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传媒+X"未来更加无缝融合 风口已至更需冷静判断

2016年05月04日07:38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传媒+X”未来更加无缝融合

2015年~2016年的传媒投资领域可谓风起云涌,新模式、新热点、新趋势不断涌现,精彩纷呈。金融资本运作逻辑开始取代产业资本运营逻辑对产业未来发展起到更大主导作用,市场力量与政策力量借资本纽带彼此渗透,媒介融合向纵深持续推进,IP运营和并购也如火如荼。

对关注和有志于从事传媒投资的各界人士而言,超越纷繁复杂的投融资、募股、并购事件,深入剖析传媒产业发展环境与动力机制的消长,在厘清产业演进方向的基础上把握牵引传媒投资的内在逻辑并立于战略制高点上顺势谋事进行投资布局才是关键。

认清当下传媒创新发展动力

当下的中国传媒产业,无论技术、市场、资本抑或政策、主流用户群体和用户需求结构都处于持续变动之中,这种变动构成了促进传媒业发展的深层动力,而每年的动力重心则随形势发展有所迁转。识别特定发展阶段的关键致变因素与关键驱动力量,方能在传媒经营和传媒投资过程中顺势而为。

动力之一——技术创新。2015年以来,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发展逐步深化,数据的生产力和商业价值不断被激活,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崭露头角,新一轮的传媒迭代呼之欲出,众筹新闻、数据新闻、机器人新闻、交互新闻游戏等在改变新闻内在生产逻辑和外在形态的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拟态环境体验。伴随数据挖掘技术不断进步和社会化媒体在社会生活中影响力、渗透力的持续提升,舆情监测、危机应对的商业价值也日益得到重视,其与机构声誉管理和品牌提升等后段服务链条结合空间巨大。

动力之二——商业模式创新。对于媒体而言,识别牵引当下社会变革关键动力因素与核心动力人群,以媒介特有的话语平台和传播平台整合多方智慧、研判变革方向、解答变革困惑、抚慰焦虑心灵,帮助普通百姓把握社会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势,寻找“新常态”在各个细分领域的落点和投影,捕捉其间的新机遇,厘定个人方向选择与角色承担,这既是对时代命题的回应,也是传媒在核心价值主张上的一个制高点。当前自媒体众声喧哗,网红经济快速崛起,整个社会的消费导流入口从组织化的机构平台向网络化的自媒体传播节点迁移,传统媒体本身作为信息渠道和中介的价值不断降低,但信息泛滥后,信任成为稀缺品,信息遴选的时间价值、发布平台的信用背书价值却凸显出来。立足新技术,把长期积累下来的品牌忠诚度、传播公信力、关系资源链、数据资产激活和整合,以更宽泛的生态化思维重构信息、产品和服务体系,构筑新型价值共生关系,为参与各方带来持续性的盈利空间,考验的正是不同传媒组织的创新创造能力。

动力之三——政策推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特殊管理股”,2014年中央深改组会议提出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等一系列决定,把传媒发展置于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局与高度之上强化顶层规划;在中国大国崛起、民族复兴并深度融入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格局再造的进程中,构建现代传播体系亦被赋予了更高层次的战略使命。

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的一些细化内容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包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建设内容+平台+终端的新型传播体系,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和传播载体”“开展新闻出版传媒企业特殊管理股试点”“推动文化企业兼并重组,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拓展文化交流与合作空间,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造旗舰媒体,推进合作传播,加强与国际大型传媒集团的合资合作,增强文化传播亲和力”。从上述论述可见,未来是一个整合与融合的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大型文化企业与小微文化企业、国内媒体与国际传媒集团之间将以技术、资本和机制为纽带,在纵深上继续推进彼此的渗透与融合。

风口已至更需冷静判断

此前,“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反向倒推“媒体互联”的深刻转型,文化传媒领域创业创新春潮涌动,传媒产业与其他产业加速融合,以资本为纽带推动彼此业务渗透和战略协同成为必然选择。《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等思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渐趋完善,更为文化传媒领域的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注入了更多资本动能。目前在适合文化传媒产业轻资产特征的融资模式创新和“筹投贷”组合融资机制探索方面不断深入,主板、创业板、新三板等不同融资平台为不同规模和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传媒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路径选择,未来资本与资源有机结合形成对产业全方位孵化支撑的态势可期。

同时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传媒板块的投融资运作难以脱离中国资本市场整体发展阶段和格局而独善其身。2015年夏季以来,中国股市大幅震荡,一些高估值泡沫破裂,二级市场持续萎靡直接冲击一级市场的资本运作,对于文化传媒创投板块的健康快速发展形成一定制约;在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结构性调整方向尚不明朗的当下,文化传媒板块因其良好的抗周期性和亮丽的业绩表现成为股市低迷状况下不少游资的栖息地。但同时,文化传媒产品本身受公众文化消费偏好快速迭代的影响,在市场价值实现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风险的综合评估和防范应成为当下传媒投资关注的重点。

媒介融合持续向纵深推进,但由于文化传播产品在消费过程中的“用户主权”特性愈发凸显,在推进过程中,资本和市场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取代行政层面的干预成为事实上的主导力量,由此促发了互联网巨头对于传统媒体的“倒整合”大潮;文化传媒领域的市场化运作从初期产业资本起主导作用的精细化经营模式过渡到金融资本起主导作用的全媒体、全版权运营模式,但传媒产业资本运营面临诸多体制性瓶颈和潜在风险。金融资本的力量对产业的整合作用,既体现在以“合并同类项”方式通过并购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方面,也体现在以创新型的金融联结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的生态化效能方面,而且后者的效益在未来会更加凸显。

由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人工智能(AI)所引发的下一轮文化传媒深层变革目前已曙光初现,各路资本都在纷纷布局卡位,但在产品形态、应用领域、商业模式、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都尚未清晰的当下,此类投资的结果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风口已至,唯有冷静判断产业未来演进趋势和整体格局,并依据产业发展阶段性特征灵活设计投融资方案组合者才能经历大浪淘沙笑到最后。

传媒投资显隐风险交织

过去一年的媒介融合呈现出市场力量与政策力量借资本纽带彼此渗透的总体特征,在传统国有系媒体方阵受众流失影响力下降,而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成为事实上的信息分发渠道大背景下,双方的合作在各个层面持续展开。传统媒体借势互联网企业加速升级与融合,通过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或合资企业等形式进行外延式扩张,例如今年3月27日,总规模100亿元人民币的广东省首只媒体融合投资基金——广东南方媒体融合发展投资基金在广州成立,按照市场化原则和股权投资方式,以金融助力媒体融合发展,是广东以市场化手段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一项重大举措。

同时,2015年,投身自媒体、借助微信公众平台二次创业成为很多媒体人在脱离传统媒体组织平台后的创业选择。伴随公众注意力资源从大众传播媒介向“两微一端”持续迁移,这些自媒体也赢得了可观的流量,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流量变现,其商业价值被一些投资机构看好,兴起了一轮自媒体融资热潮。新锐媒体平台一点资讯开启自媒体作者“点金计划”,扶持优质自媒体作者并通过大数据技术精准分发;今日头条推出“千人万元计划”,即未来一年内,今日头条将给1000个自媒体每月1万元;手机淘宝推出“内容开放计划”,内容平台上的优质内容创作者和机构在3年内可共享20亿元市场佣金。三者思路如出一辙,充分表明了未来趋势。

此外,从产业自身发展逻辑来说,2016年将是资本在VR、AR、AI等新兴领域广泛布局的一年,当这些技术从研发阶段渐渐进入民用、商用领域,将又一次改写人与世界的联结及互动体验方式,改变传媒的影响力格局并带来全新的产业风口和投资机遇。在VR、AR、AI所开辟的传媒新纪元中,“传媒+”将以新的形式向纵深扩展,传媒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无缝融合势不可挡,内容、应用、场景和金融服务的一体化创新,二次元、泛娱乐时代的IP运营也将因为这些新载体、新技术因素的注入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当然,除了一些局部的应用创新外,整体而言,这些新兴领域在2016年仍处于资本驱动的发展状态,除了技术难关和内容瓶颈外,产业自身不可避免要经历一个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过程,产业生态也处在不断调整之中,产业发展初期资本面临的各种显隐风险交织,需审思慎行。(陈端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讲师)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