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李世石对战AlphaGo连败三局 发起"打劫"难挽颓势

2016年03月13日06:54 | 来源:北京晨报
小字号
原标题:还是输了

  李世石对战AlphaGo连败三局 发起打劫难挽颓势

  昨天下午,谷歌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AlphaGo)与韩国棋手李世石继续在韩国首尔钟路区四季酒店进行第三场较量,经过4个多小时的比赛,最终AlphaGo战胜李世石,连续取得三场胜利。李世石虽然以0:3宣告失败,但仍需要和AlphaGo下完剩余两场。

  根据之前的约定,谷歌获胜后将获得“自己的”100万奖金,这些奖金将捐赠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STEM教育以及围棋慈善机构。

  本场比赛,李世石执黑、AlphaGo执白。比赛中,因左侧战局不利,李世石在棋盘右下角求战,开始“搏命”,但局面仍然不利。之后李世石多次下出非常规的路数,疑为寻找AlphaGo弱点,为后面的比赛做准备。此前有人分析阿尔法可能不擅长打劫,但李世石昨天在左下角的“故意”选择了一个可能留下打劫的变化。AlphaGo在最后的较量中,实现了主动打劫和提劫,之前关于谷歌和李世石之间“不能打劫”的流言不攻自破。

  ■相关回应

  李世石:从没像今天这样紧张

  赛后现身发布会现场的李世石似乎还没有从刚刚结束的棋局中缓过神,在接受采访时话音颤抖。他说:“首先要抱歉,无论内容还是结果,我都显得很无力,真的很抱歉。第1局非常难,因为对AlphaGo没有任何了解。与他的胜负是从第2局开始,序盘我还不错,但有很多机会错过了。虽然我有很多大赛经验,但从来没有今天第3局这样感到紧张和压力。输掉后胜负也分出来了。现在我抛开了心理负担,真正能评判我与AlphaGo的实力,还是要看第4局和第5局的内容。”结束发言后,李世石的目光一直盯着地面,思绪万千。

  有媒体提问,李世石棋力被认为是人类最强之一,而AlphaGo是否已达到围棋上帝的水平?李世石回答:“我的棋力还无法下出完美的棋,而AlphaGo也还未达到神的水平。有比人类优秀的方面,但肯定还是有弱点的,能一点一点看到些弱点。虽然AlphaGo打败李世石,但并不能说明就是打败了整个人类。”

  哈萨比斯:比赛帮助AlphaGo成长

  AlphaGo的程序负责人哈萨比斯对这样的结果感到遗憾。随后他又补充道:“AlphaGo是从序盘就开始计算每步棋的胜率。还有最后两盘棋,比赛全部结束后我们会和大家分享更多感受。希望大家能尽情享受。与李世石的比赛是为了帮助AlphaGo成长,帮助我们改进,将来在更多领域得到发展。”

  对于“AlphaGo是否有弱点”的问题,哈萨比斯回答:“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时间去分析我们的棋谱,另外因为一直都在赢,也没看到AlphaGo的缺点在哪里,不过正如李世石九段所说,AlphaGo一定会有弱点,我们可能要等到比赛结束,回去再作进一步分析。”

  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围棋是一种美学

  出席发布会的另外一位嘉宾是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他说:“围棋是一种美学,非常高兴展现了如此精彩的对局,比起国际象棋,围棋能让我们更多领悟人生,看到最强棋手在盘上表现出来的那种美。我们因能在计算机方面展现那种美而非常开心。站在这里看到AlphaGo与李世石的对局非常荣幸。”

  中国围棋队领队华学明:李世石值得脱帽致敬

  “李世石一直在试图改变,他也做了不同的努力。但说实话,第二盘输掉以后,职业棋手都已经预见到了今日的结局。说实话,今天双方的差距很明显。”赛后,国家围棋队领队华学明坦言。

  华学明感慨道:“作为职业棋手,我认为他已经够强大。李世石绝对是值得尊敬的棋手。他生日那天,我亲眼看到他一家的温馨,联想今日的特殊日子,我有点悲怆。我们当然要向‘阿尔法’脱帽,但也要对李世石脱帽致敬,他真的承担了很多压力。相比来说,我们只算是纸上谈兵。”

  ■人物花絮

  结婚十周年被虐

  对于李世石来说昨天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是他与妻子金贤珍结婚十周年的纪念日。

  李世石十年前这个时候在参加春兰杯比赛,对阵的是一名欧洲选手,他在比赛前买机票回韩国结了个婚,然后带着新婚妻子出现在赛场。昨天,十周年纪念日,李世石又面对一名来自欧洲的选手,但这一次不会只是李世石的纪念日了,这一次对决一定会载入人类史册。

  机器人逆袭

  人类怎么办

  AlphaGo在围棋人机大战中连胜三局,将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带到人类社会的聚光灯下,也再次引发“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越人类智能”的讨论。

  美国未来学家库兹韦尔的“奇点”理论,是常被引用、影响较大的一种观点。“奇点”论认为,技术的加速发展会导致一个“失控效应”,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智能的潜力和控制,迅速改变人类文明。

  1严守“机器人三定律”

  为了阻止“奇点”来临,科学家一直希望以最简单的办法,保证以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不会给人类带来任何威胁。

  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科幻作家阿西莫夫设计的“机器人三定律”,即每一个机器人在出厂时就注入三个定律以防它们失控: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它们必须服从于人类、它们必须保护自己。后来还加入了“第零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整体,不得因不作为使人类整体受到伤害。美国机器智能研究院专门研究人工智能的安全发展,该机构奠基人尤德科夫斯基提出了“友好人工智能”的概念,认为“友善”从设计伊始就应当被注入机器的智能系统中。

  2让机器成为人类“外挂”

  “如果不能战胜它,就让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让超越人类能力的机器成为人类“外挂”,是很现实的选择。

  “肌肉与机器融合”,这个概念,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前任负责人、著名扫地机器人公司iRobot的首席技术官布鲁克斯提出。他预计到2100年,日常生活中将到处是智能机器人。

  这种看似科幻的设想已接近实现。早在2009年,瑞典一名手臂截肢的年轻人就移植了“智能手”。医生将其手臂里的神经连接到机械手的芯片上,他可以用大脑控制手指的运动。机械手指的运动传到大脑,他还能“感觉”手的运动。

  3让机器成为“代理人”

  从电影《未来战警》到《阿凡达》,人与机器融合的另一种呈现形式,是用人的意念控制机器人,也可以看到和感觉到机器人看到和感觉到的一切。当人类的肉体衰老或受伤害,人是否可以进入机器人的躯壳开始新生活?

  这其实涉及“遥感”的概念。日本本田公司曾成功通过识别脑皮层电流变化和血流信息,成功让人用意念来控制机器人“阿西莫”,志愿者想象一下抬左手,“阿西莫”就能抬左手。(综合新华社、人民网)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