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6年:第2期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洛阳文化重振路径探析

朱  尉 单冰洁
2016年03月29日10:54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本文提出关于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洛阳城市文化的定位思考。 主要方式是通过对有关中外城市文化乃至文化现象的对比研究,提出“一带一路”新形势下洛阳城市文化的重振路径探析。研究结论是现实的洛阳无论在经济、文化上都是处在全面落后的地位,洛阳要想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洛阳城市文化;一带一路;新形势;定位

一、洛阳城市文化影响力的历史辉煌与当下现状

1.国内外对于城市文化的调查探究

城市文化是指一个城市内涵的外显,是能够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活动的城市形态和特征。它包括了城市传统文化、城市形象等内容。

最典型的研究应该是由美国作家刘易斯?芒福德创作的《刘易斯?芒福德经典著作系列:城市文化》。他认为城市文化就好比是一座城市,蕴含了各种能量、形象和活力。

而对于城市形象的研究,美国城市学家凯文?林奇咋出版的《The Image of The City》(译为《城市意象》)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城市形象的概念。

关于城市文化的定义及调查,有两种定义思路,其一是从文化的定义推理演绎,台湾学者张丽堂受用了泰勒关于文化的经典定义,将城市文化定义为人类生活于都市社会组织中,所具有的知识、道德、法律、风俗和一切都市社会所获得的任何能力及习惯。而郑为民授用了广义文化的定义,认为城市文化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其二是从城市本身的特征出发进行定义,比如《中外城市知识词典》中认为城市文化往往也被称为“都市文化”,是市民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城市文化特点的一种文化模式。

而我国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城市形象这一概念才被提出,随后,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从社会学、人文学等不同的领域对其进行了研究。而近期关于城市形象这一词提出最多的时期是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后,继而带动了国家形象的传播发展。而关于城市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了三个方面,一是从城市形象的传播策略、构成要素角度,对城市的形象传播进行了调查研究;二是以大众媒介为主要切入点,主要研究城市形象传播策略;三是以某一视角对城市形象的研究,例如在习俗文化、节庆活动、旅游等,这些切入点更小,但往往都是影响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

不难发现,单一研究城市文化或城市形象传播的学术论文比较多,明确把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结合起来研究的还比较少,而对于洛阳的城市文化和形象传播的研究少之更少,较为薄弱。所以本文重点将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调研,并且找寻其文化传播影响力的重振路径。

2.洛阳城市文化历史辉煌与现实状况

洛阳是古都之一,地处伊洛河交界,在地理上是中国的中心,曾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洛阳更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洛图书”就出自这里,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和河洛文明,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洛阳有“诗都”、“花都”之称。同时,洛阳也是中国著名的重要文物遗存城市。然而如今再提洛阳,夕日辉煌的传统文化已经不足谈起。在走访洛阳当地采访洛阳曲剧传承人刘爱云的过程中她表示很希望当地政府能够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这些传统文化,十三朝古都洛阳的传统文化已经开始走向没落,河洛文明也开始走向枯萎。

作为一个典型的古都型城市,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本可以成为发展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能够起到拓展城市知名度的作用。而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却只注重GDP的发展走向,片面并且是长期的以把自身的工业做大作为衡量历届政府政绩的主要手段,把城市发展的主线放在了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中。洛阳的城市知名度在国家“一五”计划后虽有所提升,但却是以发展重工业型城市的形象向世人问好,城市文明标记却在一点点的蚕食消逝。这也丧失掉了同其他城市进行文化竞争的资本。

直到今天,洛阳依旧是一个重工业优势突出的城市,洛阳轴承集团、洛阳玻璃集团等成为了洛阳城市经济增长及城市产业形象的主导性门类。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洛阳历史文化厚重的一面,从而其传统文化及城市文化影响力就逐渐走向没落。

城市形象美誉度是公众对城市的信任和赞美,城市形象的美誉度决定了一个城市受欢迎的程度。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将成为影响一个城市形象建设与传播的重要指标。

洛阳在进行城市形象传播的过程中未有突出亮点,并且还有很多城市负面新闻出现,例如“古都洛阳的悲哀,警察斗不过盗墓贼”、“因曝光地沟油,洛阳电视台记者李翔被杀”等内容。让古城洛阳的城市形象受挫。

究其让洛阳城市形象一再受挫的原因,是城市形象定位不明确、从根源上不重视城市文化传承与发展。洛阳一直致力于把自己打造成郑州中原都市圈副中心城市,从而忽视了自身文化的复兴与发展。这里既有当下约定俗成的城市等级制度,也有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急功近利思想,从而忽略了地域特色,城市特征。忽略城市文化、城市综合竞争力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一带一路”新形势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10日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那么洛阳在“一带一路”中处于什么位置呢?在《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中提出,要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升郑州、洛阳主要节点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这是对于洛阳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明确定位。

三、“一带一路”下重振洛阳城市文化的路径探析

1.洛阳城市概述

洛阳古称雒阳、豫州,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同时,洛阳的地理位置也让古人赋予了它“九州腹地”等美称,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大最佳美丽城市”等称号。

2.洛阳城市文化概述

(1)洛阳传统文化概述。洛阳为十三朝古都,在研究城市文化中的传统文化时,的确感受到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洛阳传统文化包括了洛阳曲剧、河洛大鼓、洛阳水席、杜康酒等内容,其中,最为出名的有三项:

洛阳曲剧,又称洛阳小调曲,是河南曲剧的一大流派,已有60余年的历史,其曲调以高亢、欢快、通俗易懂而出名,善于表达劳动者的思想情感。

河洛大鼓,创始于清代中叶,是以洛阳一带流行的小唱本为内容。

洛阳水席,以白菜、粉丝等制作的传统民间菜肴。吃完一道,再上一道,如行云流水,加之以汤水见长,故称为“水席”。水席虽为菜肴的一种,但也是洛阳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张标签。

(2)洛阳城市形象概述。洛阳市市委书记陈雪枫明确了洛阳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城市定位,即:让我们重新明确(洛阳这座)历史名城,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的洛阳,在建设“一带一路”新征程中地位特殊。洛阳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打造中原经济区、文化示范区、生态宜居地。进一步拓展城市形象的传播。

3.“一带一路”下重振城市文化影响力传播的路径探析

(1)正视现实,明确现阶段城市文化的没落现状。文化就是生产力,形象就是竞争力。当前,各个城市对文化和城市形象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洛阳虽然依托古都优势,但也遇到了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等种种问题,城市文化面临定位不清等问题。

河洛文化是洛阳城市文化的核心,是城市形象塑造的基础,为洛阳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传播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同时,河洛文化的起源性特点决定了洛阳千年帝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应制定详细的城市文化传播策略,发展城市文化。

对于洛阳城市文化的没落现状,洛阳当地有关部门和市民应该正视,才能够进步。应当做到经济与文化齐发展,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势,大力复兴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使城市符号更加清晰、城市形象逐步上升。

(2)找准城市定位,努力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国家“十二五计划”中提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洛阳应该在这样的背景下找准城市定位,努力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依托洛阳的古都文化以及众多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洛阳的城市文化、价值、魅力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文化是在交融中进步和发展的,将洛阳打造成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后,其城市文化可以同外来文化进行交流碰撞,从而发展自身城市文化并将自身的城市文化向外传播。

(3)政府重视,顺势而为,大力提升洛阳城市文化。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是,洛阳的城市文化发展最为辉煌的时代,都是作为都城存在的时期。今天的洛阳不再具有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地位,如何在这个相对劣势的情况下实现中兴,这是一个大课题。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未来的洛阳也将得到更多的机会,其历史文化将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掘,同时也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洛阳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着力推动城市文化发展,发展的重点应该着力于恢复古都之魅力,深刻挖掘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切特有文化符号,借鉴罗马、圣彼得堡等在历史上曾经创造出影响历史和人类历程的城市古今发展经验,结合洛阳特有的地域文化、历史古建筑遗迹等,制定出清晰的洛阳发展脉络——城市发展思路不再以GDP指标作为唯一评判标准;作为城市的管理者们,不浮躁,不急功近利;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实现洛阳城市文化的复兴则不再只是一个梦想。与此同时,国家应该向对待打造京津冀一体化的力度和魄力,在国家层面,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向“一带一路”的起点城市倾斜。

参考文献:

[1] (美)刘易斯?芒福德.刘易斯?芒福德经典著作系列:城市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5.

[2] (美)凯文?林奇.The Image of The City(译为《城市意象》)[M].北京: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 张丽堂,唐学斌.市政学[M].台湾:台湾国立编译馆,.2012

[4] 郑为民.论城市文化与城市现代化[M].湖南:湖南社会科学,2005.

[5] 胡小武.辉煌与没落:洛阳城市文化形象战略批判[J].中国名城,2012(11)

[6] 王凯.洛阳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传播研究[D].广西大学,2014. 

(责编:王妍(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