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6年:第5期

影视剧角色配音的音声形象化途径研究

张汝杰 袁晓寒
2016年06月01日14:45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随着当代影视剧市场的蓬勃发展,对影视剧制作流程、各个部门的研究也更加系统和完善。但是对于影视剧制作后期当中角色配音的训练方法、创作过程等方面尚缺乏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梳理。本文主要探索配音演员如何在剧本提供的规定情境下,分析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语言特征,潜入角色的情感世界,从而达到与演员的心理节奏一致,带动外部语言节奏的一致。本文试图寻找出一条影视剧角色配音的音声形象化途径,以期对我国的影视剧角色配音产生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角色配音;性格塑造;规定情境;角色动作

随着当代影视剧市场的蓬勃发展,对影视剧制作流程、各个部门的研究也更加系统和完善。但是对于影视剧制作后期角色配音的训练方法、创作过程等方面尚缺乏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梳理。影视剧作品中,时有演员表演和演员的语言表达不一致的情况出现,有口型不一致,也有配音形象与画面角色形象不一致的情况。如何在剧本提供的规定情境下,分析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语言特征,潜入角色的情感世界,从而达到与演员的心理节奏一致,带动外部语言节奏的一致,仍然是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本文结合试图寻找出一条影视剧角色配音的音声形象化途径,以期对我国的影视剧角色配音产生积极的借鉴意义,解决影视剧配音中“只听声不见情”、虚假做作的问题。

一、挖掘规定情境,贴合角色动作

由于录音棚租赁成本较高,后期制作时间紧张,配音演员进入录音棚后,多数情况下没有时间细致分析备稿,造成了多数配音演员拿起稿件,对照画面就开始配音。对于故事情境无暇分析,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配音时情感虚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谈到演员创作角色时写道:“首先你应当把从剧本中、从导演的排演中、从演员自己的幻想里取得的一切‘规定情境’,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想象一下……假使把这一切都做到了,那么你们内心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热情的真实和情感的逼真。[1]”可见,演员要饰演角色首先要从剧本出发,从剧本的台词和故事中分析规定情境、分析人物、人物关系、剧中的事件,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艺术想象力去丰富规定情境,从而激发真实的情感体验。反观配音演员亦是如此,在发声前,首先要定调,这个基调从哪来?即从剧本中来,挖掘规定情境,进入情境,才能与原片中角色的行动保持一致,才能达到言而由衷。这当中提到的“规定情境”即为“演员扮演的角色面临身处的各种情况的总称。包括剧本的情节、事件、时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人物活动的环境、人物关系,人物在此之前和此时此刻所处的情况的总称。[2]”具体在分析规定情境时,应该抓住剧本中三个方面:人物所处的环境,时间,地点。(包括时代背景,风俗民俗等);过去与现在发生的多种多样的事件。必须强调是对人直接影响的事件;关系——人与人的关系[3]。

这三个方面是演员进行创作的基础,亦是配音演员献声的基础。例如在影视剧《我的野蛮女友》中,男主角牵牛送女孩宋明熙回家,两人在地铁上玩游戏,在商量赢者的奖励时,牵牛趴在明熙的耳边说:“一个吻怎么样?”这句话既是在地铁这一公众场合说出的,又是趴在女孩耳边说出的,怕被别的乘客听见。两人的关系是恋爱关系,就决定了牵牛的语气绝不是随意的说出,而是充满了爱情关系的进一步试探。可见,只有把规定情境分析透彻了,我们才能明白角色的心理欲求究竟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一心理欲求,角色会做出什么样的动作,配音演员的语言才能贴合原片中角色的心理状态。

有一种误解,认为配音中贴合原片中角色的“动作”指的就是口型,即口型的长短、开合和口部肌肉的松紧。其实,动作不仅是口型,还有更重要的部分在于角色的心理动作。我们挖掘规定情境的原因就是为了贴合原片中角色的心理动作。动作是在规定情境的制约下,为完成既定的任务而进行的心理、形体、语言的活动。贴合角色的动作,绝不仅仅是形体上的、口型上的,而是心理动作引导下的形体、语言动作的统一。只有准确的把握角色的心理动作,与原片中演员的形体动作一致,才能赋予剧本台词以生命。有些配音演员只是抓住了角色的形体动作的一致,认为达到口型的吻合,身体状态的一致就是把握住了角色的动作,忽略了角色的心理动作,从而导致配音不“走心”,不打动观众。

在分析剧本提供的规定情境之后,仅仅贴合原片中演员的动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原片中角色的情境化为自我的真实体验,才能与原片中的角色达到心理上的契合。原片中故事的情境愈真实,配音演员对角色的体验就应该越自然,愈逼真。在激情片段的配音中,经常有演员无法迅速的进入角色的情境,画面上角色明明声泪俱下,配音演员却不能跟随角色的情感流动起来,而是做哭泣状;画面上角色“哈哈”大笑,配音演员却不能调动自己的情感,只能发出苍白无力的“哈哈”,而不是符合角色情感的欢乐;画面上角色中弹,有被子弹击中,发出“啊”的一声惨叫,配音演员不能符合生理状态,真实感受到中弹的身体反应,只是把这一声“啊”喊出来。齐士龙教授在《电影表演心理研究》中指出:“一般情况下,情感对自我表现最‘愚忠’的一个,只要不是自我的事情,它绝对不出马,然而一旦发现角色中有‘自我的真实’,正如前面所说,演员以自我的经验替代了角色的部分经验,于是感情马上就‘扑上去’体验也就开始了。[4]”即从心理层面对演员及配音演员虚假的表演提出了原因,即没有将规定情境化为自我的真实体验,自我的情感没有出马。演员应该相信规定情境,化规定情境为自我的真实体验,调动自己的情感,觉得自己就是角色,身处角色的情境,展开合理想象,从而寻找角色应有的激情和动作。

在配音演员的训练中,只有先理解了人物所处的规定情境,才能从自我走进角色,体会角色的心理状态,从而组织角色应有的行动。规定情境是一种艺术的假设,演员要想真正地把握住人物的行动,并且在自己的心中引起内在的、有机的行动欲求,只能以角色的角度去感受剧本提供的规定情境才能做到。

二、音声形象化的塑造

完成了前期对规定情境的分析之后,如何把酝酿的内心感受化为具体的声音形式,完成音声形象化的过程,则是角色配音的关键。表演是将剧本的文字形象转化为视觉和听觉形象的过程,原片中演员的表演已经完成了视觉上的形象,而配音演员在这一阶段最需要的就是观看原片,与原片当中的角色“沟通”。从原片当中看到画面上演员的视觉形象,看到演员的年龄、气质、职业特点,寻找到与角色气质相符的声音形象。青年人音色明亮,可以将发声位置靠前,发声器官唇齿舌适当用力,使吐词清晰,发声灵巧;中年人说话比青年人语速偏慢,说话沉稳,发声部位适中;老年人的声音在辨识度上比较苍老,语速缓慢,发声部位靠后,声音浑厚,略带沙哑,可以用发泡沫音“啊”寻找到老年人说话的感觉。不同的人物气质在声音塑造上也应有所区别,有的角色温柔文雅,可以在说话时语调柔和、圆润,塑造角色文雅,风度翩翩的气质;有的角色泼辣,直爽,可以在配音时中声区为主,声音实声,语调干脆、爽朗,运用这样的声音塑造角色外放鲜明的性格。当然,人物是不同情境下的多面体,同样的角色有含蓄的一面也有泼辣的时候,在不同的心境之下,也会有不同语言状态的时刻,不同的声音塑造依旧需要遵循规定情境的设置进行调整。

观看原片时,“看脸”同时还要“听声”,有一些演员的声音具备很强的辨识度,在配音时,就需要配音演员尽量的模仿原片中演员的原声,与原片中演员的音色相近,与演员的发声状态相一致。刚才所说的是在试音定调时,符合音声的外在的形象化,配音演员赋予角色的声音,符合原片角色的年龄、形象、气质和发声状态。配音时,还要注意角色内在的形象化,即符合角色的性格特点,在性格诠释上下功夫,寻找到角色的鲜明性格,加以适当突出。“大家很多都是通过韩剧熟悉了配音演员陈红的声音??????她把《人鱼小姐》中女主人公漂亮优雅、坚强又有点倔强的雅俪英比作是一杯‘上等的苦咖啡’。在给雅俪英这个人物配音的时候就要了解这个人物的成长历程对她的影响,要能看到她笑容背后、面具之下的真实的心理;当陈红为《加油,金顺》中金顺配音时,对这位女孩儿的定位是就像一只‘快乐鸟’。这是一位虽然历经坎坷但是内心依然善良、快乐的人,所以在给金顺这个人物配音的时候,她发扬了自己音色甜美的优势,还特意把语气变得更轻快,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十分符合人物的性格气质。[5]”当然在同一部影视作品中,角色的性格也是随着剧情推进在不断变化的,但是角色的性格基调是稳定的,配音时要充分考虑到角色之间的性格差异,从而调整自己的声音气质,使声音形象与画面中的视觉形象彼此贴合。通过配音演员的创作使影视剧中的角色形象鲜明,性格突出,则是配音演员最应该达到的目标。

三、结 语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语言受制于生活中不同的情境。同样,剧本中的规定情境也限制了角色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状态,配音演员也应该借助语言中丰富的潜台词向观众传达角色所处的规定情境。配音演员只有明确了规定情境,才能在情境中寻找角色的心理动作,贴合角色的形体动作,最后做出准确的、符合情境和角色性格的语言表达。演员要想真正的把握住人物的行动,在内心激起欲求和愿望,也要从人物的角度去感受规定情境,去想像如果自己是这个角色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从而组织语言动作。在规定情境下使自己的声音贴合角色的视觉形象,继而落实到外部表达上,从外部寻找符合角色形象气质的声音形象,紧接着从内部充分诠释角色的性格和心理动作,做到语气的精微贴切,即为影视剧角色配音的音声形象化途径。

参考文献:

[1] 林陵,史敏徒译.郑雪来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2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

[2] 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3] 林洪桐.表演艺术教程[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4] 齐士龙.电影表演心理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5] 贾悦.论影视配音中角色塑造的“贴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5(7).

[6] 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学术委员会《中国播音学》编辑委员会.中国播音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

(责编:王妍(实习)、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