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真人秀再升级 《等着我》“讲好故事”以情动人
2006年前后,在娱乐节目市场混乱近乎饱和的状态下,各大电视台开始打造特色公益节目,由此中国电视公益节目迎来一次大发展。然而十年过去,娱乐综艺在近两年被再度引爆,现象级综艺接连出现,公益节目却因模式缺乏创新日渐式微。在这种环境下,即将在本周日回归央视一套黄金档的《等着我》,用时下最火热的真人秀与公益节目相结合的形式,通过“讲好故事”的方式打动观众,打造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新公益”节目。
更新公益理念 打破传统公益“揭伤疤”窠臼
公益节目作为一种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的节目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太具备娱乐性。经过十年的发展,这一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综艺与公益两者融入生硬以及形式老套上。在以往,综艺节目的刺激性主要源于展现“悲情”来引发观众的共情心理,然而相似的桥段反复使用,也难免出现审美疲劳。
在这个方面,作为公益节目的《等着我》虽然同样跳脱出了娱乐性,让节目内容显得更加庄重严肃,但却并未将“悲情”作为主打。《等着我》制片人杨新刚表示:“现在已经有些正能量的公益组织转变观念,将‘救助’升华为‘奖励’,映射电视产品上,当前的公益节目跟以往相比,在模式、理念等方面也有所升华,尤其是理念方面,已摆脱了传统的‘揭伤疤、抱头痛哭,哭完捐钱的模式’,变得更高级。”
于是,在题材的选择方面,进入黄金档的《等着我》从故事的强度和感染力上也比以前更强调正能量。杨新刚表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沉淀,我们发现其实苦情并不是打动人的最根本的东西,最根本的是人性身上的坚持。这一季我们加重了展现这方面的人性,我觉得这才是中国好故事。”而这一想法也正应合了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中“引导群众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和生活难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增强对美好未来的信心”的观念。
摒弃“本末倒置” 融入真人秀增添节目吸引力
在《等着我》之前,也曾有不少节目也尝试过“综艺+公益”的模式,但在当时的制作方看来,公益节目在表现上存在诸多限制,“尽管都是讲故事,公益节目更注重新闻真实性,所以在制作过程中不能添加戏剧思维,结果是观众爱看的冲突、矛盾、戏剧张力都没有了。”由于强调公益使得节目缺乏吸引力,不少公益节目收视惨淡,更不用说让观众关注公益的初衷了。
《等着我》将这样的限制降到了最低,虽然表现形式类似于访谈节目,但它却是一档实打实的真人秀。在对故事的编排、解构上,节目采用了大量真人秀手法,将当事人最真实的情感状态呈现了出来,包括前期挖掘当事人故事所采用的群采手法,舞台上没有刻意编排的未知状态以及大门打开之后当事人的表现等,访谈与故事性相结合的方式再加上独特的大门装置,形成了独特的“类访谈”模式,也使得整个节目的气质更加丰满。
选择“类访谈”也是对于公益这个最终主题的尊重,杨新刚表示:“我们也想过很多模式,后来都遏制住了,不能让模式干扰到公益,那么这个模式就是越简单越好。”所以《等着我》最初在设计节目样态的时候,就坚持公益本真,让倪萍作为“知心大姐”的角色通过对话讲好故事。这样做的结果是节目的从讲故事到打开大门谜底揭开,观众的流失率非常低,节目忠诚度能达到60%,这在电视节目中是个很高的数字。而这或许也是《等着我》能够回归黄金档的重要因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