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两会上新媒体大战引受众点赞 形式新颖讲求可视化

2016年03月10日07:1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原标题:两会上的新媒体大战(网上中国)

  手握自拍杆,记者一边当摄像师一边当主播出镜;拿起手机,将现场画面拍摄后传给后方的编辑团队,不一会儿照片就出现在网站的专题页面上……

  如果说在2015年这些还属于两会中新媒体大战里的新鲜事儿,那么2016年的两会更让新媒体比拼震撼升级。更高端的设备、更富有现场感的画面、更多样的形式,层出不穷的新事物让观众和读者对今年两会的新媒体报道赞叹不已。

  1 神器频现突出现场感

  从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开始,有一种现场拍摄设备受到了记者们的围观:外形看它们有的形状怪异,棱角凸显;有的像一块平板电池,看不出什么过人之处——但是,它们却有着多个摄像头,能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拍摄。

  这就是360度全景相机,能够将现场画面一一记录,让现场内容一览无余。毕竟对于传统摄像机、照相机来说,能拍摄到的角度总是有限的。比如在举行发布会时,普通的相机或摄像机只能对准一个角度,如果拍摄主席台的画面,那么就无法记录台下的场景,因而电视画面总是需要切换不同机位。

  但360度全景相机就是实现了两会的360度全景式报道。比如李克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这种全景相机可以同时记录总理作报告的状态、主席台上各位代表的神情以及场内代表们听报告时的情形,让观众更直观全面地看到会场。

  而另外一种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设备则不仅记录360度的动态全景,更可以让观众在佩戴配套的眼镜时可以获得3D效果,仿佛“走”进现场,身临其境地观察两会现场的精彩瞬间,极大幅度增加观众的代入感与互动性,这就连听报告时代表们鼓掌也好像就是发生在身边的动作。

  2 实时直播内容更丰满

  无论是在两会的新闻发布会还是大会开幕式上,人民日报客户端、海客客户端都推出了图文直播形式,让不能观看视频的网友也有机会了解现场实况。这种形式的实时直播不仅及时,而且形式丰富。比如前方记者会将会议开始前、中、后的画面拍摄下来,并添加部分文字说明,由后方编辑传到直播实录的页面中。而像记者们奔跑进场的场景、墙角有记者蹲在地上写作的场景都无法在电视画面中观察,让图文直播显得更丰满。此外,现场的文字实录、主持人的串场、嘉宾的点评,也都让图文实时直播显得生动有趣。

  事实上,除了图文形式的直播,在视频方面,网上的直播平台也提供了时间更长、角度更多、画面可切换的云直播平台。在云直播平台上,观众可以看到以往两会直播所看不到的画面,比如昨天晚上子夜时分的政协新闻中心,以及全国政协、全国人大开幕式前尚无委员入场时的场景。同时,在直播期间央视还提供了会场正中、会场侧面和会场外三路信号,观众可以自由切换选择自己想要的画面。

  3 形式新颖讲求可视化

  前两天,微信朋友圈里的一个H5页面受到网友的广泛转发并热情点赞。这个由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制作的动态页面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的场景:页面中,发言人傅莹和几位记者化身为微信群里的几位群友,发布会里的提问与回答就像微信群里的交流一样,其中,发言人对问题的回答有的用微信语音的形式呈现,有的用文字呈现,显得直观生动。

  当下,信息量的急剧膨胀使得晦涩难懂、编辑粗糙的新闻已经很难在这个时代生存,可视化于是成为媒体吸引受众关注必打的一张牌。因此2016年两会期间,各大媒体利用新媒体技术竞相推出关于两会的可视化新闻,让观众更有兴趣阅读。

  比如一些媒体通过网页和客户端上发布互动话题、动画小游戏等形式,吸引网友参与两会互动,让网友了解两会的流程及关注的重要话题。有的则采用“朋友圈看两会”的形式,让两会议题变成朋友圈状态及网友留言的形式,把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阐述和解答。还有的则用“小明”“小华”“小新”“小笙”等一群虚拟的小伙伴来表达自己的生活将如何因两会的议题或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政策而改变。

  此外,在大数据的帮助下,比如像政府工作报告高频词汇、新词解释、数据解读等栏目也都通过图、文、表结合,形成可视化页面,让纯文字的报告一下变得生动、易读起来。(柴逸扉)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