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什么走红 高冷纪录片要接地气

2016年03月30日08:12 | 来源:上游新闻
小字号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央视纪录片在荧屏内外走红,从前几年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到今年元旦期间播出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越来越多的观众通过纪录片了解到很多以往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微博和视频网站上走红,豆瓣评分达到了9.4分,赶超时下热播的韩剧《太阳的后裔》,吸引了不少80后90后观众的追捧。昨日,CCTV-9纪录频道的多位导演和工作人员来到重庆参加纪录片交流活动,并在活动现场点映4部即将播出的纪录片,涵盖历史、文化、自然、现实四大类型。《我在故宫修文物》导演叶君接受重庆晚报记者采访时透露,曾经印象中高冷的纪录片要让大家喜欢,重要的是要接地气,“为了拍这个片子,我和家里90后的弟弟妹妹们经常混在一起,就是想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什么。”

A

人物有趣 才能当网红

《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之前,故宫文物修复师王津就是一名资深的钟表修复师,因为喜欢拆自行车链条,16岁的王津被分到了故宫钟表室,几十年下来,王津每天都在与清朝皇帝收藏的钟表打交道。随着节目的播出,这位淡定儒雅的老师傅一下成了观众们心中的男神,不少观众冲着王津连刷了好几遍《我在故宫修文物》,有人这样描述看到王津时的感受:“被师傅致命的匠人气质震慑,比如像去邻居家串门一样随口说出‘我去寿康宫一趟’;比如老师傅面对一个嘚瑟收藏家亮出的嘲讽脸,真是看了就想给师傅点赞。”

说到走红后的改变,昨日在活动现场的王津显得有点不好意思,“我每天上下班都是坐同一路公交车,有一次就碰见两个年轻人一直望着我笑,有个人小心翼翼来问我是不是修文物的王师傅。这次来重庆的飞机上,还有空姐偷偷问我是不是王师傅。”虽然一下子成了网红,但王津依然保持着淡定和坦然,“我觉得这部片子让很多观众看到了文物背后的故事,以往大家在故宫看到的文物都是静态的,从来没人了解过它们背后有哪些故事。”

不少观众看完片子后,对文物修复师的工作充满了向往,甚至想成为王津的徒弟。“做我们这一行,必须安静,再宁静,必须要耐得住寂寞。”王津笑了笑说。

B

节奏轻快 才能吸引年轻人

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靠的是中国数千年的美食文化走红,那么《我在故宫修文物》则靠的是新颖的题材。这部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时,其实开始反响平平,真正走红是在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站上面,这里聚集了许多二次元观众。

导演叶君透露,一开始选择这个题材也是因为以往的故宫都很神秘,“大家看影视剧的时候,经常看到以为只要跟文物沾边的都要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好,周围全是机关和保镖,却不知在故宫有这么一群普通人每天都在和这些文物打交道,没事还能去乾坤宫、寿宁宫溜达串门,还能像溥仪一样骑着自行车在故宫里瞎转悠,观众们一下就觉得原来故宫一点也不神秘。”《我在故宫修文物》里,没有板起面孔说话,没有像说明书一样介绍与修复相关的专业知识。这部节奏轻快、视角平易近人的纪录片,让原本巍峨的禁宫成了自家后院儿。

现在,央视纪录片导演团队大都是80后、90后,他们在制作主流纪录片的同时,也不忘在网络上寻找热点。叶君说,“我们是背着唐诗宋词长大的,但也用着手机坐着地铁。希望这部片子是用现代眼光去看传统,用现代人眼光去看故宫。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喜欢看纪录片。”(记者 陈柯羽)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