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明曝《大唐玄奘》拍摄花絮 玄奘于我是场修行

导演说拍摄这部电影就像跟玄奘一起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一样辛苦,玄奘用了4年的时间从长安走到印度,这条路对他而言困难重重,对我们也是一样的。沙漠的酷热,雪山的严寒,还有西域地貌的险峻,这些困难贯穿始终。
6月的时候在新疆开机,拍摄沙漠上的戏,极度暴晒和干燥的天气,整个剧组都迅速减肥了。烈日之下我穿着里外好几层衣服,每次拍完都处于脱水状态。制片部门说剧组一天就要消耗掉60多桶超大桶的矿泉水。因为日照时间长,拍摄时间也跟着加长,所以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那阵子随便在哪里都能迅速睡着。
拍摄过雪崩的戏后,我瘫坐在雪里,双手红肿,工作人员过来帮忙,当时手指已经完全没知觉了。到印度的时候,正值酷夏,当地气温非常高,需要光着脚踩在超高温的石板路上,像踩着“火板”一样,但又不能表现出来,要显得很自然的样子,最后脚底被烫出了泡。
印象最深的就是玄奘找水那场戏,当时玄奘干渴得几乎快要失水而死,他的马将他驮到一个水潭旁边,摔下马背看到水的时候是一种绝处逢生的狂喜。但是那个拍戏的水潭是沙漠里不流动的死水,又脏又臭,为了追求画面真实,剧组还故意在里面放了很多水草和污泥。面对这样一个水潭,我要表现出对水的极度渴望,要不顾一切扑进去,最后还要把自己整个人淹没在里面,当时嘴里、鼻子里都是臭水,非常刺鼻,就这样重拍了四五次才结束。
现在回忆起这些仍历历在目,不光是我自己,整个团队在拍摄中都面对巨大的困难。而这段经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在人生中都是很特别、很难忘的。之所以选择在电影上映这一天,用这样一种方式将这些幕后的故事记录下来,是希望有更多人能看到这部充满诚意的作品。相信这部电影能够带给大家的,是一种很宁静却很强大的力量。也许我出演的玄奘,并不是你心中最完美的,但我想为你们展现的,却是最真实的玄奘。玄奘大师是一个伟大的人,他的故事和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仰。这一路上是玄奘大师的精神支撑着我,虽然身体很痛,但心灵是纯粹和安静的,玄奘于我是一场修行。
既已西来,誓不东去,心怀天下,慈悲众生。今天见。
(电影《大唐玄奘》4月29日上映当天,本片主演黄晓明在微博发布长文章,分享电影拍摄时遇到的“九九八十一难”。)
有一说一
历史上,大唐高僧玄奘法师用十余载孤独的西行脚步连接了中印两国的文化路途;大银幕上,这部具有史诗气质的影片亦经历了多年苦心酝酿和艺术跋涉,终验证中国电影工作者秉承历代知识分子求索真理的执着信念: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鲁迅先生在1934年曾写过一篇文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先生列举历代仁人志士、圣哲先贤,坚定地写下了这么一段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从这一层面看,《大唐玄奘》既是故事片,更似纪录片,它记下玄奘大师杖策孤征、求悟真谛、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这力量在中印两国对话交流的文明桥梁上,闪烁着以文化人、德济天下的心灵之光。
——《文汇报》
从《萧红》《秋之白华》开始,近年导演霍建起推出多部人物传记片,此次《大唐玄奘》瞄准历史人物,霍建起并没有将玄奘塑造成“高大上”的精神领袖,而是降低还原到“人”的角度来直叙这段经历,让观众更了解玄奘这个人和他留下的故事。
此外,为展现1300多年前玄奘法师求法之路的艰辛,霍建起坚持实景拍摄。实景拍摄对于导演来说是对作品近乎苛刻的要求,但对于镜头前的我们来说,则是一场视觉盛宴:从极致的黄沙,到一片素白的雪山,最后到色彩浓烈的古印度,无一不是视觉的高度享受。
——《山东商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