上斟酌再三,在视频拍摄中更是应用广播级高清摄像。多支的专业话筒现场收音,不仅保障老师讲课的录制,还能很好的还原现场感。据现有资料看,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项目每年的资金预算大约为700-1000万美元。学校自身承担一半,基金会与个人的社会捐赠承担另一半,还有全球开放课程联盟CORE、OOPS的支持。相较于中国的MOOC市场,同样不考虑盈利问题,由于资金赞助的有限,怎样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还能够实现整个平台的市场化良性运作,当开放性的MOOC遇到市场无效率问题时,教授选择的课程怎样用“最优效率”转化给学生?怎样使得课程开设在机会平等的基础上让尽可能多的学员获得收益?到底是讲授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还是介绍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市场有无效率的角度无法解决那么多问题,但是却可以带来很多思考,正如Keith Button在High Education上发表的《关于MOOC的十个经验教训》所说:“MOOC对传统大学的颠覆作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因此,MOOC绝不是传统课堂的照搬,而是一种“混合式学习”,它让在场的学习与网络的讲授相结合,在实现社会公益性的同时,把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当做一种生命力,让每一个课程承担起文化表达和市场诉求。


[1] 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02)

[2] Rita Kop, Fiona Carroll, Cloud Computing and Creativity: Learningon 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http://www.eurodl.org/materials/special/2011/Kopp_Carroll.htm.

[3] Panchenko L. 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as an Alternative Way of Advanced Training For Higher Educational Establishment Professors,2013(06)

[4] Jake NEW, ”Has President Obama Caught MOOC Fever,”

http://www.ecampusnews.com/top-news/has-president-Obama-actually-caught-mooc-fever/, 2013-08-23

 

(责编:王妍(实习)、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