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6年第3期

生态文明建设下我国影视题材创作的新方向探析

董军华
2016年03月29日15:14 | 来源:视听
小字号

摘要:近年来,我国影视产业发展迅猛,各类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影视文化对人们思想和生活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创作出能够阐述和推广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充分发挥影视媒介的引导和教育作用,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发展,这是需要我们深思和用心研究的。鉴于此,笔者结合相关工作经验进行悉心研究,对当前我国影视题材创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下我国影视题材创作的新方向,期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影视题材创作;娱乐至上

构建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和人民肩负的伟大使命,也是我国社会各界人士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生态文明建设。而生态文明建设除了必要的制度和法律保障之外,还需要舆论的指导和媒体的正确宣传。在这种背景下,对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影视题材创作新方向展开探讨,可以说是非常具有现实指导作用和理论价值的。

一、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影视题材创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伴随着信息技术在国内的大力发展,我国居民参与影视娱乐的方式越来越多,而影视剧作品对居民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虽然党中央和文化宣传管理部门反复申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文明主题也为影视剧提供了新的题材创作视角,但由于国内影视剧消费观念的偏颇、创作大环境的恶劣等等因素影响,当前国内的影视创作仍存在悖离生态思维、违反生态伦理的“不文明”现象。

(一)创作短视严重破坏了国内的生态资源

生态文明发展追求的是持续化发展,最先反对的便是只看眼前利益、不计代价、不顾未来的短视行为。目前,打着“追求文化艺术效果”“创作需求”的幌子,置生态文明于不顾,过度开发或肆意破坏自然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视创作行为屡见不鲜。比如说,为拍摄一部影视剧而发生毁坏植被、污染水源、大搞烟火、屠戮动物等不文明行为,这样的影视创作自然会对人文、自然景观以及生态资源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更重要的是,国内制片方这类不良示范创作还会给港台及国外的影视制作机构带来不良影响,会使得他们为吸引国内消费者的注意而争相效仿,而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禁令。因此说,这种创作短视行为给我们带来了生态和文化两个方面的威胁,严重破坏了国内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

(二)雷同复制使影视作品失去了生命力

生态文明价值观提倡的是尊重物种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同时也鼓励人类、自然和社会之间保持公正有序、健康和谐的生存状态。而生态文明这一要义体现在影视创作中,就是提倡多种题材的影视作品共同存在,同时实现创造性的发展。但纵观当前国内影视市场,无论是进口题材、港台题材还是国产题材,雷同化的作品可谓司空见惯,具有商业利益的影视作品被一味复制、不加创新地重复推出。比如说,近年来影视市场上常见的“青春剧”“穿越剧”“宫斗剧”等等,缺乏足够的诚意和创新,为了票房接二连三地推出雷同剧,这种行为不仅渐渐抹杀了影视作品的艺术性和发展力,也破坏了国内影视市场的声誉。

(三)过分追求赢利导致消费误区产生

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推崇的是理性适度的消费观,排斥物质主义的异化消费和异化劳动。而当前的影视市场行为除了上述的雷同化复制之外,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过分追求利益。目前,国内的文化体制改革正在不断加深,这使得文化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很多影视出品单位为了谋求生存,不得不加大前期的宣传力度、渲染力度,甚至在影视作品中大量植入广告,而影视作品为吸引观众眼球也多设置推杯换盏、豪车美人、豪门夜宴以及歌舞升平等场景。而这些商业行为不仅消磨了普通民众的存在感,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其传播的内容也向人们诉说着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追逐利益、奢侈享乐这种行为是成功且潇洒的,给居民和青少年树立起了过度消费、追求奢华等不良生活观念,对社会的和谐和民族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四)娱乐至上渐渐消解了社会的责任意识

生态文明一贯坚持的文化伦理就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承载。影视文化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阵地,应当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传播官方主流意识形态以及表达民生民意民情的重要职责。然而,为吸引消费者眼球,“娱乐至上”渐渐成为了影视传播的主要目的。虽然出品单位可以归咎于产业的激烈竞争,可以辩护称是以“愉悦受众”为作品的主要职责,但不能否认的是在“翻拍剧”屡屡出现、“雷人剧”处处可见、“抗日神剧”大行其道的影视市场环境下,影视作品的品味、内涵以及历史的沉重、人类的审美观念正在逐渐黯淡、模糊。这种现象意味着,当代中国影视艺术不仅正在消解自身的责任,还在消解着“受众”对于责任的理解和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

二、生态文明建设下我国影视题材创作的新方向

(一)从情景介入和理性反思角度创作革命历史题材

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承担着展现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弘扬我国社会主义特色文化的媒介责任。因此,无论是从生态文明观念的传播,还是从我国影视艺术的持续发展来看,革命历史题材都是我国影视创作的主流表征。然而,当前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创作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刻的情景介入和理性反思,才能确保其走向生态文明发展的道路。任何革命历史事件都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情境,影视作品决不能脱离相关背景,仅凭主观上的臆想或者个人情感的宣泄来创作,而应该构架起历史真相与观众接受之间的桥梁,让观众能够回顾历史、反思现实;比如说,《北平无战事》中铁血救国会的政令沉疴,实则映射了当前的贪腐之巨广和反腐之艰难。

(二)从深入挖掘和精心阐释传统文化资源的角度创作古代题材

我国古代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形式多样,从寓言故事、人物传记到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和古典文学等,都能作为创作的蓝本。在影视文化中宣扬和继承发展传统文化可以说既是我们民族应尽的责任,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古代题材创作想要走生态文明发展的道路,需要遵循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并精心阐释的原则,既要释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及意义,同时也要用现代人的视角去解读并向全世界进行传播。比如说,2011年上映的《甄嬛传》,其中便对古代宫廷礼仪以及《诗经》《楼东赋》等古诗词进行了细致推敲,其中对中医药草、药方也多有涉猎,一度引起了国人的中药热,可谓不可多得的影视剧良品。

(三)从附加技巧和异位解读的角度创作现实题材

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是反射现实的一面镜子,在生态文明发展视角下,应当承担起烛照现实社会、警醒世人、引人反思的艺术使命。而现实题材创作在生态文明下的转向却需要从附加技巧和异位解读的角度入手,毕竟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想要唤起受众的新鲜感和欣赏欲望,必须要有常人不能领会的独到见解和全面、丰富的事件解读能力,这就需要创作者在具备丰富人生阅历和切实生活体会的同时,注意作品表现技巧的铺陈以及叙述角度的适时转换。这方面的成功作品也比较多,比如2007年赵本山主演的《落叶归根》,采用的是公路叙事;2006年上映的《疯狂的石头》,采用的是黑色幽默;2011年上映的《钢的琴》,主旋律选用的是浪漫主义。

三、结论

影视题材创新既是产业和市场不断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文明和艺术发展下去的一种必然。而影视题材在生态文明指导下进行创新,更是当前影视文化发展的一条正确道路,虽然具体的创新路径还需要对现阶段的影视作品进行剖析,还要深刻解读生态文明下影视文化发展的真实意义,但是通过不断完善影视创作中的不足,我们必然能循序渐进地推动影视创作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莉,贾文龙.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5(12).

2.刘英.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策略研究[J].创新科技,2014(7).

3.张莹.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历史观探析[J].文艺评论,2014(1).

4.林妙莹.镜头叙事下经典的回顾——浅析电视剧《平凡的世界》[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

本文系2015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基地名称:文化创意与设计研究中心)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名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像构建与传播。项目编号:2015338。

(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

(责编:王妍(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