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晚报》创新地方两会报道 唱响时代强音
两会历年来都是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是展现办报实力的一次重大战役,也是新闻人每年冲锋陷阵的“主战场”。
作为嘉兴的主流媒体,《南湖晚报》牢牢把握大局,精心策划,创新报道,全方位、多视角报道嘉兴两会盛况。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南湖晚报》通过融合创新,烹制出全面、立体、多样,更具时效性、贴近性与生动性的新闻大餐,使2016年嘉兴两会报道异彩纷呈,出色地完成了各项采访报道任务。
●想有接地气的报道,就必须深化“走转改”,让新闻记者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
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报道来。
●“文者,贯道之器也。”在信息时代,谁的故事能打动人,谁就能得到更多听众、更好传播。在新闻
报道中,不能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而要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
●在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深刻变化的大势下,坚持创新不仅是技术要求,更是政治要求;
不仅是业务素养,更是政治素养。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取决于创新力。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报道如何做进百姓心里,创新互动
显得尤为重要。
深化“走转改” 壮大主流舆论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基础上,《南湖晚报》不断寻找自己的定位,扣紧时代脉搏,找准地方特色,以百姓关注的社会民生领域为切入点开展纵深报道。通过多年来两会品牌栏目——《提问两会》,反复设置议题,丰富报道内容,最终聚焦在治水、治堵、养老健康、智慧城市、农房设计、居民收入上。这些内容不仅事关百姓生活,而且关乎未来城市新一轮发展,也与中央、省、市相关精神十分吻合,可谓“顶天立地”。
想有接地气的报道,就必须深化“走转改”,让新闻记者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报道来。参与《提问两会》的6名记者,均围绕议题,带着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现场,了解实情,倾听百姓呼声,让新闻报道多一些“泥土”的味道。
记者接地气才有灵气,报道贴近群众才有受众。针对百姓和社会的关切,每篇报道还让更多的代表委员进行把脉,并带着问题采访了市建委、治水办、经信委、就业管理局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彰显了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回应了社会的热点问题,让更多市民吃了“定心丸”。
每年两会讨论现场无疑是新闻报道的“金矿”。两会期间,《南湖晚报》还推出了《两会嘉观察》,记者“潜入”各个会场,捕捉精彩的发言,通过独特的新闻视角,以“走笔”的形式推出了《“热烈讨论”中看到成熟和自信》《心系群众的“获得感”》等5篇报道,不虚夸,不回避,不自矜,凝聚人心,形成了奋发向上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普通百姓读懂、读深、读透嘉兴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南湖晚报》多名条线记者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找准百姓关心的问题,分别采访了市发改委、建委等近20个部门的“一把手”。在具体安排上,不惜版面,共推出了5个整版,梳理2016年重点工作,以关键词梳理发展思路,努力做到通俗易懂、一目了然,在行文时努力做到用百姓看得懂的语言来解读,用数据总结改革成效和亮点。
该报道集可读性和权威性等于一身,努力做到了精心、精准、精巧,把原则性、政策性、灵活性、贴近性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主流媒体的吸引力、感染力。两会期间,大家就抢着读、抢着看《南湖晚报》,特别是这些整版的解读报道,不少人都小心收藏起来,因为这是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指南和参考。
讲好嘉兴故事 浓墨引领发声
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两会,如何守好舆论阵地,让社会能够听清好声音?《南湖晚报》除了传递好代表委员建言献策的声音外,还精心策划,讲述嘉兴好故事,传播嘉兴好声音,让嘉兴故事成为两会和社会关注的话题,激发社会正能量。
在反复学习和斟酌的基础上,《南湖晚报》结合当前新媒体发展新特点和嘉兴实际,将目光聚焦了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接轨上海、“互联网+”等,重磅推出了《两会朋友圈》新栏目,先后围绕起步“十三五”新动力、新产业、新优势、新业态、新生代五大主题,连续5天,每天以2个整版的篇幅重点推出了《打造智造中心 推动技术创新》等10篇报道。
“文者,贯道之器也。”在信息时代,谁的故事能打动人,谁就能得到更多听众、更好传播。在新闻报道中,不能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而要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为此,围绕起步“十三五”新动力、新产业、新优势、新业态、新生代五大主题,《南湖晚报》派出精兵强将,精心挑选采访对象,有的甚至都是“软磨硬泡”最终才呈现在报纸上。这些代表委员中,既有知名企业老总、创二代,也有部门负责人、知名人士、学者、科研工作者等,具有极强的广泛性、代表性、针对性。在写作中,挖掘代表委员背后的故事,让读者在读懂个人故事的同时,感受嘉兴前行的力量,聆听嘉兴好声音。
围绕每个主题,结合朋友圈,让更多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部门负责人等进行关注并集体把脉,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建议。该组报道聚焦嘉兴发展、嘉兴创新、嘉兴力量,正向引领、正面发声,浓墨重彩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推出后,引起了社会强烈关注,不少代表委员特意收集、珍藏。
创新报道方式 寻求融合突破
作为地方的主流媒体,《南湖晚报》近年来一直努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嘉兴市两会期间,《南湖晚报》紧紧抓住媒体融合这个中心,力促具有新媒体、新文风气质的作品“倒灌”报纸版面。
今年的嘉兴市两会报道,《南湖晚报》除推出《两会画题》《两会好声音》特色栏目外,还特意结合当前传播新特点,精心推出了《一字建言》新栏目,每个代表委员在《南湖晚报》精心设计的版纸上亲笔写上一个最想突出的字,并就这个字进行延伸,语言精练概括。《一字建言》每天推出一位代表、一位委员,并附上照片,这些内容通过报纸、微信等多种方式传播后,得到了众多读者和代表委员的好评。
在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深刻变化的大势下,坚持创新不仅是技术要求,更是政治要求;不仅是业务素养,更是政治素养。在创新表达方式的同时,《南湖晚报》还创新解读。结合市两会议程,推出了《图解两会》,先后就2016嘉兴十大实事工程、2015年财政预算和两院报告等内容,通过大数据和图解的形式,推出了《哪些民生工程与你息息相关?》《带你读懂2015嘉兴民生账本》《维护司法公正 法官检察官2015“蛮拼的”》等报道。图解、漫画、大数据让人一目了然……这些创新报道,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将众多和百姓相关的内容进行通俗解读,简明扼要地传达给读者。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取决于创新力。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报道如何做进百姓心里,创新互动显得尤为重要。市两会期间,《南湖晚报》通过报纸和新媒体等多种方式,整合文字、图片、网络等报道资源,全媒体矩阵全方位报道两会,打通会内会外,打造会场内外、线上线下的多平台对话空间,推出了一大批特色鲜明、亮点频现的报道,形成强大的传播力,为两会的顺利举行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得到凸显,体现“民有所呼,会有所应”,为增进社会最大共识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
(作者系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南湖晚报》副总编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