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网剧和电视剧,线上线下标准如何统一

本报记者 刘阳
2016年03月24日00:0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热播网络自制剧《花千骨》。
  资料图片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网剧内容审查标准和机制成为不少代表、委员热议的内容。就在两会召开前不久,热播网剧《上瘾》被主管部门要求全网下架,此前,网剧《太子妃升职记》《盗墓笔记》《心理罪》《探灵档案》等网剧也经历了同样遭遇。有人唏嘘政府的管理不利于产业发展,也有人呼吁对近年来屡屡踩线、打擦边球的网剧应该加强内容审查,做到与电视剧“线上线下标准统一”。网剧和电视剧的内容审查标准与机制,到底能不能一碗水端平?

  在资本追逐中打擦边球

  日前举行的全国电视剧行业年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罗建辉表示,网剧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制作粗糙、精品比较少、跟风严重、部分题材把关能力明显不足,造成恶劣影响,“故意打擦边球”现象严重,有意冲击底线。有些剧的导向明显背离主流价值观,低俗化倾向突出,创作者主观意识媚俗。他提出要加强对网剧的管理,虽然具体细则尚未出台,但他提到的“线上线下标准统一,电视不能播什么,网络也不行”,一时间使网络剧的审查尺度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行业内外的争议不绝于耳,即使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也可以听到代表、委员们关于网剧内容审查的意见和建议。有人认为网络剧的审查标准过低,已经成为思想艺术领域的管理漏洞,因此,包括《芈月传》导演郑晓龙在内的一些专业人士都呼吁“网剧、电视剧应审查一致”;也有人认为网剧与电视剧的制作、播映机制及受众结构均有显著区别,如果严格按照电视剧标准审查网剧,将会遏制产业的发展。

  2011年以来,用“井喷”来形容网剧在国内从无到有、再到繁荣的过程并不为过。据罗建辉介绍,我国2013年生产网剧200部800集,2015年则达到805部12000集,现象级作品增加,产业链在延伸和融合发展,付费比例明显提升,占比达受众的17%,年轻一代的观看习惯正在改变,专业制作机构和人才都在往该领域流动,热门IP成为网剧富矿,而且围绕一个IP可以不断开发盈利,广告投入增速达50%以上。“这种高增长是我们以往影视行业不可能出现的,特别是手机端未来的发展将更加迅猛,这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罗建辉说。

  专门从事网剧数据监测的机构骨朵传媒,将网剧按照体量及播放量分为A级、B级和C级:A级点播量1亿以上,B级1000万到1亿之间,C级1000万以下。“我记得2014年的时候,A级剧一共有29部,总的点击量在93亿左右。2015年,A级剧达到了51部,总的点击量在229亿左右,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尤其是2015年还出现了一个新的级别现象,就是包括《暗黑者2》《执念师》《花千骨》等9部网剧的点击量超过10亿,这些所谓的A+剧有很大的投资、高水平的制作,还有大咖加盟,并且在市场上的影响力非常大。”骨朵传媒首席执行官王蓓蓓说。

  哪里有市场利益,哪里就有资本的追逐。为了吸引眼球、提高点击率,一些内容低俗的网剧也随之进入市场。2014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补充通知》,针对微电影、网络剧等网络视听节目在节目内容、制作资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严格把控。其间,搜狐自制剧《屌丝男士》《整垮前男友》,微电影、微剧《绿茶妹》《上位》等都曾遭下架。但内容审查管理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踩着底线打擦边球和追求较高的思想艺术水准之间,管理和创作的掣肘到底在哪里?

  传统管理机制面临新课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视听节目在不同平台和终端的播出成为必然趋势,这也对不同终端的内容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过去,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主管电视剧的内容审查,如今,电视剧不仅要在电视台播出,还要在网络平台播出,电视剧管理司是否具有相应审查管理权限?过去,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负责对在网络平台上播出的视听节目的管理,国家网络信息办公室也履行相应管理职责,如今,台网互动渐成趋势,优质网剧也得以在电视台播出,网剧在电视台的审查又如何完成?

  同样的内容,在传统播出平台不可以播出,在新媒体渠道则可以广为传播,这样的错位一定不是一个国家视听节目管理的初衷和出发点,更不可能是内容管理的理想状态。新的形势下,政府部门之间能否实现交叉管理?不同平台的管理机制能否理顺并获得公平?不得不承认,现行管理机制面前,许多问题都有待解答。

  电视剧和网剧内容审查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根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的《电视剧内容管理规定》,我国电视剧的内容审查实行“专审”制,即国产剧、合拍剧、引进剧均实行内容审查和发行许可制度,电视剧只有事先通过内容审查并获得发行许可证,才可以在电视台播出。电视剧审查的责任主体是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设立的电视剧审查委员会和电视剧复审委员会,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设立的电视剧审查机构,与此同时,承担内容审查职责的人员还须是“有较高学术水平、良好职业道德的专家”。

  与电视剧内容审查相比,网剧内容审查的行政色彩明显要弱得多,尺度也较为宽松:相关要求规定,网络剧的内容审查属于“自审自查”,从事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播出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应具有满足审核需求的经国家或省级网络视听节目行业协会培训合格的审核人员”“应组织3名以上审核员进行内容审核,审核一致通过后由本单位内容管理负责人复核、签发”。而业内人士指出,自审机制很容易使网站在商业利益面前有意或无意地放宽审查尺度,从而使网剧屡屡踩线或打擦边球,观众对网剧和电视剧在内容上的差异化感知就油然而生。

  “实际上,网剧和电视剧在内容审查的标准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同一个体制下,电视台不能播的网络上本来也不能播,这应该是一种行业自觉,只是因为机制不一样,电视剧审查具有更多行政强制色彩,网剧审查更多依靠网站自律,就给了一些网站钻空子的机会。”优酷土豆自制剧中心总监袁玉梅曾经在传统影视行业工作8年,在她看来,对网剧内容审查标准和尺度的把握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一些网剧之所以“踩雷”,除了利益驱使下的侥幸心理,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从业者经验不足,对审查标准不够敏感。仔细分析近期遭遇下架危机的几部网剧,《太子妃》涉及道德风化,《无心法师》《探灵档案》涉及封建迷信,《心理罪》《暗黑者》涉及凶杀暴力,《盗墓笔记》涉及违法犯罪,无不是传统影视剧的“雷区”。

  产业发展不能靠踩线

  与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一样,网剧的主要受众群也偏向年轻。据腾讯旗下的企鹅影业副总裁方芳介绍,腾讯视频的主要受众是16—28岁的年轻人,这也是在腾讯视频上观看网剧的主要群体。为了吸引这一部分观众,视频网站推出的网剧必须在内容题材上下足功夫,颇受年轻人喜爱的青春、爱情、玄幻等题材自然是项目开发的重点。

  罗建辉则表示,2011年国内网剧刚刚开始活跃之时,管理部门曾考虑以广播影视作品的标准来规范网络自制视听作品,但考虑互联网是新生事物,便决定以创新性的试行规定来进行管理,即让有资质的网站根据规定自审自查,如果自审没有问题,但是播出后通过24小时不断监看和群众举报发现有问题,则责令下线修改,经审查后再决定恢复上线与否。但资本的自律显然并不令人乐观,也正是因为这样,今年全国电视剧行业年会上,主管部门对“线上线下标准统一”的强调,才被行业内外视为管理收紧的信号,也被不少人视为史上最强的网剧内容审查标准。

  网剧内容审查权是否将交由政府?其行政化色彩和强制性是否会加强?对于新的管理细则,业界揣测不一,但总体仍保持乐观态度。

  “政策固然是一种限制,但限制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整个行业的竞争变得相对公平。如果没有限制,从业者的自律恐怕也很难有效,大家什么都可以拍,那就只会在一个无序的环境中竞争。所以,政策肃清的环境其实是一个让从业者自我约束和提升的机遇。”优酷首席运营官朱向阳说。

  袁玉梅则表示,在网剧市场尚不成熟的时候,可能有一些网剧会因为各种踩线和擦边球吸引眼球、占得先机,但随着市场逐渐成熟,尤其是趋于饱和的时候,哗众取宠的伎俩和踩线试水的侥幸心理就不再有用,真正能赢得观众和市场的只有节目自身的实力。“所以我觉得网站不应当去利用审查机制上那点尚可游离的尺度和监管漏洞,去做那些在市场上苟且盈利的内容和题材,而是应该努力去关注任何平台、任何时候都适用,更适合现在的年轻人、适合互联网受众的内容和题材,这才是真正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关键。”


  《 人民日报 》( 2016年03月24日 19 版)

(责编:赵光霞、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