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做全景式两会报道 新闻客户端带你身临其境
新华社客户端大屏引人驻足。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去了哪些代表团,作了哪些重要讲话?两会现场,各位代表委员如何作的发言,他们关心哪些问题?作为不能上会的群众,你想在两会期间发声应该怎么办?在新华社客户端两会专题上,《习近平两会新语》《两会现场》《两会互动》等特色栏目对此逐一报道。
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这次两会报道,仅新华社就出动了300多名上会记者。这些记者大部分装备了“长枪短炮”,全副武装,带着最先进的设备,将做一场全景式的两会报道。
现场新闻360度呈现
两会开始前一周,新华社在北京召开发布会,推出了强调“现场感”的新华社新闻客户端3.0版。此次两会报道,“现场新闻”也成为新华社一系列报道中最鲜明的特点。不同于传统的文字直播或视频直播,“现场新闻”是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虚拟现实等手段,让受众全感官接入新闻现场,360度了解新闻现场每一个场景。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此次新华社上会记者配齐了新软件和新硬件,“视频直播云终端、平衡车、VR、无人机、直播云镜头都是我们新华社记者的新装备。”新华社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虚拟现实技术与新闻客户端匹配,在无人机上加装VR摄像设备,可以生产出新颖的体验式、沉浸式报道产品,使受众感官全面接入新闻现场,从单纯地看新闻、听新闻,到走进现场感受新闻,真正让人身临其境。
据了解,3月3日,新华社首次对两会“部长通道”进行了360度完全无死角的直播。在这次直播中,多路记者围绕这一新闻事件,在同一时间从不同视角对现场展开直播报道,最终报道的内容不仅有文字、图片、视频,还有全景记录,呈现的结果受到受众普遍好评。
交互报道强化互动
为了贯彻落实“现场新闻”的理念,除了要求记者在报道新闻时有所不同外,新华社此次还在加强与读者沟通方面下足了功夫。
此次两会期间,新华社利用新华社客户端设置了《调查》《话题征集》《投票》《问记者》等多个板块,就两会互动话题与用户互动。例如此次与中纪委合作的“码上反腐”活动,在新华社客户端上,代表委员可以寄语反腐,读者也可以参与线上互动留言。这些留言也成为报道素材,成为新华社“码上反腐”专题新媒体融合报道的一部分。
另外,为了让更多年轻用户轻松了解两会,新华社客户端还推出了智能机器人,机器人可与人进行智能问答。对于“2016年中国GDP目标如何设定?”“环境保护怎样驱散雾霾?”“户籍改革‘北漂’能否落户?”等备受关注的问题,机器人都能进行有趣的回答。在回答的同时,机器人还会推送一些新华社报道的相关话题的精选信息。
从单纯地看新闻、听新闻,到走进现场感受新闻、参与新闻,新华社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通过这些新形式,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全国两会的新鲜事,进一步增强传播性。从目前受众反馈来看,新华社也的确实现了这一目标。(记者 任晓宁 文/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