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玄奘》4天票房刚过2000万 主演黄晓明称于己是场修行
没有一份执念,何以至远方
主演黄晓明近日撰写长文称:“玄奘于我是一场修行。”他在文中回忆了拍摄期间的种种困难。而在更多人看来,《大唐玄奘》于中国电影亦是一场踽踽前行的修炼。图为该片剧照。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在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影市,由霍建起导演、邹静之编剧、黄晓明主演的《大唐玄奘》上映4天票房刚过2000万元,以平均每天6%的排片占比换来不到3%的票房占比。在民间,“玄奘”这个词的流传度远不及“唐僧”。从明代小说 《西游记》 开始,从各类戏曲到经典版电视剧,唐僧的形象似乎远不如徒弟孙悟空勇猛机智、英雄盖世。但过往的刻板印象或现时的数据对比,都恰好暗合了该片的一念之执———历史上,大唐高僧玄奘法师用10余载孤独的西行脚步连接了中印两国的文化路途;大银幕上,这部具有史诗气质的影片亦经历了多年苦心酝酿和艺术跋涉,终验证中国电影工作者秉承历代知识分子求索真理的执著信念: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相较于古典名著《西游记》,真实的玄奘取经故事,无疑更值得敬佩。电影《大唐玄奘》以《大唐西域记》为参考,是接近史实的还原。导演霍建起曾说,他拍摄该片的初衷,就是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真正了解这段历史,了解这位传奇人物:“他不是《西游记》里的唐僧,他是用真实的血肉成就传奇的玄奘法师。这一路没有各种妖魔鬼怪,也没有神通广大的神仙徒弟,但却有更为惊心动魄的苦难,全凭法师一己之力一一攻克。”影片中,玄奘是孤独的。这种孤独一方面是从大唐到天竺,此去漫漫长路无人作陪的孤独,更是志向的孤独。他发愿取经,但这愿心超乎平常人的理解。于是,一路都有人劝他折返或就地放弃。但玄奘本人始终不忘初心,以一份执念,到达远方,将真经带回大唐,渡东土众生。
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策展人沙丹看来,《大唐玄奘》正是把握住了玄奘的这种精神力,才显得弥足珍贵。沙丹说:“《大唐玄奘》令人惊喜之处,不光在于强大的演员阵容、精良的制作、对于历史古城的CG还原以及异域风光的绮丽呈现———以上这些,都是影评人以及观众显而易见感受到的优点。影片真正的进步,在于这部作品在电影的创作思维方面的提升,在于它描写了一个人步履不停的精神史诗,而这也正是中国电影需要不断探索、孜孜以求的方向和目标。”
鲁迅先生在1934年曾写过一篇文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先生列举历代仁人志士、圣哲先贤,坚定地写下了这么一段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从这一层面看,《大唐玄奘》既是故事片,更似纪录片,它记下玄奘大师杖策孤征、求悟真谛、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这力量在中印两国对话交流的文明桥梁上,闪烁着以文化人、德济天下的心灵之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