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应急广播打通最后一公里 发展有突破建设"在路上"

2016年03月30日12:59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发展有突破 建设“在路上”

应急广播的终极目标是:只要发布一个全国应急广播信息和信令,全国广播电视用户就能实时接收到。

日本广播紧急警报系统迄今已持续建设更新了31年,在地震波到达前约1分钟通过广播得知地震消息——2011年3月11日的那场日本大地震中,数百万日本人的生命因此得以挽救;美国紧急报警系统(EAS)建设更新已有53年,虽然从未被使用,却仍在持续优化和维护中。

“点亮生命之光”的应急广播在我国亦受到高度重视,被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项惠及全民的民生工程、实事工程进展如何?下一步发展重点是什么?CCBN公共服务论坛就此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多级联动,打通“最后一公里”

目前,全国已有14家广播电台开办了应急广播频率,北京、四川、广西等9个省(区、市)开展了应急广播四级联动及“村村响”试点。

“不论什么网络、什么频率、什么区域、什么终端,也不论终端是否开机,是固定或移动状态,只要发布一个全国应急广播信息和信令,全国广播电视用户就能实时接收到。”对于国家应急广播的终极目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家应急广播中心主任高南军形象地指出。

国家应急广播中心启动虽仅有几年时间,发展却很快。据高南军介绍,目前中心与各部委都进行了有效连接,已接入气象预警信息、地震速报信息、水利预警信息、环保信息、民航信息、海洋预警信息、核泄漏应急信息等;国家应急广播预警信息自动播发系统,基于汉语、维吾尔语和藏语的应急广播智能语音库,以及包括国家应急广播APP、国家应急广播网、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手机应急网在内的五大新媒体平台也已建成。

与此同时,开展应急广播试点实验的工作一直没有中断过。特别是2015年的广西预警发布试验,国家应急广播中心进一步扩大了范围,提高了精度,增加了预警种类,预警发布的数量更多,反应速度更快。

不过,高南军也坦言,应急广播离达到公众服务或者说公众均等服务还有一定距离,这有赖于通过信息流转、机制标准问题的解决,并通过试点试验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也要实现县、乡、村三级联动,不光村主任可以喊话,县级应急广播的声音也能快速通达最基层的终端。”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安全播出管理处副处长李玉环看来,应急广播的发布不应是一个孤岛,多级联动才能打通“最后一公里”。

而这也对应急广播提出了更高要求,李玉环认为:多级联动的应急广播系统在“并发能力”上,国家级平台应至少支持5~20路应急广播并发播出能力;在“响应时长”上,从接收到应急信息发布需求起到播出应急广播节目,全链路处理过程应小于1分钟;系统应支持多种语言节目制作和并发;平台之间、平台至前端之间的“传输链路可用度”要按照99.99%设计。

融合多媒体,布局“应急广播+”

2015年7月,台风“灿鸿”来袭时,浙江嘉兴农村应急广播发挥了“战时应急”作用;而平时,应急广播则成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智慧天眼》提供治安、环境卫生等监控智能,《五水共治》对河道整治进行声屏宣传及监控,《智慧公交》负责公交车到站信息及应急信息的传递与扩散……

“战时应急、平时服务、平战结合”,这正是应急广播的运作模式。“‘应急智慧广播+’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老百姓,这个‘能听又能看’的新载体,不但调动了老百姓视觉与听觉上的双重感官,更让他们对有线广播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验。”嘉兴市广播电视集团党委书记、总裁、董事长马雪腾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嘉兴在软件提升方面还开设了对农广播《阿秀嫂的家常话》,穿梭于田间地头的对农服务小分队“彩虹服务”,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应急广播要精准到“户”、到“人”,成为群众需求的传感器,仅仅依靠传统网络传输渠道还不够。就如杭州迈可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刘博宁所说,传统手段在应急情况下往往力不从心,融合多媒体平台在应急领域的应用势在必行。“采用数字化、IP化手段,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方式和技术,才能满足任何地点、任何终端的灵活多样的播控需求。”刘博宁同时强调,完成与各类业务系统的融合接入是基础工程,“打破不同业务系统间的壁垒和界限才能实现最终的多媒体业务融合”。(记者 李淼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韩东 摄)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