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中新闻客户端的报道特点研究--以人民日报客户端为例
摘要:新闻客户端的兴起为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条新的可选路径。本文以人民日报客户端在“8·12天津爆炸”这一突发事件中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对其传播特点进行解析。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客户端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总体表现良好,时效性强、紧跟事态、充分表达民意,而且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然而,在受众的互动、话题整合能力、新媒体运营等实践层面,人民日报客户端依然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天津爆炸案;传播特点
一 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播媒介已由传统PC端延伸至智能移动终端。而伴随智能手机的普及,流量资费的下调以及wifi(无线保真)的全面覆盖,手机新闻客户端快速崛起。它将零碎的时间拼合,另辟蹊径地开拓出一种新型的信息获取方式,深受用户青睐。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于今年7月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8.9%,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1]与此同时,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 《2014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研究报告》显示,手机网民在选择移动终端的信息获取方式时,最青睐于手机新闻客户端,占比为35.8%。[2]由此可见,用户对新闻客户端保持着旺盛的需求,用户粘性不断提升。借此东风,不少传统纸媒也开始纷纷踏上打造新闻客户端的道路,以期在数字化转型中取得突围。
《人民日报》作为传统党报,一直走在媒介融合之路的前端。历经多次改革后,《人民日报》已成功打造了自己的全媒体平台。2014年6月12日,人民日报全新客户端正式亮相[3]。客户端融合了听、评、问、报、看等多种新闻表现形式,注重受众参与,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此外,客户端可根据用户喜好提供针对性内容[4],实现了新闻资讯的“私人订制”。如今,手机客户端已成为《人民日报》报道阵地的重要一环。
2015年8月12日,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瑞海物流危化品发生剧烈爆炸,造成数十亿的损失。面对此次重大突发事件,国内媒体反应迅速,第一时间进行报道。除了传统媒体的持续跟进外,微博、新闻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平台也都借助自身优势,在新闻话语权中占得一席之地。在本次事件的报道中,人民日报客户端表现抢眼,但也暴露出自身存在的不足。本文采取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客户端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其在报道突发事件中呈现出的传播特点,为其今后的完善提出建议。
二 文献综述
2.1 手机新闻客户端
手机新闻客户端兴起于2010年,随即呈现爆发式增长。继2010年6月,搜狐首推新闻客户端后,新浪、腾讯、网易迅速发力,搭建各自的客户端平台,抢占手机新闻市场。而传统媒体方面,虽然一些报纸、杂志先于网络媒体涉足客户端业务,但“整体发展相对滞后,推广和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5]。
关于新闻客户端的概念,目前学界并未达成共识。
从其产生背景而言,部分学者认为手机新闻客户端属于手机报的一部分,只是在技术进步后的另一种呈现方式。[6]从技术实现的角度出发,新闻客户端被定义为“与无线网络服务器相对应,为手机用户提供本地新闻服务的程序。” [7]从其所提供内容的角度看,手机新闻客户端是为手机用户提供持续、实时、全方位新闻资讯更新,内容覆盖国内、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体育、娱乐等方面的新闻类应用软件。[8]
虽然学者在定义时各有侧重,但不难看出,新闻客户端具备两个基本属性,即新闻服务和移动终端应用。
新闻客户端的内容生产方式,主要包括UGC(用户生产),PGC(专业生产)和AAC(算法生产)三种模式。UGC是指由用户生产内容的客户端,例如鲜果联播、网易新闻等。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网络信息的全民写作”[9],让普通用户也能化身为“新闻编辑”。AAC是指基于用户的社交网络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再通过算法提供给用户感兴趣的信息的模式[10],典型代表有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而大部分传统媒体的新闻客户端,更倾向于采用PGC的方式,即依靠专业的采编人员进行新闻的采制和推送。
目前,国内的新闻客户端呈现出“门户网站领跑行业,传统媒体有心无力”的不均衡发展局面[11]。贾金玺(2014)指出,目前纸媒客户端的特色不足,同质化程度较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激发用户的使用兴趣[12]。对此,一些学者根植传统媒体的自身特点提出建议。詹新惠(2014)指出,传统媒体应依靠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审度资源,创建自有实时类新闻客户端,并且注重产品本身的完善,无需过度考虑盈利模式问题。[13]黄超(2014)则认为,传统媒体要放低姿态,向门户网站虚心学习,打造核心竞争力。在内容构建上,要走个性化、本地化服务的道路。同时,组建、管理产品团队,树立“用户体验至上”的观念,拥抱新媒体变革。[14]相较于其他媒介形式而言,新闻客户端或可称为“海量内容+方寸屏幕+零碎时间+浅阅读”的综合体,“碎片化”是其核心特征。[15]如何准确把握新闻客户端的传播特性,打造差异化的新闻报道模式,成为传统媒体面临的重要问题。
2.2 突发事件报道
突发性事件,即突然发生、带有异常性、在人们的思想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生的事件。[16]由于突发事件无法预知,“容易激发公众的信息饥渴,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因此突发事件的报道往往成为媒体的必争之地。[17]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媒体往往发挥着传递信息、舆论引导、宣传整合等重要作用。[18]在报道过程中,媒体需要遵循信息公开与即时性两个基本原则,既准确传递事实,又要引导舆论的理性回归。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公众参与新闻传播活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19],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可以看到,在雅安地震、“7·23动车事故”、马航失联等一系列突发事件中,各家媒体都充分利用了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媒介形式,打造自己的报道矩阵。由于新媒体的广泛介入,对突发事件报道的信息来源和发布者呈现多样化,普通受众的新闻意识逐渐增强[20]。它的出现恰好弥补了传统媒体时效性差、报道选题受限、人文关怀缺失的弊病[21]。
相较于其他媒介形式,手机具备便携性、互动性、点对点准确性、迅速性以及较高的信息到达率等独特优势[22]。吴小君(2012)等人指出,手机在报道突发事件时,表现出了即时传达信息、篇幅短小、有效遏制谣言等传播特性[23]。郑雅馨(2015)则认为,手机媒体传播内容多样,互动多样,极大彰显出了媒介的融合性与分众的独特性,改变着整体的报道格局[24]。
综上,学者对于手机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应用已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但新闻客户端作为新兴的媒介形式,其在报道中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存在哪些不足?这些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回答。本文以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为研究对象,通过其在“天津8·12爆炸”中报道内容,尝试着对以上问题做出解答。同时,也希望为传统纸媒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三 数据整理与分析
笔者以“天津爆炸”、“瑞海”、“8·12天津”等词为关键词,搜索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8月13日-8月22日共10天的新闻报道,共获得样本105篇。本文将从报道时间、新闻来源、信源、报道主题几个方面对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的报道特点进行解析。
1.报道时间:更新及时,持续关注
在本次“天津8·12爆炸”事件的报道中,人民日报客户端紧跟事态变化,内容更新及时,力求向受众呈现第一手信息(报道蜀如图1所示)。客户端关于爆炸的第一条消息,发布于8月13日1:03分,由一组图片组成,比人民网提前1个半小时,仅比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慢了不到半小时,信息发布相对较快。在8月13日的报道中,新闻客户端持续报道爆炸中的伤亡人数,“天津爆炸目前造成7人死亡”(3:06),“天津爆炸事故已致14死400余人伤 ,习近平作重要指示”(6:35),“天津爆炸已造成17人死亡”(8:08)…… 不断更新的数字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也让人们可以实时了解事件的发展动态。在之后的报道中,客户端对其后续发展也保持了较高的关注,并在诈捐事件、爆炸“头七”等新闻中发声,持续报道的能力得以体现。
2.新闻来源:多样选择 “自产”偏少
对于新闻的来源,本研究做出以下界定,
自采:即来自人民日报体系的报道,包括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网官方微博及新闻客户端等;
报纸:除人民日报外的所有报纸;
网站:除人民网外的各类网站,包括新闻网站、门户网站、传统媒体的官方网站等;
电视、广播:电视新闻,广播节目等;
通讯社:包括新华社、中新社等;
网友提问:人民新闻客户端的自设版块,由网友发问或提出建议;
微博、微信:来自非人民日报体系的微博报道,微信公众号文章等;
其他:来源不确定等情况;
如图2所示,样本中标有消息来源的报道共有103篇。其中,来自人民日报体系的报道占比最大,约为39.8%。而在非自采新闻中,报纸与网站成为客户端转载报道的重要渠道。总体来看,客户端转载文章的选择范围较为广泛,涉及各类媒介形式,并呈现如下特点:
1.多转载权威媒体的文章。除自采新闻外,报道引用最多的媒体分别为新华网(8篇),新京报(6篇),新华社(4篇),客户端的文章内容在真实性与质量上有所保证。
2.客户端“自产”内容较少。在自采新闻中,仅有6篇来源于客户端。虽然,客户端与人民日报体系一脉相承,但考虑到其报道特点,还是应该加大自身的采编力度,由转载逐渐过渡到“自产”,形成自己的报道风格。
3.非媒体力量日渐凸显。在客户端的新闻来源中,非媒体报道共有11篇,包括网民的提问帖、微信公众号文章等。在突发事件面前,过度将视角局限于媒体,可能会忽略闪耀的“民间智慧”。放低姿态,从“非正规渠道”获取新闻敏感,人民日报客户端在这一点上确实下足了功夫。
3.信源:注重权威,聆听“民声”
在人民日报客户端本次爆炸事故的报道中,援引多方信源(如图2),对事件进行了全方位的还原和深度解析。根据消息来源的身份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官方(包括政府官员、政府的官方微博等)、专家(包括医生、律师、研究院、教授等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民众(包括爆炸亲历者、志愿者、消防官兵、网民等)、企业(包括瑞海物流的主要负责人及其他企业负责人)及其他(包括匿名信源等)五种。
如图所示,客户端的报道始终以“权威”声音为主导,官方和专家的比重占到56.19%。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官方声音的出现,有利于信息的透明和舆情的稳定;而面对错从复杂的局面,专家的解释可帮助大众解决疑惑,使谣言消弭。有趣的是,在官方信源中,21.05%的消息来自个部门的官方微博,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显示了新媒体在政府管理中的必要性。
在以往的突发报道中,人民日报曾因过于注重政府的声音引起学者的质疑。而在本次客户端的报道中可以看到,民众的声音得到了充分表达,占整体消息来源18.09%。此外,人民网客户端开设了“问”的版块,网友可就自己关心的问题提出疑问或建议。充分反映“民声”,汇聚多方观点,让人民日报客户端更贴近群众,也更接地气。
另外,企业是客户端的一项重要消息来源。其中55%的信源来自涉案的“瑞海物流公司”。在爆炸发生后,“瑞海”成为人们竞相关注的焦点。其神秘的股东背景和审批流程中的漏洞引发强烈关注。人民日报客户端准确把握了这一报道焦点,深入揭秘“瑞海”背后的故事。
4.报道主题:尊重事实 破除谣言
按照报道主题的差异,可将样本划分为事实类(阐述事件发展动态,包括伤亡情况、救援行动等)、反思类(指由本次事故引发的思考,包括揭底瑞海物流,质疑审批流程等)、评论类(非事实的报道文章,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科普类(对事故后公众产生的疑惑进行科普,如氰化钠的危害、如何自救等)与其他五类。
如图所示,在本次客户端的报道中,事实类主题占据了绝大部分,约为79.05%,而反思类与评论类报道占比较小,约为5%。作为一种“浅阅读”的媒介形式,客户端需要拼合用户的零碎时间,因此用最短篇幅提供最大量的事实,无疑是首选的报道策略。此外,我们也发现,科普类文在样本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突发事件往往错综复杂。大众无法得知真相,就会导致恐慌的蔓延,为谣言提供滋生的机会。此次爆炸事件发生后,人民日报客户端通过知识的普及,帮助民众正确了解事故的危害,并在第一时间粉碎谣言,稳定舆情。 值得肯定的是,在爆炸发生后,客户端并未出现类似于祈福、祝愿等煽情文章,而是聚焦于事态的发展,回归了一个媒体该有的理性和职责。
四 讨论
通过上述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人民日报客户端在突发事件中呈现出时效性强、紧跟事实、广泛听取民意等特点,注重信息的权威与真实性,对舆情的走向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然而,在分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人民日报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仍然表现出以下不足:
1.信息整合能力有待提高。由于客户端大部分文章为转载内容,因此有时会出现重复选题的现象。比如,在爆炸头七当日,客户端分别报道了云南、江苏、新疆、贵州等地消防官兵举行的悼念活动。这本是一件值得颂扬的事,但由于悼念活动的形式相差无几,因此会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消磨用户的悼念之情。在报道中若存在相近的话题,可以考虑将其整合为专题报道的形式,一方面避免用户浏览相似新闻,产生厌倦;另一方面,方便用户对事件形成整体认识。
2.缺乏感情色彩。作为一个媒体,客观、理性是其必须遵守的准则,但这并不意味着媒体是冷冰冰的旁观者。对于所述事实,媒体的确需要杜绝情绪的渗入。但面对这样惨重的灾难,不妨在形式上做出一些调整,使媒体也多一点人情味。比如客户端的界面可以考虑修改为黑白色,并暂时取消文末的点赞按钮等。这些小的改变看似微不足道,却足以表现出一个媒体的态度和悲悯之心。
3.新媒体特性体现不足。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缺少与用户的互动。人民日报开设了“问”的版块,收集民意。但是在用户表达观点后,并未收到过多的回应,难免使这一设计略显尴尬。而且在爆炸后,客户端并未就民众关心的“消防员编制问题”、“救援人员缺少专业训练”等质疑给出回应,在热点的把握上还有所欠缺。(2)新闻表现形式缺乏创新。客户端的文章除了部分以广播形式出现外,绝大部分的报道依旧是传统的文字和配图的结合,过于单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赋予手机媒体多样的表现形式,数据可视化、H5等都是可行的选择。
如今,手机客户端的兴起已为传统纸媒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可选路径。从本次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报道个案来看,纸媒已开始着力打造适于自己的客户端内容,诚意十足。然而,如何能跳脱传统的采编理念,以互联网思维去运营客户端,仍是纸媒转型之路上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看文献
[1] 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http://www.cnnic.cn/research/.
[2]97.4%用户每天使用手机新闻客户端,个性化服务或成竞争关键
http://digi.163.com/15/0206/10/AHOVMK9I001618JV.html,2015-2-6.
[3] 人民网.
http://media.people.com.cn/n/2014/0612/c120837-25138846.html[EB/01], 2014-6-12..
[4][9] 石磊,赵萍.媒介融合语境下的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以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为例[J].新闻战线,2015(2):50-53.
[5] 周铭悦. 门户网站手机新闻客户端发展策略研究[D]. 西北大学, 2014.
[6] 陈冠男. 手机客户端与PC端门户网站新闻主题的差异性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7] 张红伟.媒介生态学视野下的手机新闻客户端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学,2013.
[8] 艾媒咨询http://www.moobuu.com/img/201403/03115745wqv7.pdf
[10] 王棋. 新闻客户端发展现状分析[J]. 青年记者, 2014:9-10
[11] 李超. 探析手机新闻客户端发展现状[J]. 新闻世界, 2014:171-173.
[12] 贾金玺. 纸媒新闻客户端发展困境与突围路径——基于五款新闻客户端产品的比较分析[J]. 中国出版, 2014:3-7.
[13] 詹新惠. 探寻传统媒体运营新闻客户端的路径[J]. 青年记者, 2014:26-28.
[14] 黄超. 传统官媒新闻客户端的出路:以互联网思维做产品[J]. 传媒评
论,2014:19-21.
[15] 夏涛. 新闻客户端用户体验的关键词[J]. 视听界, 2013:23-25.
[16] 孟薇薇.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媒介的拓展和传播特点研究[D]. 河北大学, 2006.
[17] 韩鸿. 新媒体背景下突发事件报道的机制创新——以CNN的《我报道》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 28:128-132.
[18]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角色与功能研究 新疆大学
[19]于中涛. 媒介融合下的新闻报道方式创新[D]. 吉林大学, 2011.
[20] 林伟. 基于新媒体环境的突发事件报道探析[J]. 新闻天地月刊, 2011.
[21] 罗子彪. 我国突发事件报道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甘肃科技, 2012, 28:99-103.
[22] 周昌献. 手机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应用与思考[J]. 今传媒, 2011:104-106.
[23] 吴小君, 陈秋月. 重大突发事件视阈下手机报的传播新特性[J]. 出版发行研究, 2012:86-88.
[24] 郑雅馨. 手机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突围”之势[J]. 视听, 2015.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