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媒体集团揭牌成立 "小水滴"打造花开慢直播
昨天,北京新媒体集团在京举行揭牌仪式,宣布上线“北京时间”网站及新闻客户端产品,并启动产品上线后的首次大型直播“北京时间 花开中国”。
北京新媒体集团的成立历经近两年的部署与筹备,目前的主要产品“北京时间”网站和新闻APP,主推新闻资讯视频及直播。其诞生可谓“生逢其时”,这也是北京地区在新媒体建设领域的重大突破。
新产品:
首推24小时视频新闻直播
北京新媒体集团由北京广播电视台与市文资办共同出资,合力组建,以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为基础平台,与奇虎360在资本层面进行深度合作,合资成立“北京时间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北京新媒体集团成立的首个产品——“北京时间”APP和新闻门户网站,以新闻直播、云记者、短视频为突破口,探索开创目前全国唯一一档不间断互联网新闻资讯直播频道。
北京新媒体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蒋虎介绍,在大家的印象中,新闻直播过去都是电视台做的,市面上虽然已有了视频直播类软件,但连续24小时不间断地播新闻,却是前所未有的。据了解,北京新媒体集团于即日起便上线测试“北京时间”24小时大直播。直播将紧随北京时间的主题,每小时进行热门资讯盘点,以慢直播等特色形态切入,启用18位科班出身的青春女主播即时播报,第一时间传递最热资讯。其他时间动态播出自制节目与大数据推荐的全网热点视频资讯,形成高黏性不可预期的伴随式收看体验。
“如果以电视台的思维来看,做24小时不间断的直播首播节目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蒋虎表示,这牵扯到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能否有足够多自产自制的新闻内容也是关键。据了解,目前“北京时间”依托的是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原有的视频内容资源,集团在苏州桥工作基地设置了大型互动资讯播报演播室、快速反应演播室,在中国传媒大学设置了核心编辑部形态的交流式多场景互动演播室、图文视频化演播室、单播演播室,并正在选址设立商业区和特色地标的景观开放式直播演播室与多个外景直播注入点,保证海量资讯能够通过丰富的形态带给用户不同的视听体验。
新队伍:
“云记者”促成大编辑部
如果单单在原先电视台体制内做新闻直播,其实很难满足如今信息爆炸对资讯的需求。“北京时间”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云记者”理念,让全民成为记者,让大编辑部成为新闻资讯的来源。
“这就像现在打车软件里的Uber,谁离现场最近,打开我们的APP进行直播,他就是我们的直播记者。”奇虎360总裁齐向东透露,这种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媒体在面临突发事件时,人员无法迅速到位的局限,并大大降低了采访成本。“这才是互联网时代对记者采写程序真正的变革。”据齐向东介绍,为了方便“云记者”能够高效便捷地发布新闻,“北京时间”的后台增加了视频转图文的功能,“当你把直播的视频上传到后台时,后台能够自动进行解码转换,将其转换成图文的形式,不再需要速记录入,只需要进行简单的编辑即可。”
如此一来,“云记者”的准入机制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北京时间”的“云记者”队伍首先包含了北京十六区的签约记者,人数已达800多人。“云记者”受各区委宣传部统一领导,将各区优势资源与宣传重点,通过APP终端上传到云端,将区内的大事小情,第一时间审核发布,公诸于众。APP的“云记者”注册资格也只针对持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记者证的持证人员,并将记者划归所在工作单位。在日后的“云记者”队伍建设中,将通过流量点击等奖励机制进行绩效核定,对质量和数量上乘的签约记者,进行配备专业设备的奖励。
新玩法:
“小水滴”打造花开慢直播
昨天,作为“北京时间”APP的首次直播项目,“北京时间 花开中国”也宣布正式启动。此次直播将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用直播态记录北京及中国多地花开花落、春华秋实的全过程。
花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直播花开也显然是一次不同于传统直播的慢直播。蒋虎介绍,慢直播的想法来源于北京电视台在2014年的一次尝试,当时台里在平谷桃花节的桃花树丛里架设了一些基础的“安保摄像头”视频采集设备,做了48小时最简单的直播。没承想,竟然在刚刚上线只有几千用户的客户端上达到了98000人次的观看量,并直接引爆了当地的旅游业务。
“这次我们将慢直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从明城墙到大观园,从南苑到香山;从腊梅到迎春,再到桃花、樱花等,全市十六个区共同发力,打造最灿烂的春日北京。”蒋虎说,为实现慢直播的效果,北京新媒体集团架设了数百个“小水滴”视频采集设备,每天有200至300个摄像头在北京及中国各地拍摄、采集花开盛景。
慢直播同时也扩散到了全国,天津蓟县的紫藤、海棠,河北狼牙山的油菜花,河南洛阳的牡丹花,江苏扬州的琼花,四川攀枝花的攀枝花,湖北十堰的郁金香,新疆的杏花,广东广州的木棉花等,都会以直播态出现在观众的眼前。(李夏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